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急避难硐室使用章程
一、避难硐室紧急避险须知
1、矿井干部职工无故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有事经硐室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内,待事情处理完毕后须迅速离开硐室。

2、进入硐室的人员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准私自操作各种设备、设施。

3、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种门严禁上锁,保持随时处于可开启状态。

4、进入避难硐室避险前,应首先确认避难硐室外通向硐室的压风、供水管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优先采用矿井压风向硐室内通风、供氧。

5、人员行至硐室入口处,需通过观察窗查看过渡室内是否有人洗气,避免同时打开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6、进入生存室前应将信号灯挂在硐室外,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7、差压开关未使用时应处于关闭状态,以防二次爆炸时破坏差压表,漏进有毒气体。

8、气瓶硐室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经允许不准打开,若需开启,须由硐室管理人员检测CO2气体浓度、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开启气瓶硐室门。

9、在压风被破坏的情况下,空调在使用时,分阀1需始终
处于完全开启状态。

当生存硐室内的温度、湿度、CO浓度、CO2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分阀2、3、4开启的个数。

10、打开分阀2、分阀3、分阀4会加速液态CO2的消耗,从而缩短系统运行时间,使用时请按需开关,适当调节以节约流量,延长系统运行时间。

11、吸附盒标识应和吸附剂一致,确保吸附剂盒放置到空调上正确的位置。

空调运行时需保持其上方三个吸附盒均装有适量的吸附剂,否则会极大影响吸附效果。

12、当生存室内各气体浓度达到人体呼吸要求(O2浓度为18.5%~23%,CO浓度小于24ppm,CO2浓度小于1%)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

13、食品为真空压缩饼干,每人每天一包;饮用水为550ml 纯净水,每人每天三瓶。

14、硐室单向阀及地漏严禁堵塞。

排水开关和排气开关应保持常开。

15、外接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采用矿用LED灯照明;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采用荧光棒及矿灯照明。

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延长照明时间。

16、严禁带油安装、开关或修理氧气阀门、管路,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

17、最先进入避难硐室的避险人员要第一时间确定避险指挥
人员,按照生存硐室内悬挂的《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进行后续操作。

18、避难期间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消耗,以延长避难的时间。

19、避难人员要坚定克服困难和避灾自救的信念,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指挥人员应对食品、饮用水、药品等集中统一分配使用,并注意节约。

20、不经洗气就直接进入生存硐室,将会使灾害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生存硐室,危害硐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21、进入生存硐室后未按硐室内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会导致避难硐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达到应有的防护时间和效果。

硐室内主要参数安全值表
序号参数名称安全值
1 氧气浓度18.5%~23%
2 一氧化碳<24ppm
3 二氧化碳≤1%
4 温度≤35℃
5 湿度≤85%
6 差压表100-500Pa
二、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一)进入过渡硐室操作
l、进入过渡硐室的第一个人打开悬挂在过渡硐室里的氧气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的开关,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取出信号灯,按压开关使其处于光闪状态,然后挂在硐室外的挂钩上。

2、后进入过渡硐室的避难人员,应首先通过防爆密闭门上的观察窗口查看过渡硐室内是否有人正在洗气。

如果过渡硐室无人,打开防爆密闭门,进入过渡硐室;如果有人正在洗气,要排队等候,等其洗气结束进入生存硐室并关闭生存硐室门后,再进入过渡硐室。

3、若打开防爆密闭门时能听到气幕风声则说明压风系统能正常工作。

关闭防爆密闭门门,打开喷淋开关进行洗气,直至氧气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上显示的气体浓度正常(氧气:18.5%~23.0%,一氧化碳:<24ppm),方可进入生存硐室。

进入生存硐室之前,必须关闭喷淋开关。

4、如果打开防爆密闭门时未听到气幕风声,说明压风系统未正常工作。

进入过渡硐室,迅速将门关闭,并关闭压风总开关。

5、完全打开所有压缩空气瓶(黑色瓶)上的阀门(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并将压缩空气开关及喷淋开关打开,进行洗气,直至过渡硐室内检测报警仪上显示的气体浓度正常(氧气:18.5%~23.0%,一氧化碳:<24ppm),方可进入生存硐室。

进入生存硐室之前,必须关闭喷淋开关。

(二)进入生存硐室操作
1、进入生存硐室后,关闭气密门。

2、在压风管路工作正常时,用压风完成室内的供氧、降温及保压。

开启压风控制箱上的截止阀,如消声器发出声音,且有压风吹出即表示压风供氧系统已启动。

3、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压力表为0.1-0.3Mpa之间时表示减压器已设置好,请勿随意改动!压风供给量按0.3m3/min·人计算。

