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关税视角下的我国对外贸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2012年6月
209
基于碳关税视角下的我国对外贸易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 梁璐
摘 要:本文详细分析碳关税的本质,并评估了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潜在影响。

本文认为,碳关税已经沦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工具。

最后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应对碳关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关税 对外贸易 贸易保护主义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09-02欧盟宣布从2012年1月起将航空业正式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飞经的欧盟的航空公司可免费获得碳排放配额的82%,而剩余的15%的碳排放的配额则由航空公司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取,而最后的排放配额将分配给高速增长中的航空公司和行业后来者。

欧盟出台这一政策,本身是因为近十年来欧盟航空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欧盟希望通过这一政策来保证欧盟航空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在逐年增长。

这一碳排放交易系统,实际上是对航空业开征碳关税,同时也意味着“低碳全球化”将带来贸易格局的大变动,拉开了贸易保护和博弈的序幕。

碳关税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是对高能耗产品征收专门的二氧化碳关税。

碳关税目的是对没有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征收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统运行后,其产品可能遭受不公平竞争。

所谓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简称ETS体系),是欧盟内部实行的碳减排措施,目的是对各行业进行碳排放限额规定,到期排放超额的企业可以向排放未达到限额的企业购买排放额度,以控制碳排放总量。

然而,欧盟将航空业纳入到ETS系统,实际上是迈出了碳关税的第一步,是目前最重要的碳关税形式。

中国国内的航空公司势必要被征收高额的碳关税,早前有报告预测这部分碳关税的额度最高接近8亿美元。

然而事实上,打算对中国开征碳关税的并非只有欧盟,所涉及的产业也不单单只有航空业。

比如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要求美国在2020年始对没有采取相匹配减排行动的国家的某系产品,征收边境调节税收。

这实际上是对所有不满足碳排放标准的产品都纳入到税收征收范围之内。

而我国,按照2010年中国出口总额15779.3亿美元计算,碳关税壁垒全面实施后,我国出口额将减少约3155亿美元。

因此,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对外贸易将面临严峻形势。

1 碳排放与国际贸易
对碳排放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量化贸易的坏境效应;第二是碳泄漏分析,碳泄漏分析是指部分经济大国不参与强制性参与减排行动会导致减排国家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和导致缺乏碳排放约束政策国家的碳排放量的增加;第三基于贸易调整的碳排放是否能消除碳泄漏和减少全球碳排放量的问题。

现有研究已经确定的表明碳排放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主要发达国家都是碳排放的进口国,而具有丰富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则是碳排放的净出口国。

Wychoff and Roop在1994年的一篇文章就指出六个最大OECD国家的碳排放总量的13%来自进口。

从理论上讲,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要素:结构、规模和技术效应。

国际贸易的多层效应对环境既会带来好的影响也会带来坏的影响。

比如加拿大与日本的双边贸易等减少两国的碳排放,日本出口制成品能够非常有效率地降低碳排放,而加拿大出口能源、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纸制品和煤炭。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将专门生产在各自国家相对别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

由于这些经济上的原因,国际贸易在减少碳排放上必然扮演重要
角色。

那么气候和能源政策就非常重要。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碳关税可能能够抑制碳排放。

欧盟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征收碳关税以满足《京都协定书》的承诺。

2 碳关税的本质及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碳关税的目的是要解决“碳泄漏”问题,其作为基于激励机制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工具,已经获得经济学家广泛的研究,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决策者和学者的重视。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仅次于美国。

而国外有研究表明:全球新增碳排放量,中国就占40%。

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能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部门和整体经济“高碳”的特征。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而对于中国碳排放拐点的预测则表明至少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才会呈下降趋势。

从国际责任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都需要将中国政府出台合理政策将碳排放水平降低到合理水平。

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和出口部门的“高碳”特征,碳关税必然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而目前,关于碳排放的会计原则是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发起的,这一会计原则对一个国家的碳排放只计算本国国内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而这一基于生产角度的会计原则能否有效减轻国内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然而,从理论上说,基于消费角度的量化原则比从生产角度的量化原则更有吸引力和合理性。

Peters and Hertwich (2008)举例说明:基于IPCC原则,自1990年开始英国的碳排放下降了15%,而基于消费角度的会计原则则显示在同一时期,英国碳排放上升了19%。

这两位作者指出从公平的角度而言,基于消费的碳排放会计原则比基于生产的碳排放会计原则具有更多吸引力的性质,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避免碳泄漏(Carbon Leakage),鼓励环境保护的比较优势,解决竞争问题,加快技术扩散。

