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名篇音乐朗诵会主持词(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名篇音乐朗诵会主持词(一)
长歌浩叹唱古今
——《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序言
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看青山依旧,唱大江东去。
今天,在人类就要举步跨进二十一世纪门槛的时候,我们从历史的珍宝馆里满载而归,和大家共享这场精神的宴。
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
这条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从洪荒奔向文明,带着一路欢歌,也带着一路血泪,一路呐喊,留下了诸多硕果和丰碑,也记下了诸多辛酸和遗恨。
疏理这条河道,披沙捡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艺术笔墨写就的史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历史长卷的浓缩。
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动地鼙鼓,猎猎旗卷楼兰,金缕曲,黄莺儿,桃花扇,杨柳风,篇篇是对时代的沉思,字字是对历史的凝视。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
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
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仰天长啸,李煜的愁肠寸断,关云长的横刀立马,贾宝玉的儿女情长,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它是一条连接民族文化的链环,一端牵着远古,一端指向未来。
浩浩五千年文明,摇曳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
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章章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
捧读它,欣赏它,我们清晰地感觉到了先贤哲人的深遂博大,志士仁人的报国壮志,游子商旅的亲情乡愁,旷男怨女的追求呐喊。
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
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
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
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我们又是文化香火的传递者,我们还是当代文化派出的使节。
拾一块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
缕渭城朝雨中的柳丝,挑一盏冰心老人点燃的小桔灯,让我们沿着历史长河的故道溯流而上,开始寻觅千古名篇的文化散步。
第一篇章:魂兮归来
主持词:
当我们掬起一捧长江水,可曾想到过它的源头?当我们在中国文化长廊里留连信步的时候,却一定要到它的起点走走,那里是中国文学之母。
在这片天荒地老的时空里,似乎一切都变得单纯而宁静:五色彩石环绕着女娲,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卫鸟在蓝天里歌唱;澄彻的青天绿水,无边的林莽沼泽,山也巍巍,水也悠悠。
未经人工点染的大自然,启迪了万物之灵人类的文学灵感,人又转而赋予大自然以灵性。
于是,我们今天才听见了孔子的感慨,庄子的歌唱,屈原的长叹。
请跟我来,走到几千年前的那一边,翻检历史的书简,来体味其中的悠远与神密。
1 木兰诗
主持词:
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
一身戎装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我们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而对镜疏理云鬓,秋波顾盼流转,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
这二者在花木兰身上的统一,世世代代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中国女性的伟大、坚韧与温情。
2 山鬼
主持词:
苦恋与思念,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屈原的传世之作《九歌》中的山鬼堪称翘楚。
这是一篇热恋中少女的内心独白,也是大胆而泼辣的爱情宣言。
它不重在描绘少女如花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重在坦露少女忍气吞声内心世界,传达一种追求爱情的热烈情绪。
3 招魂
主持词:
如同一个迷路的孩子,一个满腔爱国热血而又报国无门的人,他
的失意、彷徨乃至失魂落魄,我们都很容易理解,甚至被他汹涌的情感所征服,他就是早已仙逝千年的古人——屈原。
为了表白自己的心境,屈原找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招魂。
有人说,这是屈原在招楚怀王之魂,有人说是屈原为自己招魂,还有人说是宋玉在招屈原之魂。
这无关宏旨,要紧的是,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招魂》这份宝贵的遗产。
一声声对“魂兮归来”的呼唤,含着泪,带着血,透着恨,有高洁人格的表白,有对黑暗势力的鞭挞,有对故乡和祖国的牵念。
我们也禁不住要对着遥远的星空,对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长长地呼唤一声:魂兮归来!
