红山文化与山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文化与山戎文化

东周时期,山戎民族曾经在长城东部地带统治长达600多年之久,它的文化在这一地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山戎民族已经远逝了,但它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物,面对出土的山戎文化遗物,感到了山戎文化的古老和神秘。翻阅历史典籍,山戎文化见诸于史料记载的“只言片语”,甚至是微乎其微。因而,山戎被称之为神秘的民族,山戎文化被列为中国文化史上500疑案之一。山戎文化神秘,山戎的历史更加模糊,特别是对于山戎民族的“来龙”与“去脉”考古学者各执己见,至今仍在探索之中。

在众多见解中,不少观点认为,山戎文化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主要活动在春秋初期到战国时期。认为:当时,燕占据着燕山南北和辽西的肥田沃土,山戎则占据着热河大部分山地,山戎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有自己的军队和活动地域,还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化,是燕下的一个政治集团。但,对山戎文化的发祥与去向问题,至今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也不一定符合历史的实际。当然,探索山戎人的祖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考古学问题,不是我研究的方向,我也没有资格来探讨这样复杂的问题。但从我县考古调查获取的材料来看,山戎人并非从春秋初期开始才占据热河大部分山地,而且也不是一出现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就有自己的军队和活动地域,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文化,而

是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个渐进的过程,即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进步,由野蛮向文明的方向发展。山戎人是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虽然短暂,但也有它的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不可能一出现,就进入强盛期,那么,它的弱稚期在什么地方?从长城地带山戎文化考古的成果和我县境

内考古调查获取的材料看,山戎人的活动期不仅仅局限在春秋初期到战国时期,也不仅仅只占据着热河的大部分山地,山戎文化具有地域的广泛性和时间的分期性特点。

在考古学文化类型的研究中,文化类型的划分和分期的重要标志,是丧葬形式和丧葬制度。在我县,会遇到两种不同的墓葬形式,一种是以石板作为葬具的石板墓结构形式,统称为石板墓。石板墓的墓地一般建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梁上;另一种是土坑竖穴墓,没有葬具,墓地建在临近河沟的黄土台地上。墓葬形式虽然不同,但丧葬习俗和随葬品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说明是一种文化的两个时期。依照墓葬形式,我们将其分为山地时期和台地时期。山地时期,起止时间,应在商周到春秋早期,最迟也在西周时期出现;台地时期,起止时间,应在春秋早期或中期到战国中期或晚期。山地时期,在山戎人的发展历程中,属于“穷山恶水”的幼稚阶段。这一阶段,他们以畜牧经济、简单的农业经济、攫取经济为基本经济形态,从大自然中攫取生活资料,此时,他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战胜自然的能力有限,物质生活资料相当匮乏,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人死后用石板作为葬具埋葬,

石板墓里很少有随葬品。从随葬品的多少,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简陋,生活水平相当低下,经济状况十分糟糕。台地时期,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山戎人的物质生活资料逐步丰富起来,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期大体上是春秋的初期,山戎人开始强大起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性质的部落联盟,与燕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始建立军队,逐步走上了与燕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之路。

纵观山戎人的发展历程,他们走过了一条由弱到强,由落后到进步的路子。那么,山戎人是土著者还是迁居者?从长城地带出土的关于山戎人的有关考古资料看,山戎人也是迁居者。从石板墓遗址的分布可以看出,它是从东向西发展,数量和分布由东向西逐步递减,到崇礼、宣化、怀来一带至今没有关于山戎石棺墓遗址被发现的报道,而台地时期的土坑竖穴墓却分布面积很广,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发现数量很多,在辽河、滦河、潮白河、洋河及桑干河流域都有分布,都有发现。从两个时期文化遗址分布和发展的情况看,似乎感觉到了它由东向西缓慢发展的渐进过程,透过山戎文化似乎感觉到红山文化的气息。

中国是龙的故乡,远在7000年前后,龙就起源于我国的北方了。在黄河、西辽河和河北的滦河流域的遗址和墓葬中就有龙的形象被发现。《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先民们在生产能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对变化无常的大自然,产生了一种不可理解和无可奈何的心理,

他们寄希望人间有一种伟大的力量,能控制和战胜在他们看来不可理喻和无法控制的大自然,于是,便创造出一种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的瑞兽,赋予它具有升天入水,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威力。古人所神化出的这种瑞兽,就是后来所说龙的形象,久而久之,龙演变发展成为一种图腾崇拜!因此,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中华民族把龙作为瑞兽、图腾和精神偶像来崇拜,这是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习俗,山戎族在青铜剑、瓦当上也铸有龙纹这又该如何理解呢?从各地出土的山戎文化遗物考证,山戎人最早是对猫科动物——虎,崇拜有加,这是考古界认定的事实。山戎人“居溪谷”,狩猎在高山密林间,经常遇到老虎,感到老虎凶猛可怕,力量无比。他们也希望自己有凶猛无比的力量,成为捕猎的能手,于是,产生了图腾崇拜的心理,将老虎的形象铸在青铜器具上,刻画在使用的陶制器皿上,甚至铸成装饰件佩带在胸前,这就是山戎人对猫科动物虎的最早崇拜。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出现,山戎人走出山地,栖居在黄土台地上,农牧混合经济成为他们基本的经济形态,山戎人越来越走向强大,与燕、齐争夺生存空间成为首当其冲的政治任务。

战争消耗了双方的人力、财力,给人民带来了创伤与苦难,但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山戎人从燕、齐接受了比较先进的文化,将中原华夏文化溶入到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去,给自己落后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生活观念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青铜剑和瓦当上刻铸龙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是山戎文化兼收中原文化的一个明证,也是山戎文化被中原文化同化的标志。这些青铜剑和瓦当都是

战国中、晚期的产物,这一时期,有可能山戎人与燕的侵伐战争还在时断时续,山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由虎崇拜发展到龙崇拜,大力强化龙虎精神,以振兴民族士气,全力以赴夺得与燕争夺生存空间的胜利;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此时的山戎人,极有可能已经接受了燕的统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新的成员。

青铜剑上铸龙纹,在赤城县的镇宁堡乡中所、东卯镇的头道营;在丰宁县的黄旗镇附近;在滦平县的虎石哈镇;在北京市延庆的玉皇庙等山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化遗物上都有所见,而且,出土的龙纹青铜短剑的规格和造型可以说是天然的相似,说明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山戎人在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情况下,也能够铸造出具有相同文化内涵的青铜短剑来,肯定是受一种文化影响和熏陶的结果。我们以丰宁为例,龙纹青铜剑出现在潮河流域,而在滦河流域的凤山镇一带则出现了东胡文化的青铜短剑,并且两种短剑的铸造和使用年代基本相同,大体上都出现在战国中晚期。基于这样的考古资料,可以认为部到战国时期,山戎民族逐步被强大起来的燕所征服,山戎文化被燕文化所同化。赤城、丰宁、滦平、延庆等地以潮白河流域为中心的山戎人已经就地接受了燕文化的同化,山戎人已经成为燕的臣民;居住在丰宁以东滦河流域的山戎人,则投靠了东胡,接受了东胡文化,成为东胡民族的一部分。

总之,从赤城、丰宁、滦平、延庆等地收集到和看到的山戎文化遗物来看,山戎文化发祥之初,受红山文化影响比较深,具有红山文化的遗风。经过五、六百年的发展,山戎人走过了一条由弱到强由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