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1-1)第4章 4.3 信息的获取——传感器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信息的获取——传感器
1.(2分)(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可以传播到无限远处
B.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C.波长越短的无线电波,越接近直线传播
D.移动电话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的
【解析】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被吸收一部分,能量不断减少.雷达和移动电话的传输都利用了无线电波,波长越短,传播方式越接近直线传播.故B、C、D 均正确.
【答案】BCD
2.(2分)(多选)下列过程属于电磁波接收过程的是( )
A.调谐B.调频
C.检波D.调幅
【解析】调频和调幅过程属调制的两种方式,是发射电磁波时必须要进行的,所以B,D不属于接收过程,C中检波是对调幅波解调时的表述方法,所以属于接收过程.【答案】AC
3.(3分)(多选)电视机在室内接收电视台向空中发射的电磁信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电视机所在处离电视发射塔较近时,用室内天线也可以接收信号,这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
B.用室内天线接收时,电视机安放在室内不同位置接收效果不同,这是电磁波在室内反射后产生的干涉现象
C.离电视发射塔远处要用架设室外天线的方法接收信号,这是由于发送电视信号用的是微波,波长短,基本上是直线传播
D .有线电视的信号也是通过电磁波传播
【解析】 电磁波绕过障碍物进入室内而被电视机天线接收,这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故A 正确.室内不同位置,由于电磁波在墙壁和其他器物表面反射,然后叠加,形成有的地方强,有的地方弱的现象是波的干涉现象,故B 正确.电视信号用的是微波,波长短,基本上是直线传播,在离发射塔较远处,由于微波不能直接传送到电视机天线,就要架设室外天线来接收微波.有线电视通过传输中的振荡电流来传送信号,不通过空中的电磁波传送,故D 错误.
【答案】 ABC
4.(3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频率是702 kHz 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 m/s, 则江苏台节目的波长是多少米?
【解析】 由c =λf ,得λ=c f =3×108
702×103 m =427.2 m. 【答案】
427.2 m
一、传感器
1.传感器的特性:是一种能感知和识别信息的装置,能将感知和测量到的非电学量转变为电学量.
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的关键性元件,承担着“感知”和转换外界信息的任务.
二、敏感元件的物理特性
1.光敏元件能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它利用了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2.声敏元件是声电转换器件.它能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3.红外测温仪是一种将红外辐射波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装置,能非接触快速测温,又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4.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中的敏感元件叫电荷耦合器件,它能将光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再通过A/D转换器就可转换为数字电信号,以便于计算机处理.
5.智能传感器是将传感器和电子计算机组合在一起.
6.微型传感器由亚微米至亚毫米范围内的电子元件和机械元件制成,是一种将传感、处理、执行诸功能融为一体的微机电系统.它的优点是尺寸小、集成化程度高,功能强大.
一、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1.传感器
能像人的感觉器官那样感受外界信息,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把这些信息转换成可用输出信息的器件或装置,就叫传感器.
【深化探究】人如何感知信息?
提示:人是通过下面五种感觉(如图)接收外界信息的,因此人本身就是高级传感器.
2.组成: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非电学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电学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