4 洛神赋
主持词: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曹植这十六个字一出,洛神之美便立刻一冼铅华,脱俗为另一境界。
洛神的妩媚与妖娆,洛神的圣洁与飘逸,不过是诗人心目中美的幻化形式。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不可阻挡的,洛神之美就是凭借曹植的传神之笔,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隧道,折身射到今天。
第二篇章:光焰万丈
主持词: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
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有听一曲琶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一边有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中淹;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
捧出这部宝典,我们能感觉到它的份量:刻写历史,它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带泪,思索人生,它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
含英咀华,我们也能体味到它的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茑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庭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界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今天晚上,在这个古来圣贤千百次吟咏过的新年之夜,让我们共同举起唐宋名篇这樽美酒,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重,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一次美的旅程
1 将进酒
主持词:
什么叫潇洒酣畅?什么叫豪情万丈?读一读李白的《将进酒》吧!
古往今来,以酒入诗无以计数,似乎还没有哪一篇象《将进酒》这样读来荡气回肠,酣畅淋漓。
以酒会友是人生一大快事,本来这次宴饮李白与朋友元丹丘是作为客人应邀出席,但李白反客为主,在宴席上豪情大发,谈天说地,颐指气使,这场酒宴成了感慨人生的讲坛。
这篇惊世骇俗之作,以驾长风、挟雷电的气势,抒发巨人式的感伤。
不必把“人生得意须尽欢”误读为李白的沉沦,,一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呐喊,亮出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主持词:
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
在成都美丽的浣花溪畔,有一座最简陋最普通的茅屋。
然而,就在这草堂之
内,却顽强的跳动着一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心。
被后世尊为中国“诗圣”的杜甫就在这里栖身,凭借这茅屋遮风挡雨。
可上苍连这一点怜悯也不肯给他,秋风怒号,大雨滂沱,把草堂的屋顶席卷而去。
面对茅草飞散和群童抢夺,瘦骨嶙峋的诗人在唇焦口燥、倚杖叹息之余,却由“吾庐独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以他博大的爱国爱民之心,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响。
诗人饱蘸激情,写下了这首留芳百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长恨歌
主持词:
古往今来,世世代代,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爱情的歌唱,爱情永远是诗词中的领衔主题。
可是,有哪一首对爱情的吟咏象白居易的《长恨歌》回响得这样悠远,这样撩人心魄呢?《长恨歌》无疑是中国爱情经典长廊里的一个奇迹。
它奇在爱情的主角竟然是个皇帝。
这一定位便注定了这份爱情的传奇色彩,注定了这场爱情悲剧的主人公恰恰是悲剧的制造者。
它的神奇还在于把政治悲剧和爱情悲剧不露一丝痕迹地交融在一起,编织成一篇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人间神话。
白居易用他独特的声音给我们讲述的既是一个红尘故事,又是一个仙境传说,既是对封建王朝的无情鞭挞,也是对纯真爱情的由衷赞美。
唐明皇、杨贵妃早已灰飞烟灭,但白居易对爱情的咏叹却千秋万代魅力四射,绵绵无绝期。
4 钗头凤
主持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多么艳丽的色彩,多么清新的画面,可它演绎给我们的却是一出哀婉凄楚的爱情悲剧。
封建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想往和歌唱。
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泄在于事无补的词中。
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吟颂它,我们不是可以清晰地听到追求爱情自由的呐喊声吗?