基于消费的碳排放会计原则计算的一个区域内消费的产品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管这个产品是在何处生产。

因此,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国际贸易的因素。

这种方法特别受到诸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欢迎,正在经历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出口和能源消费的剧烈增长。

当前的全球气候框架对以碳排放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成本。

3 应对对策
首先,中国政府应该加强“碳外交”。

中国应该在这一问题上不应该简单地反对,而是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碳排放交易系统和碳排放会计原则的制定上应该主动积极地争取话语权,以期能够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气候环境框架。

谢来辉,陈迎(2010)就建议揭示国际贸易中的生态不平等交换问题,发达国家是通过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102012年6月 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的重塑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商秘系 边洁英
摘 要:当今,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也对国际贸易的重塑起到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格局也将进行重大的调整,低碳经济进一步催生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转让的竞争与合作的态势。

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出发点,进一步展开讨论和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 国际贸易 世界格局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10-02
1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1 低碳标签将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随着低碳经济的飞速发展,以低碳经济认证为主的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各国特别是世界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盾牌,直接影响到特别是发展中技术落后的国家,也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出口,甚至是企业的存亡,低碳标签在多个国家推行,在国际贸易之中,绿色供应链成为了门槛。


1.2 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对贸易格局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世界贸易之中,绿色经济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此,低碳经济会对国际贸易的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1.3 低碳经济的提出将改变贸易发展方式
目前,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这也引起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注意,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有力的地位,很多发展中国家要加入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列中去,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1.4 发展低碳经济将改变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模式
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格局也将进行重大的调整,低碳经济进一步催生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转让的竞争与合作的态势。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大量的破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向空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温室气体效应,引起了全球的不良反应,造成海平面上升,严重影响到了沿海城市和海洋的岛国。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以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给国际贸易格局带来冲击,以及对我国贸易的挑战和影响。

因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对气候的变化产生全球性的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能源效率和输出效率,相同产品生产在各个国家的排放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每生产一个产品的碳排放量是一个单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受到工艺或者其他问题的限制,碳排放量可能具有多个单位。

因此,碳排放量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转变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消费和生产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模式。

在发达国家之中,重视低碳管理和低碳技术全球输出的模式。

在国际的低碳产业中,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资本、人力资源、技术、公民较高的环保意识的特征,不断推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同时,着重向全球输出。

2 低碳经济下我国主要出口市场贸易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2.1 欧盟市场的变化及影响
众所周知,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加。

但是我国对欧盟出口的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而欧盟向我国出口的多是含有高技术含量的科技产品。

我国产品的出口比较单一,主要是轻纺织业和几点产品。

目前,欧盟制定了碳元素的排放量,于是欧盟各国也会用他们的标准去要求别国,由于欧盟国各国的经济发达和科技水平高,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对于我国发展中国家来说,就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往往处于劣势,特别是技术方面,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上严
来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其本质上是“转移排放”。

在多变气候谈判应坚决的捍卫《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而统计数据也表明,目前80%的碳排放总量是西方国家在过去50年工业发展排放的。

国际上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碳排放参考标准,然而在碳排放标准和碳排放交易系统的设计上,任何一个国家能忽视中国这样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中国应该充分发挥经济大国的调节作用。

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争取到国家的资金和技术。

目前中国是最大的CDM碳交易量国家,占60%的份额。

这些CDM项目换来的设备和技术在中国风电和建筑节能等方面的低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从国内层面看,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推动我国绿色贸易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

针对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的研究表明,两个国家的贸易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总量,而实证分析也表明由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日本消费有关的碳排放通过双边贸易被转移到中国。

两个国家的碳排放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中国出口工业的碳密集程度远高于日本的出口工业。

基于中日两国的比较优势理论合理的解释了1990年以来日本碳排放与双边贸易负相关且呈下降的原因,那么这一政策含义就是中国的出口工业应该学习日本的生产技术来降低出口工业的碳排放。

最后,从政策角度看,中国可以在国内先开征碳税。

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系统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启动国内碳税的征收,所得税收补贴企业用以开发低碳技术。

当然,碳税的设计上还有许多税前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碳税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是否会带来收入差距,或削弱中国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其必须能平衡能源部门和中国经济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来辉,陈迎.中国对碳关税问题过度担忧了吗?[D].国际经
济评论,2010.
[2] G.P. Peters, E.G. Hertwich. 2008. Post-Kyoto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production versus consumption. Climate Change, 86(1-2):5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