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0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0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
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
参考答案:
D
2. 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机械增长率
参考答案:
C
3. 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2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参考答案:
AB
4.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 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
C. ②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
D. 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20. 流经①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19. D 20. C
试题分析:
19. 读图可知,根据盛行风向来看,风向向右侧偏转,为北半球,A错。

该洋流模式为北半球中低纬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①处洋流自南向北流动,为暖流,B错。

②处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洋流的性质为寒流,C错。

③处洋流是在盛行西风带的西风吹拂形成的,D对。

故选D。

20.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①处的洋流自南向北流动为暖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

A为南半球寒流,B为南半球暖流,C为北半球暖流,D为北半球寒流,故选C。

【名师点睛】?洋流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

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 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时()
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亚洲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参考答案:
D
6.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D、氢原子裂变过程中释放的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A正确。

7.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2. 图中聚落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
A. 分布较分散,无规律可循
B. 沿湖分布
C. 沿铁路分布
D. 沿等高线分布
参考答案:
21. B 22. C
【21题详解】
城市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从图中看出,a、b、c、d四处聚落中,b处位于铁路线和公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并且离水源近,因此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图中a、c和d区位因素没有b有优势。

故本题选择B。

【22题详解】
图中a、b、d三个聚落都在铁路线上,故图中聚落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沿铁路分布,是有分布规律的,C对。

图中只有c一个聚落在湖泊旁,等高线在图中没有标注出,排除A、B和D。

故本题选择C。

8. 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若图中虚线表示洋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 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 ②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D. 在中低纬度①位于大陆西岸,②位于大陆东岸
16. 若①洋流在太平洋中,则①可能是
A. 秘鲁寒流
B. 日本暖流
C. 东澳大利亚暖流
D. 加利福尼亚寒流
参考答案:
15. A 16. B
15. 若图中虚线表示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①是暖流。

气温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可知①位于北半球,A对。

②是寒流,位于南半球,B错。

②洋流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C错。

在中低纬度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D错。

16. 若①洋流在太平洋中,则①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可能是日本暖流,B对。

秘鲁寒流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A错。

东澳大利亚暖流在南半球,C错。

加利福尼亚寒流位于大陆西岸。

9. 假定在北极点放置一个傅科摆,初始时摆沿90°W和90°E线摆动(证明地球自转)。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1. 3小时以后此摆的摆动方向是( )
A. 沿45°W~135°E摆动
B. 沿45°E~135°W摆动
C. 沿90°E~90°W摆动
D. 沿0°~180°经线摆动
32. 下图是傅科摆所证明的地理现象,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况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参考答案:
31. A 32. D
试题分析:
31. 3小时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45°,摆动方向是沿45°W~135°E摆动。

32. 傅科摆证明的就是地球自转现象,自转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因此在北半球河流冲刷右岸,在左岸堆积;在南半球河流冲刷左岸,在右岸堆积。

10.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形成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流水溶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
D. 流水堆积
参考答案:
4. D
5. B
试题分析:
4. 图示①(桂林山水)、②(千沟万壑)均为流水侵蚀地貌,③为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

④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故选D。

5. 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为流水侵蚀作用所致,该种沟谷地貌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中南半岛等地区。

选B。

11. 我国正在建设杭州到深圳的沿海铁路,它对东南沿海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图11是“东南沿海铁路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 关于沿海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途经省区全部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
B.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工业基地
C.途经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流域
D.线路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大体平行
24. 杭州到深圳的沿海铁路对途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B.完善我国中西部地区铁路网布局
C.是我国重要的北煤南运通道 D.增强沿海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
参考答案:
C D
12. 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建设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A.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B.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
C.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D.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
D
13. 读图1,据此完成4~6题。

4. 修建水库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等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 ①
B. ③
C. ⑥
D. ⑧
5. a处地貌体现的水循环意义主要有
①塑造地表形态②促进物质转移③实现能量交换④更新各种水体⑤维持水量动态平衡
A. ①②
B. 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6. 有关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为向斜构造
B. 在长期内力作用下,乙处地表形成山岭
C. 甲处类型地质构造适宜开凿隧道
D. 大型工程建设应该避开乙处
参考答案:
C A C
1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世界各地昼夜交替现象 D. 世界各地季节的变化参考答案:
C
15.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

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

21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据此完成1—2题。

1.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2.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A.运输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劳动力成本
参考答案:
1.D
2.A
16. 地壳最厚的地方位于()
A.西太平洋岛环链B.夏威夷火山岛
C.东非裂谷带D.青藏高原
参考答案:
D
17. 观测数据表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下列措施有利于抑制海平面升高的是( )
A.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B. 改变农业耕作方式
C. 大规模砍伐森林资源
D. 过量使用煤炭资源
参考答案:
A
观测数据表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
米,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
用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A正确。

18.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从草原→荒漠演化过程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34. 这幅漫画所演化的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稳定性
D. 复杂性
35. 引起漫画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大气环流
B. 地表形态变化
C. 海陆变迁
D. 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
34. A 35. D
34. 这幅漫画所演化的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于过度放牧,草原退化、沙化,体现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A对。

