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六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真空罩中正发声的闹钟,逐渐抽出罩中空气声音减小
B.敲击装水的玻璃瓶,水多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C.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的方面着手控
制噪声
2.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
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
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3.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4.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
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
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
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实验中喇叭发声时烛焰在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9.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4s、026s、016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下列哪个图所示
()
A.B.
C.D.
10.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B.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大
11.小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的变化和钢尺振动的变化可以得出()
A.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B.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2.如图所示的小姑娘正在拉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关于二胡演奏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B.二胡发出的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会成为噪声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一位演奏家正在吹笛子,现场听众听到的笛子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吹奏时,只松开A孔和只松开B孔相比,笛子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一定发生变化,其中
______时高一些。
16.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用较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甲所示;再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乙所示。
则图乙塑料尺产生声音的_____________大;
(2)如图丙和丁所示,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中,产生的声音频率为1.2×102Hz;如图丁所示的实验中,产生的声音频率为1.1×102Hz。
其中频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快慢的物理量,由实验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
17.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音色相同的是________。
18.常见的伴奏乐器有竖琴、扬琴、二胡等。
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填“音调” “响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用力敲打铜锣,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19.同学们,我们能听见雨水落到水中的声音,你们知道雪花落水有声音吗?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其实是有声波的,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或雪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在雨滴中的气泡或雪花落水时产生的气泡________发出的,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_______能传播声音.
20.演奏二胡时,手指在粗细不同的两根弦之间移动,可改变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_;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_.(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三、解答题
21.十一黄金周期间,小虎和家人去游玩,来到大草坪的中央,对着前方680m远的大山
大喊一声:“啊”(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人耳可以分辨两个不同声音的时间间隔为最小
0.1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出发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22.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后2s钟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多远?
23.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音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3060m,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v声=340m/s)
24.在汽车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鸣笛一声,6s后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设当时气温为15摄氏度)
问:(1)司机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多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B
5.D
6.C
7.D
8.A
9.D
10.B
11.D
12.A
13.D
14.A
二、填空题
15.空气音调只松开B孔
16.响度振动低
17.甲乙丁;甲乙丙;甲丙丁;
18.音色真空
19.超声波振动海水
20.音调响度【分析】1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
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图中的瓶子,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瓶子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多的瓶子振动慢,发声的音调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来控制噪声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C
【分析】
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例如钢琴、小提琴和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由题意可知,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音色。
故选C。
3.D
解析:D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B
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则不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低,音调较低;相反,如果没有积水或积水很少,就容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高,音调较高。
据此可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故选B。
5.D
解析:D
A.甲实验抽气过程,钟罩内铃声变小,当空气抽完后,便听不到钟罩内的声音,说明真空不可以传声,故A错误;
B.乙实验中钢尺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错误;
C.丙实验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 .丁襂中烛焰晃动是因为喇叭发声时,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 正确。
故选D 。
6.C
解析:C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 .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7.D
解析:D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A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A 不符合题意;
B .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B 不符合题意;
C .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 不符合题意;
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8.A
解析:A
A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故A 正确;
B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故B 错误;
C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故C 错误;
D .物体振动产生超声或次声,人耳不能听到,故D 错误。
故选A 。
9.D
解析:D
根据s vt =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由超声波在各点回收信号的时间可知
=A E C D B s s s s s >>>
所以,A 、E 两点最深,且深度相同,B 点最浅,故D 与题意相符。
故选D 。
10.B
解析: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B.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声音的能量传递给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D
【分析】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AB.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钢尺的材料与结构不变,则音色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
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则振动幅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解析:A
【分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
(3)我们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其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出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故B错误;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C错误;
D.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3.D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A
A.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5.空气音调只松开B孔
解析:空气音调只松开B孔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笛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按压不同的空,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色不同。
[3]只松开B孔,空气柱较短,振动频率快,音调较高。
16.响度振动低
解析:响度振动低
(1)[1]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2)[2][3]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塑料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频率的单位是Hz,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频率变小,音调变低。
17.甲乙丁;甲乙丙;甲丙丁;
解析:甲、乙、丁;甲、乙、丙;甲、丙、丁;
[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由图知道,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由图知道,甲、乙、丙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
[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由图知道,甲、丙、丁的波形相同,所以,音色相同。
18.音色真空
解析:音色真空
[1]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他不能直接听到锣声。
19.超声波振动海水
解析:超声波振动海水
[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2]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
[3]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0.音调响度【分析】1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析:音调响度
【分析】
[1]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在粗细不同的两根弦之间移动,可改变二胡发声的音调;
[2] 二胡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响度.
三、解答题
21.
(1)4s;(2)可以听到回声
(1)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大山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
s=680m×2=1360m
由v
s
t
=可得,听到回声的时间
t
1360m
340m/s
s
v
===4s
(2)因为人脑的反应时间为0.1s,4s大于0.1秒,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点睛】
知道人和大山的距离,可求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大山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利用公式
t
s
v
=求出听到回声的时间;若能达到0.1s以上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听不到。
22.
325m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v车 =54km/h=15m/s,
由v
s
t
=知道,汽车鸣笛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s车 =v车t=15m/s×2s=30m,
声音通过的路程是:s声 =v声t=340m/s×2s=680m,
当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是:s=
68030
22
s s m m
--
=
声车 =325m.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声音和汽车通过的路程之差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距离的2倍.
23.
4590m
解:由题意知,飞机飞行的速度
v =1.5v 声=1.5×340m/s=510m/s
声音从飞机处传到人耳的时间
3060m 9s 340m/s
h t v =
==声 飞机飞行的距离 s =vt =510m/s×9s=4590m
答: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4590m 远水平距离的地方。
24.
(1)1065m ;(2)975m
(1)由速度公式得,在t =6s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1115m/s 6s 90m s v t ==⨯=
声音传播的距离
22340m/s 6s 2040m s v t ==⨯=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有
122s s s =+
所以司机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
1290m 2040m 1065m 22
s s s ++=
== (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11065m 90m 975m s s s '=-=-=
答:(1)司机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为1065m ;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97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