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届中考地理专题一图表专题六统计图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 中国土地利用 类型的构成图
• 4.数据表格 • 分析表格的数据,抓住主要的要素,对数据进 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对其所反映的地理事物 进行横向类比分析。如人教版教材中有某地多 年月平均气温表格、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表 格等。 • 数据表格的判读: • ①读表头,了解表格表达的内容。 • ②读首行首列,确定比较了哪些地理事物及其 哪方面的特征。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图2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 ③读数据,析规律。通过分析数据准确地把握 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或变化特征,然后用文字 概括联系或规律。曲线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 折线统计图中的一些明显的转折点,常常因为 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 如判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首先要读极值,判 读所在半球。如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 温出现在1月,说明此地位于北半球。然后读 气温的季节变化、气温年较差,判读所属温度 带。
饼状图的判读: ①读图名。 ②读饼状图的构成要素。 ③分析数据。主要分析其每个构成要素所占比 例的多少。总结构成要素个数的多少,比重情 况,推断某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存在的问题。
• 如判读中国土地利 用类型的构成图, 要分析各种土地利 用类型所占比例。 读图可知,我国土 地利用类型齐全, 但土地利用类型构 成比例不合理,耕 地少,难利用土地 多,后备土地资源 不足。需要关注人 口与耕地的矛盾。
专题一
图表专题
六
统计图表
• 统计图表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 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 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枯燥的地理数据 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分析、比较各种地理事 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常见的地理统计图表 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和数据表格四种。
• 1.柱状图 • 能够反映事物数量关系,便于各种地理事物数 量的比较。一般是横坐标表示相对独立的各个 地理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如人教版教材中 的降水量柱状图、人口总量及人口增长率图、 发展差异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图、北京 年降水量图、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比较图等。 • 在判读柱状图时,首先要认清图名、纵横坐标 所表示的要素及图注内容,再根据柱子的高低 分析变化趋势。
• 2.曲线图 • 一般是横坐标表示时间或位置,纵坐标表示数 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 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如人教版教 材中的曲线图有地形剖面图、气温变化曲线、 人口增长曲线、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比重、河 流流量年变化曲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 的增长等。
• 曲线图的判读: • ①读图名图例,总体感知。读图名图例的目的 在于知道曲线图反映的内容。 • ②读坐标,明确方向。坐标反映出统计数据的 种类和数值的大小(单位)。
• 柱状图的判读: • ①读图名和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比较的地 理项目。
图1
降水柱状图
• ②分析构成要素个数的多少,每个构成要素所 占比例的多少。 • ③推断某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存在的问题,做出 科学评价。 • 如判读降水柱状图时,可以大致判断该地降水 总量,方法是把所有柱状的数量累加起来;其 次根据各月柱子的高度不同,分析降水的季节 分配是否均匀,对于不均匀的,分析其相对集 中的是哪个季节。
• 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
时间/月份
气温/℃ 降水量 /mm
1
-20.1 10
2
-15.8 5
3
-6.0 22
4
5
6
19.7 81
5.8 13.9 47 71
时间/月 份
7
8
9
10
11
12
14. 5. -6. -16. 气温/℃ 23.3 21.6 3 6 7 8 降水量 135 169 112 57 24 12 /mm
• 3.饼状图 • 将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在图形上看作一个圆形, 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按照其在整体中 的比例,在圆形中占有大小不等的部分。如人 教版教材中的世界海陆面积比较、中东石油在 世界上的地位、美国的人种构成、中国土地利 用类型的构成、东北三省人口及粮食产量占全 国的比重等。
• • • •
• ③分析数据。分别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分析数据总体 大小,找出数据最值,计算差值,研究变化趋势。分析不同 地理事物间的变化特征和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变化特征。若 不同地理事物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只分析同一地理事物不同 时间的变化特征即可。 • 如下表,由表头可知,该表格表述的是某地气温和降水的情 况。由首列可知,其表述的地理事物是气温和降水;由首行 可知,其表述的是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月份的变化特征。由于 气温和降水量不具可比性,故分析数据时,只对每一个地理 事物进行横向比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