差异性体现在区域之间,B错。

稳定性指区域内部有一定规律,C错。

复杂性体现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环境的差异性,D错。

35. 引起漫画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是过度放牧造成的,D对。

大气环流没有改变,地表形态变化、海陆变迁不明显,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点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差异性体现在区域之间不同。

稳定性指区域内部有一定规律。

复杂性体现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环境的差异性。

19. 共享单车在所投放的城市中掀起了市民骑行热潮。

下图反映了某品牌共享单车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用户使用量百分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说明三座城市( )
A. 相同时段的单车使用量完全一致
B. 午夜12时共享单车使用率最低
C. 共享单车的使用时段具有规律性
D. 共享单车的投放区应随机选择
11. 最可能在甲时段发生的共享单车流动方向是( )
①中心商务区→地铁站②地铁站→中心商务区③住宅区→地铁站④地铁站→住宅区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 在大、中城市里普及共享单车的积极影响有( )
①增加出行成本②方便市民出行③减少环境污染④缓解交通拥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10. C 11. A 12. D
【10题详解】
图示说明在不同城市相同时间段内,单车使用量比重相似,但不是数量一致,A错。

读图可知,在凌晨6点以前,使用率最低,B错。

共享单车的使用时段具有规律性,C对。

共享单车应当在人口流动量比较大的地区投放,D错。

故选C。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时间段为下班时间,共享单车的流向为①中心商务区——地铁站和地铁站——住宅区,故选A。

【12题详解】
在大、中城市里普及共享单车,会降低出行成本,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拥堵,故选D。

20. 图示分别是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四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回答
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巴西 D.印度
参考答案:
C
21. 下图中MN为晨昏线,阴影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2~3题。

2.如果上图为南半球,北京时间为
A.16时 B.8时 C.12时 D.0时
3.如果上图为北半球,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海南岛B.长江正值汛期
C.三江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D.巴西高原草木繁茂
参考答案:
2.A
3.B
22. 下图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被破坏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
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 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
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 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强
参考答案:
10.D 11.B
23. 在地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们出现在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
参考答案:
C
24. 近期研制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30~32题。

30.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
A.原料产地B.销售市场 C.能源基
地D.研发基地
31.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32.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参考答案:
ABD
25. 读图2 “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 4~5题。

4.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人、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人、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5.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
参考答案:
4.A
5.D
26.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
参考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等压面图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分析判断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读图可知,图中甲等压面向上凸出,为高压,乙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由于不知道是黑夜还是白天,无法判断下垫面的性质,A错。

乙处近地面为低压,空气上升,容易产生阴雨天气,B对。

高空中①处等压面下凹,气压比②处低,C错。

甲近地面气压较乙高,D错。

故选B。

二、判断题(共10分)
27. (判断题)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的特征。

参考答案:
正确
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层,沉积物是一层层沉积的,可能有生物体一同沉积。

所以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的特征。

点睛:不同时期的沉积物有它的时代特征,也有时代的生物体一起沉积。

导致各时期的沉积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岩石,岩层也具有层理,生物体转化成化石。

28. 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
参考答案:
正确
29. (判断题)一般情况下,自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是寒流。

参考答案:
正确
试题分析:
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

三、综合题(共38分)
30. 为了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某同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了下面两图,并设计了探究性问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西安市5月14日和15日气温统计图。

资料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说明连续两日西安市气温的差异。

(2)推测造成两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并运用资料二解释西安市两日气温差异的原因。

(3)比较环节①②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14日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与14日比较,15日白天气温较低,晚上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2)造成两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差异。

14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15日为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3)②少于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表示暖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___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降水集中在_ ,该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_
___ _,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_ ___。

(5)B图中天气系统降水集中在_ ,该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_ _ ,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_
__ _。

参考答案:
(1)B A (2)b a
(3)B
(4)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5)云层加厚,出现大风、雨、雪(2分)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2.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
中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文教(1分)住宅(1分)
(2)① (1分)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城市外围,地价低(1分)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2分);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2分)(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一:东北部(1分)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2分)
二:西南部(1分)
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2分)
(1)在城市功能区里,属于公共服务事业用地的是政府,医疗,文教。

因此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有文教区。

在城市功能区里,住宅区的占地面积最大,分布较广,是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功能区。

(2)建立大型批发市场的原则是:必须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即沿铁路和告诉公路;位于城市的外围边缘,地价较低,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较大。

因此①地适合。

(3)高级住宅区多布局在环境优美、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多和城市中的高地、文化区等相联。

读图分析可知,⑤地位于市郊,低价便宜;而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小。

(4)东北部:根据图中信息: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工人的上班和下班。

西南部: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水质较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这里的荒地较多,因此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

33.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局部图14和气候气温降水柱状图15,回答问题(8分)。

图14
图15
(1)图14中,自然带类型一致的是和(填字母)。

(2分)
(2)图15中①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为图14中的(字母),图14中,G自然带对应图15中的气候类型是。

(填序号)(2分)
(3)图14中,自然带类型不同,但气候成因相同的是和(填字母)。

(2分)(4)图14中H、E、F自然带产生分异的基础是,在地区表现较明显。

(2分)参考答案:
(1)CH
(2)D ④
(3)E F或GH
(4)水分中纬度大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