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3
教育视窗
2020年第8期
1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德育教育意识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文化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虽然为学生安排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使得教学内容空洞无物。
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拼成绩,把道德与法治课换成语数英等基础学科,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与其花时间去教育学生,还不如多上几节“正课”来提高学习成绩。
这种轻视德育的思想阻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1.2 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渗透时也是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是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不同的,它需要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知识产生共鸣,才能够达到教育渗透的效果。
1.3 教育活动形式化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忽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
从课堂内容上来说,教师没有做到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课外活动上来讲,教师虽然也会带领学生参加一此实践活动,但是大多数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或者是上一级部门安排的教学任务,从教师本身来说,很少开展一些课外德育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
1.4 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家长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误解。
他们一般相信,学生只要充分学习就足够了,道德教育并不重要。
一些家长相信,道德教育是教师的一项工作,因为孩子将被移交给学校。
因此而忽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
种种原因造成了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
2 小学德育教育中问题的优化对策
2.1 从小培养学生德育素质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贯串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小学阶段正是为德育教育夯实基础的时期,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坚持德育教育从小培养的为方针。
教师还要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目标。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还要把课本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用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他人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会怎样去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品格,切忌“照本宣科”,不能对课本知识过于依赖。
2.2 运用热点事件调动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往往使德育教育教学事倍功半。
明明教师很努力地传授知识,学生却对于课堂内容不感兴趣,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讲课时没有从学生
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实际的例子,学生也很难融人教学场景。
这时,教师可以试着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时事相结合,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让他们自愿参与德育教学的讨论。
小学生其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同理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借助这些热点事件进行德育教育,使之成为很好的教学素材。
2.3 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兼顾道德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光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各种表现,如:迟到早退、和教师及同学的关系、学雷锋做好事等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评价机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水平。
在对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德育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做出合理的分析,不断更新道德素质评价标准,让德育素质评价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2.4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针对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缺失的问题,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让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家长德育教育培训会,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德育教育观念,学会德育教育的正确方法。
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在课堂上对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进行充分的了解,找出相应的德育教育措施。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教师、家长在玩耍中进行沟通,让家长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师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想法,教师和家长相互协助,帮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成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教师要从改变德育意识和观念入手,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到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全面开发。
参考文献:
[1]王朝晖. 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8):64. [2]李德禄. 探究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J]. 学周刊,2020(14):109-110. [3]高丽娟.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9):96. [4]马玉辉. 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 黑龙江科学,2015,6(11):80-81.
[5]沙青青.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11.
[6]孟庆民. 研讨小学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心理辅导[J]. 科技资讯,2019,17(12):235-236.
浅析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问题
毕颖慧
(马鞍山市当涂县查湾中心学校,安徽马鞍山 243191)
摘 要:道德教育是高质量教育的精神。
道德教育是教师教育人们的先决条件。
道德教育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但是,即使
面对这个复杂复杂的世界,小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道德建构仍然与许多问题有着薄弱的联系。
本文分析了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