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专题复习“主线”把握法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 确的择业观---如何解决就业难问题?
• (1)就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 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 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 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怎么做)? • 党和政府: 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 积极的就业政策,制订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 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 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要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更 多的社会责任。 • 劳动者:要提高职业技能和劳动素; • 要遵循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 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 积极就业和自主创业。
生产专题高频考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劳动(维护劳动者权益)与就业 (就业意义与措施)
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P27
• 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 “怎样生产”的问题) • 2.知识体系: • (宏观生产)——基本经济制度; • (微观生产)——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 金筹集方式 • 生产部分,从以上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 产活动的基本情况 • 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
2、使用价值与价格—为什么说优质优价?
•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般来说,商 品质量(是从使用价值考虑的)好,会消耗较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价值高,价值决定价格, 所以,会导致商品价格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优质优价、按质论价”。 • (2)并不是“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格从 根本上是由价值决定的。如果在供过于求、产品 严重滞销的情况下,即使质量好,价格也不一定 高。
分配专题的整体结构
• • • • • • • • •
• • • • •
P57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 分配的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两种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 生产要素分配;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四种财政收入形式; 四种违反税法行为; 六种财政支出形式; 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 平、财政和税收。
分配专题高频考点: •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财政与税收
分配专题的整体结构
• • • • • • • • • • • • • •
P57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 分配的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两种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 生产要素分配;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四种财政收入形式; 四种违反税法行为; 六种财政支出形式; 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 平、财政和税收。
政治必修—-----综合复习思路指津: 《经济生活》抓主线; 《政治生活》抓主体; 《文化生活》抓主干; 《生活与哲学》抓原理方法论。
必修一
《经济生活》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 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 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复习时,将围绕经济的“消费、生产、分配、交 换”这四个环节为基点来展开。 复习中要把握“国强、民富、兴企”这一条主线: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 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 把握好这条主线,我们对整本书的主干知识的把握、 知识体系的构筑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6、价格变动的意义(理解)——重点考查物价变动的影响,要求 会画出价格与需求变化的4种示意图:图1、图2、图3和图4。 • (1)对生活:价格变动直接影响人民生活 • ——某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一般呈反向变化(需求法则) •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 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弹性理论) •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 的影响 (互替商品与互补商品的变化规律------互替商 品呈正向变动,与互商品呈反向变动) • (2)对生产: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投入-----价格变动 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价值规律是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 价值规律的作用 A.调节作用——能促进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
4.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评述案例)
•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 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 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 权利——8权 • 维权途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 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 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要规范和协调 劳动关系; • 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 要加强劳动监督和劳动保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 企业:企业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严禁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 劳动者: • 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 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自觉依法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交换专题的整体结构
P77
• 1.一条主线:经济活动(交换)的背景与舞台--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 2.知识体系: • (1)国内环境——包括三个环境 • 经济制度环境: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 • 市场体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 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 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总体小康过 渡到全面小康 + 科学发展观; • (2)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应对之策:积 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 平;
5、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与劳动 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1)关系示意图
(2)一定要掌握常考点
• ①只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对于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来说,价 值量只有一个。 •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 但对生产者来说:它直接关系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 对社会而言: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 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缩短,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 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这是引起商品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 • ④掌握3个比例关系: •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比; •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 量X商品总数量)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重点知识:公司能否经营成功,主要取决 于以下因素 (中小微型企业应该怎样做?)
消费专题高频考点:
• 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 计算; • 价格变动的意义
1.商品生产者为什么重视商品的质量?
• (1)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 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 质承担者。 • (2)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利,通过 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 • (3)只有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才能在 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 结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但是无 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两 个基本属性。
• (1)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 (2)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管理创新驱动,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 (4)进行“强强联合”、规范企业兼并和破产。 • (5)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 (6)要筹集发展资金。 • (7)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 (8)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 (9)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 遇。 • (10)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 高对外开放水平。
3、货币、纸币、外汇 (解析)
• • • • • •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起着“媒介”作用。货币的本质决定了 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另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职能。 (2)纸币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符号”,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可以代替金属货 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3)A、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发行量过多,超过限 度,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B、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起物价全面、持续地上 涨。因此,国家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来克服通货膨胀。 C、通货膨胀必然表现为物价上涨。但不能认为凡是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 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会引发通货膨胀。 D、通货膨胀率不等于货币贬值率 通货膨胀率=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X100% (即物价上涨率);货币贬值率=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x100% (货币贬值与商品数量的关系:货币贬值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比如:如果某国M商 品的价格是100元每件,现在货币贬值了20%,这就意味着现在用100元货币只能够购 买到(1-20%)件商品了); (4)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重点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进口,不利于我国出口。 ------货币贬值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如果甲货币贬值10%,那么同样多的甲货币兑换的乙 货币的数量会减少10%;反之,如果甲货币升值10%,则同样多的甲货币兑换的乙货币 的数量会增加10%;
B.刺激作用---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C.淘汰作用——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其三个作用归纳 为一点:就是优化配置资源 • 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形式,
7.消费观念的变化(辨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 者: • 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 • •
4.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归纳)
• (1)价值决定价格。 •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如“货真价实”表明价值决定价格。 •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 一般来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 格下跌。如“物丰价廉”、“物以稀为贵”表明 供求影响价格,说明了市场形成价格。 • (3)其他因素: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差异、热钱炒作、自然 灾害、战争、哄抬物价等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消费专题的整体结构
P3
• 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 题) • 2.知识体系: • 消费什么?(商品); • 用什么消费?(货币) • +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 • 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
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P27
• 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 “怎样生产”的问题) • 2.知识体系: • (宏观生产)——基本经济制度; • (微观生产)——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 金筹集方式 • 生产部分,从以上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 产活动的基本情况 • 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