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几十年如一晶无私奉献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经媒体曝光后,更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赏。
B . 杭州西湖不仅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更有千年的文化结存,被列为为世界文化是众人望所归。
C . 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悔之莫及。
D . 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思想,否则,你的文章就会因缺乏具体内容而成为一纸空文。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阿城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
B . 阿城成了《华夏人文地理》的主编,他不仅要摆正这本杂志的定位,还要参与杂志各种大选题的具体策划。
C . 虽然人文地理杂志是所有杂志人的梦想,所以目前中国这类杂志屈指可数。
D .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2018·盘锦) 古诗文填空。
(1)兼葭萋萋,________。
(《诗经·蒹葭》)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李贺《雁太守行》)
(3) 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词以寄之》)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6)此中有真意,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7)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关怀古》)
(8)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杜甫《望岳》)
(9) ________,猿鸟乱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斯是陋室,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1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1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出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表现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以积极、乐观、鼓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9八下·温州期中) 为建设“书香校园”,我校开展了读书月活动。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
(1)以下是小智同学摘抄的部分名著经典语录,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①活在世上,连世界从哪来都没有过问,实在是不(gōng)________敬。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②做一个又热烈又(tián)________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贵,又微妙又直率的真正的人,因为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们固有的文化中的精华。
——(傅雷《傅雷家书》)
③在百忙中,在尘市(xuān)________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xiá)________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2)以下三篇文章获得了此次读后感评比的一等奖,请为它们补全标题(填序号)。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8九下·肥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尽管社会飞速发展,但是雷锋精神依然不会过时。
雷锋无限忠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他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坚守道德高地的时代英雄。
50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与我们同在。
对于那些质疑、恶搞、丑化雷锋一样英雄人物的歪风,我们要坚决说“不”!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凝聚起人民群众向心力的关键所在。
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
有英雄而不敬重,无疑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
捍卫英雄,是当代人_________的使命,每一个青少年都________。
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捍卫英雄,是当代人________的使命,每一个青少年都________。
(2)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一段话。
(不超过50字)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
6. (8分) (2017八下·玄武期末)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江阴三山①记
(元)朱德润②
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
十一月既望,余舟自无锡北门数里大石桥入。
过水滨渔村,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
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
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
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
村墟相接,岸柳交映。
既而舟转岸曲,前出板桥,即三山坞。
其山皆不甚高峻,
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
少时出三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旷,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州之晋陵县界。
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桥而泊焉。
嗟夫!孕灵育秀,僻在荒陬③ ,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
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亦不过是。
惜不得与友辈寻幽访胜而品题之,书以志。
【注】①江阴三山:即江阴秦望山、观山、白石山。
后文中灵岩、惠山也为江南名山。
②朱德润:元代学者,时任湖州太守。
③陬:(zōu),角落。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亦不过是
(2)下列划线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江阴去吴百八十里去国怀乡
B . 始见酒帘村市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 . 抵官塘桥而泊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 常州之晋陵县界属余作文以记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既而舟转岸曲,前出板桥,即三山坞。
(4)柳宗元感叹小石潭“寂寥无人”,借此抒发了________;本文作者觉得江阴诸山“寂寥无闻”,原因在________。
7. (12分)(2020·宽城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吴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庆历五年,拜参知政事。
向绶知①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②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③ ,中立自经死④。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⑤ ,愿罢臣职。