4、在压风管路被破坏的情况下,取出二氧化碳吸附剂(粉白色)和一氧化碳吸附剂(黑色),用刀具划开包装,并将吸附剂倒入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装置(简称空调)上对应的吸附盒内(每个CO2吸附剂盒装4包独立包装的CO2吸附剂,CO吸附剂盒装1包独立包装的CO吸附剂)。

5、检查空调系统上的主阀、4个分阀和侧面的紧急控制阀均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空调系统下方管路的CO2开关。

6、打开气瓶硐室门(在此过程中应佩戴自救器),进入后关闭硐室门,打开CO2总开关及全部CO2气瓶(银色瓶)阀门(可先打开一部分气瓶运行空调,再马上打开剩下的气瓶)。

7、打开空调面板上的主阀,再依次打开分阀1、2、3、4。

打开各分阀15分钟后,或当室内各项环境指标(CO2浓度小于1%、CO浓度小于24ppm、温度小于35℃、湿度小于85%)达标之后,关闭分阀2、3、4。

之后按需调整分阀2、3、4的开闭来控
制制冷与吸附效果,使室内环境保持在适合生存的状态。

8、将硐室内全部压缩氧气钢瓶(蓝色瓶)阀门打开(若氧气瓶放置在二氧化碳气瓶硐室,进入应佩戴自救器),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压力表为0.1-0.3Mpa之间时氧气减压器已经预设好,请勿改动!
9、打开生存硐室压缩氧气控制箱上的球阀。

调节氧气流量计,将其流量设置为0.5L/min·人(如:总共100人,则氧气流量为每分钟50L,100人硐室里有2个压缩氧气控制箱,故单个流量计流量调为25L/min即可)。

当氧气传感器显示氧气浓度低于18.5%或高于23%时,可缓慢旋转氧气流量计的旋钮来调节硐室内的氧气浓度。

10、打开生存硐室压缩空气控制箱的球阀,检查压力表是否为正压状态,如压力表为0.1-0.3Mpa之间时压缩空气控制箱的减压器已设置好,请勿随意改动!
11、打开差压表开关,待差压表读数稳定之后,观察硐室内的差压表,读数应在100-500pa之间,如果不足或者超出,请旋动压风控制箱上截止阀或压缩空气控制箱上流量计调节,待读数正常后,关闭差压表开关。

建议每隔10分钟重复上述步骤。

12、CO2浓度读数持续大于0.9%时更换CO2吸附剂;若气体测定器上CO浓度读数持续大于24ppm,更换CO吸附剂。

更换时先将吸附盒中的吸附剂回收到垃圾袋中,再将新的吸附剂装入吸附盒中,每次更换时请确保吸附盒与空调上进风口处严密贴合。

13、如果室内CO浓度较低且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湿度较大的时候,可将CO吸附剂更换为蒙脱石干燥剂加速除湿。

CO 吸附剂连同吸附盒一并取下并密封好,用另一空置的吸附盒装半盒蒙脱石干燥剂放置于空调上方原CO吸附剂盒处。

蒙脱石和CO 吸附剂可交替使用。

14、当液态CO2即将耗尽,使空调装置无法正常运行时(此时四个分阀全开高压表读数应低于4.4 MPa,且出风量减少,制冷效果明显下降),打开空调侧面紧急控制阀(逆时针为打开)。

在打开紧急控制阀之前,请确认各分阀已完全打开,调节紧急控制阀使空调上的低压表读数在0.7MPa以内。

在空调装置正常运行时,请保持紧急控制阀在关闭状态!
15、如果电力系统工作正常,使用监控分站监控室内及室外的环境参数。

如果电力系统被切断,生存室内采用便携式多参数测定器及温湿度计检测室内的环境参数;室外传感器采用监控分站的备用电源供电,每隔1-2小时开启一次分站检测室外参数。

16、硐室内配备有医药箱、工具箱、灭火器、积便器等辅助工具,在需要的时候自行选用。

17、避难人员可以通过电话或无线通讯(如有)与外界联系。

18、硐室内备有压缩氧自救器,当外部环境允许逃离生存硐室或生存硐室内系统不足以保证避险人员生命安全时,避险人员应佩戴好自救器转移,在转移前应明确好避灾路线,以便迅速的转移到安全地点。

三、避难硐室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1、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按配置要求定期更换失效的部件或设备。

2、每周检查避难硐室门是否开启灵活和密封可靠,检查橡胶是否老化。

3、每周检查气瓶硐室(检查时佩带自救器),通过便携式测定器或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气瓶硐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如果超标,通过气瓶硐室洗气系统进行洗气。

4、维护人员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

5、每年更换一次O2气瓶,每3年对高压CO2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 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

6、每周需检查测定器的完好性、可靠性,具体的保管检查和维护须严格按照各测定器或检测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自行按原配置更换失效的测定器或检测器。

7、维护人员每10天对设备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

8、每年组织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9、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吸附剂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