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hs-CRP、Cys-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入选1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UAP组56例、NSTEMI组47例、STEMI组35例),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hs-CRP水平均升高,且升高程度UAP组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
测定hs-CRP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试剂为上海快德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仪器为日本Olympus 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s-CRP参考范围0.25~160 mg/L。
测定Cys-C参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仪器日本Olympus 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试剂为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0.5~1.56 mg/L。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继发性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或破裂等改变,随之触发血小板及凝血系统,最终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和/或坏死。
炎症反应可通过不同途径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过程。
Pasterkamp等[3]通过对未破裂和破裂斑块中炎症细胞分布的研究,发现局部炎症反应可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
hs-CRP是反映机体急性炎症的重要指标,当炎症和组织损伤时即有升高。
本实验中观察到急性冠脉综合征各型中hs-CR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证实了hs-CRP可促进粥样斑块结构的改变,促使斑块的破裂。
并且本实验中还发现hs-CRP在表达水平上表现为UA组<NSTEMI组<STEMI组,结果表明hs-CRP表达水平,可能对冠脉粥样斑块的脆性及斑块破裂有预测意义。
冠心病的发展,涉及到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管壁重构等病理生理过程[4-5]。
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分子量为13.3 KD,发挥着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参与细胞外基质(ECM)产生和降解的动态平衡。
Cys-C 及其降解片段影响粒细胞的吞噬与趋化作用,参与及调控炎症反应过程。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ECM的降解和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都提示升高的Cys-C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及稳定性有关[6],更由于其在所有有核细胞中能够恒定、连续地转录与表达,且不受性别、年龄、饮食等的影响,使Cys-C可能成为冠心病诊断与检测的分子指标之一。
本实验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组间Cys-C,与对照组及SPA组比较,对照组<UA组<NSTEMI组,而24 h内STEMI组Cys-C降低,对照组与SPA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心肌持续长时间缺血缺氧,体内炎症介质分泌增加,炎症介质的刺激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组织蛋白酶S及K等,这些具有促弹性组织解离作用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动脉弹力蛋白损伤处过度表达,造成血管损伤与斑块的不稳定。
而Csy-C能够明显抑制某些半胱氨酸蛋白酶,机体为了维持这种动态平衡,从而促进组织蛋白酶酶抑制剂Cys-C的大量分泌,所以表现为UA组和NSTEMI组Cys-C表达水平的升高。
本实验中还发现,24 h内STEMI组Cys-C 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因为Cys-C与斑块稳定性有关,Cys-C水平触发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如纤维帽降解、斑块内出血或破裂等改变。
同时伴随体内大量组织蛋白酶酶抑制剂Cys-C的消耗,所以表现为STEMI组Cys-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aglieri等[7]的研究也发现AMI急性期患者血清Cys-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另外,也有研究提出STEMI组Cys-C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一种负向急性期反应。
但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Cys-C降低可能对STEMI有临床诊断意义。
Cys-C表达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猝死及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有独立相关性[8-10]。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UA组和NSTEMI组的Cys-C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是否提示Cys-C水平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各型分类的检测指标之一,此外,有研究提出Cys-C水平可作为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死亡的指标[11]。
鉴于Cys-C水平对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性高于肌酐和不受性别、年龄、饮食等影响的优势。
所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速,Cys-C水平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检测指标是否更有优势。
近几年研究表明,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本实验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类型中,hs-CRP表达水平的统计学差异支持以上结论。
Cys-C作为新近发现的,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预后有关的新的生物标志物,本实验发现其与hs-CRP表达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有关,那么,hs-CRP与Cys-C联合检测是否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判断的检测指标,并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就诊争取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Ge C,Ren F,Lu S,et al. Clinic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lasma cystatin C level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Clin Cardiol,2009,32(11):644-648.
[2]黃飞雄,吴晓峰.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6):691-693.
[3] Pasterkamp G,Schoneveld A H,Hijinen D J,et al. Atherosclerotic arterial remodeling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macrophages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1,2 and 9 in the human coronary artery[J]. Atheroseclerosis,2000,150(2):245-253.
[4] Ge C J,Lu S Z,Chen Y D,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Amlodipine and Atorvastatin on blood pressure,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CRP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emia[J]. Heart Vessels,2008,23(2):91-95.
[5] Li T T,Xie Y,Guo Y,et al. Effect of probucol on vascular remodeling
due to atherosclerosis in rabbits:a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J]. Chin Med J,2011,124(12):1840-1847.
[6] Antoniadis A P,Chatzizisis Y S,Giannoglou G D.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of coronary ectasia[J]. Int J Cardiol,2008,130(3):335-343.
[7] Taglieri N,Fernandez-Berges D J,Koenig W,et al. Plasma cystatin C for prediction of 1-year cardiac events in Mediterranean patients with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Atherosclerosis,2010,209(1):300-305.
[8] Aglieri N,Koenig W,Kaski J C. Cystatin C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 Clin Chem,2009,55(11):1932-1943.
[9] Akerblom A,Wallentin L,Siegbahn A,et al. Cystatin C an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s predictors for advers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and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results from the platelet inhibition and patient outcomes study[J]. Clin Chem,2012,58(1):190-199.
[10] Windhausen F,Hirsch A,Fischer J,et al. Cystatin C for enhancement of risk stratification in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an increased troponin T[J]. Clin Chem,2009,55(6):1118-1125.
[11] Brown T M,Bittner V. Biomarkers of atherosclerosis:clinical applications[J]. Cur Cardiol Rep,2008,10(6):49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