”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⑥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⑦ ,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⑧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⑨。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⑩ ,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节选自《宋史·吴育传》)
【注释】①知:主持②发:揭发③构狱以危法中之:设计冤狱想用严法陷害他④自经死:上吊自杀⑤顾力不胜:只是能力有限⑥第:只是⑦侍读禁中:在宫中陪皇帝读书⑧进:任官⑨忤:不顺从、不和睦⑩沮:阻拦(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②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
(3)阅读第2、4两段,你如何评价吴育?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 (9分) (2017七下·宜兴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
①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的一枚红叶托来的。
那叶子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翠绿与鲜活,但千丝万缕如云如织的红晕,仍然显示着生命饱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
仔细阅读,总能品出满心满目的沉重。
②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
一缕亮丽而亢奋的情愫,不因岁月的冷雨寒风,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那些曾经拥有的风景。
③那一年,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一湾亮绿,立时被腾起的深色写意所笼罩。
伴着满树乞求阳光感激阳光的叶子,我站在无言又无奈的母亲面前,我能说些和做些什么呢?蜂飞蝶舞、扬鞭吆喝的温馨与雄浑,是与眼前的悲怆画面不相协调的。
母亲喜欢红叶,常常把红叶一生的辉煌与美丽归结为朴素的“好看”二字。
这样的定义虽很肤浅,但原始的美能说明红叶作为一种生命过程所独有的轰轰烈烈的平凡与伟大。
正如春风的笑,是为绿遍山野;夏雨的狂,是为挥洒豪气;秋月的眼,是为收获鼓劲;冬雪的吻,是为大地铺上一层不掩饰的晶莹一样,让一组神韵在特定的氛围内展示风情。
这种风情有可能过程是短暂的,只要留住搏击的顽强与执著,是能够找到属于生命的隽永的。
④然而起风了,灰蒙蒙的天空,一片苍凉。
路边的树叶,已经失却了青春的娇艳,痛苦地作着最后的告别;病床上的母亲,泪眼朦胧。
看着刚刚绽芽的我,她真的不愿像那一片屈于命运的红叶啊!但是,病魔吞噬生命是与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的。
母亲仿佛很安详,连最后的遗言,也是让我去拣几片红叶。
我跑在童年的秋天里,为母亲拣回了一大把红叶。
母亲数着这些红叶,如同数着我可以用月计算的年龄,终于,她的笑永远地印在了那把红叶之上。
⑤红叶度过了一个辉煌的时刻,而我的感觉也突然回归到被爱怜所簇拥的晨光里。
那是一个夜晚,在严寒即将为大地更换主题时,你踩着松软的泥土走了……而我则踩着落叶向你扑去。
⑥我并不企盼一切都会永恒。
红叶告别季节,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再坚硬的岩石也注定要风化为泥土一样。
造物主在造出万物时,就给了它一个不可超越的毁灭命运。
我仍在爱着,就像叶子热恋土地一样,在狂风中不管旋得多高,最终还要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因为,它从枝头走下来,已经有一个归宿在向它招手。
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
⑦让世界所有的叶子都飞舞吧,那是一颗颗袒露真诚的心哪!
⑧天上的红叶一片片/思念到天边/思念到永远……
⑨把思想从往事中拽回,虔诚地注视今天的红叶,红叶便是活着的历史。
是的,一切都未曾老去,也绝不会老
去,只要大自然的秋风刮来,那飞溅的流苏,那童年的云雨星光,那饱蘸生命之美的红叶,便突破时空的界限,染红我遥远而清晰的梦境。
(1)说说第①、②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第③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拿“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与红叶作比?
(3)第⑥自然段“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这句话中一个“藏”字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进行赏析。
(4)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愫。
9. (20分) (2017九上·铜梁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
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
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
小吴不是这样。
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
⑧“找谁?”
⑨“找老乡。
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
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
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
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
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
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
”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
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
我立即赶了过去。
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
”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
”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
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
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
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
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
”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认同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4)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七下·灵石期末) 岁月不居,初一的时光已定格在青春的扉页上,也许有一张泛黄的照片,也许有一句亲切的话语,也许有一排温馨的微笑……
请以“那一,让我难忘”为题作文,要求选好材料,做到文从字顺,能写出细节,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校名。
八、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 (15分) (2017七下·新乡期中) 名著阅读
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
”众鬼判急急观看。
无不惊心。
真君却道:“有个甚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甚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
”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
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
两个嚷嚷闹闹。
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
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力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
①选文中打斗的双方是谁?②打斗的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3-12、
3-13、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4-2、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5-1、
5-2、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八、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