5 满江红
主持词:
高楼独上,栏杆拍遍,仰天长啸。
岳将军一曲《满江红》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
展读这篇气吞山河的盖世雄文,一股碧血丹心的豪杰气迎面而来。
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岳飞怒指匈奴胡虏;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岳飞顿生凌云之志。
爱国,在这里字字掷地有声:怒发冲冠是爱国,仰天长啸是爱国,饮匈奴血是爱国,啖胡虏肉是爱国。
这一面神圣面庄严的旗帜,使通篇笔笔有情,字字生辉,一腔忠愤,喷涌而出。
读《满江红》,思岳将军,继承光大这笔珍贵的精神遗产,我们责无旁贷。
6 岳阳楼记
主持词:
文以人传,人以文传,一篇《岳阳楼记》使范仲淹不朽。
自古以来,为楼写记多难脱俗,一篇《岳阳楼记》却如春风拂面。
四百字短文,叙事、写景、论理融为一炉,交相辉映,了无痕迹。
叙事,扼要清晰;写景,变幻莫测;论理,警策世人。
岳阳楼的几落几起,洞庭湖的波息波兴,与人世间的王朝更替、宦海风涛、人生旅途何其相似。
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他登临巍巍岳阳楼,放眼八百里洞庭,道出了震憾古今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 破阵子
主持词:
一曲《破阵子》,一股英雄气。
辛弃疾以他掷地有声的笔触,简捷而雄健地勾勒出一幅豪杰长啸的素描。
矢志报国而又壮志难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最大冲突。
一柄寒光四射的利剑,在灯下看了又看;催征的鼓角,嘶鸣的战马,夜夜进入难圆的英雄梦。
腐朽的王朝无情地粉碎了他的英雄畅想,在空荡荡的历史长廊,只留下诗人“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苍白呐喊。
8 陋室铭
主持词:
身居陋室,心忧天下,自古以来就是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风亮节。
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
在这篇只有八十一个字的短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又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拥有高尚的情操与宽广的胸襟,就拥有了丰富多采的精神广场,清贫的物质世界顿时会对你绽开异样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缕清风,一阵蛙鸣,都有了几分圣洁的意味。
达到了这层境界,我们尽可以坦然反问: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9 定风波
主持词:
世人激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酣畅淋漓。
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
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苏轼一样等闲视之。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眼前虽然风狂雨骤,电闪雷鸣,不过是历史的一瞬,人生的插曲。
身居庙堂,要上报国家,下为黎民;身处江湖,则要甘守清贫,耐住寂寞,追求难能可贵的心灵宁静。
乐观,积极,达观,超脱,笑对人生,这似乎就是苏东坡暗示给我们的画外音。
10 爱莲说
主持词:
为一种非人类的东西赋予人的品格和情感,最能见出人的境界和格调。
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以其超凡脱俗的风骨赢得了世人不绝的赞叹。
作者激赏莲花,在于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
这种对花中君子的赞美,正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想往。
在高洁的精神王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哪怕象牡丹般的绚烂,最终仍要归于平淡,人格、气节、精神的完善与丰富,才是自身修养的最高追求。
11 声声慢
主持词: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
孤独与思念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是人本能的思维联想。
能把这种心理感受透彻明白地传达出来,激起他人的精神共振,自然是文字妙手。
在此,李清照可谓大家。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柄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
李清照的《声声慢》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
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
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12 蜀道难
主持词:
李白,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
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
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难》中,他凭借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和超凡脱俗的生花妙笔,向世人诠释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层次。
在这幅描绘蜀国古道的泼墨大写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不仅写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险峻和峥嵘,写出了神功鬼斧的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震撼,还寄情山水,状物抒情,把想象、夸张、神话和现实了无痕迹地融和在一起。
从五丁开山写到六龙回日,从黄鹤难飞写到猿猴愁渡,又以猛虎长蛇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影射唐朝天宝初年所谓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背后潜伏的重重社会危机。
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千年前的古人面对大自然发出的咏叹。
13 兵车行
主持词:
一首《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碾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凝固在历史的画廊上。
杜甫用他那枝神奇的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战乱时代生离死别的长卷。
展开这轴画卷,悲切惨烈的场景扑面而来:一阵阵捶胸顿足的哭号,一声声依恋心酸的叮嘱,一双双紧紧扯住亲人衣襟的手,一团团兵车疾驶扬起的尘土,还有那边塞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家园满目凋敝,民不聊生,激愤哀怨都从诗人的笔
下喷涌而出,直刺穷兵黩武的黑暗王朝。
这是带血的控诉,这是对历史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