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原因,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分析
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原因
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起、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职能,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资源型经济特色突出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征体现为城市的兴衰与资源的可开采储量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密切相关。
在资源开发的初期与中期,由于资源开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财政收人迅速增加,城市建设有了充裕的资金来源,建设速度较快。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资源开发服务,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相当比重,但是在资源开发的后期,随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资源逐渐枯竭、开发成本上升、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资源开发的效益下降,资源型城市的财政收入也呈递减趋势,城市建设速度往往也因资金不足而放慢。
同时,资源型城市对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也逐步削弱。
随着资源开发的加深,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资源型产业收益下降的情况下,环境治理变得尤其困难,使环境效益下降。
资源型城市及其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
资源型城市可以依靠资源打造经济基础,但却不能依靠资源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既要有当前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也要有作为未来经济支柱的替补产业,因此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摆脱与资源共兴衰的命运,从而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避免到了不可再生资源开发殆尽,或者在开采能力逐渐下降、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开采企业竞争优势下降,即到了衰退期甚至枯竭期时,才不得不进行产业转型。
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问题
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型产业固有的生命周期,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以及资源型城市人才资金的不足,使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各种问题。
2.1 资源不同程度枯竭,环境破坏严重
资源型产业经济活动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性产业,特别是煤炭开采、石油化工炼制与加工、铁矿及有色金属矿产开采与加工等,对城市自然景观的破坏、对大气、水质、生物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资源型城市建设初期人们对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充分,加上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治理缺乏力度,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己成
为许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
特别是资源型城市建设后期,资源枯竭,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还没有形成,导致经济萎缩,财政收入锐减,从而治理环境和进行生态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加上可行的技术方案比较少,这又加大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治理压力。
2.2 产业结构单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第一,产业结构单一,小农业,重工业比重大。
资源型产业是主导产业,其他相关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产业关联度大,给产业转型带来极大的困难。
产业结构单一又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综合发展。
过度依赖采掘业,资源一旦枯竭,产业衰落导致经济萧条。
第二,加工工业比重小,且大都处于产业链的前端,产品的加工程度相对较低,产业链处于附加值低的环节,产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占绝对优势,因此产业的经济效益低。
第三,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
资源型城市建设初期,产业一般为资源开采业,对技术水平的需求不是很高,所以城市职工的文化结构中文化层次偏低的比重较大。
2.3 城市发展粗放,转型财力不足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的特征,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经济结构不稳定。
一方面,随着资源渐趋枯竭,支柱产业出现衰退,整个城市经济陷入困境;另一方面,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单位产出能源消耗量大。
资源利用的粗放模式,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损耗、浪费。
矿产资源开采中,滥采乱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资源的加工利用基本上仍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一次性单向粗放型利用方式。
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资源型城市在其成长期或成熟期,就要以资源开采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稳步转移,逐步替代,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1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类型转换
延伸产业链是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在资源开采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通过产业链的扩展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的产出价值,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
在具体的转型过程中,既可通过城市内部积累资金达到产业链延伸的目的,也可通过吸引外部投资参与城市优势自然资源的深加工,实现产业链延伸和城市转型的目的,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寻求合理的产业更新方式
在产业更新方式上,各城市应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寻求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对资源开采处于增产稳产期的城市,要制订合理的开采计划,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采收率,发展上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对资源开采开始衰减的城市,要加强资源综合评价,开发利用好各种共伴生资源,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潜力,拓宽资源开发领域,重视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为本地资源型企业寻找后备基地,同时抓紧培育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
3.3 积极吸引外部资金,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
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比较重视招商引资的工作,因为利用外资既能弥补转型资金不足,又能引进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为了吸引外资,政府需要对内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对外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对外设立国外代办处,在世界范围内收集投资信息和世界著名大公司的动态,并对他们进行跟踪与联系。
通过对内对外的共同努力,吸引国内外资本包括政府资本、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源源不断流入资源型城市。
国外资本与国内资本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
3.4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等级和水平
一方面,科技创新会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型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加速传统资源产业的分化与重组,改变产业结构趋同的局面。
在产业结构由资源型向技术型的演进中,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在不同类型的产业中兼容不同的技术层次特征,构成不同的产品附加值和回报率。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促使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用率得到提高,导致新兴产业的崛起。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递增可以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转型,变“资源推动”的粗放型为“科术引导”的集约型;科技创新促进优势产业的更迭和调整,促使资源优势向新兴的非资源产业聚集并带动新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得参与整个产业升级的资源配置收益最大,进而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非资源型主导产业,促进城市彻底转型。
3.5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鼓励人员创业
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非常重要。
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有资源产业工人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技术以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二是加大对新兴产业急需的管理和技术类人才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承担资源城市转型的重任。
4 结束语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产业转型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受到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为此,本文试图就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期望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实施转型战
略提供相应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参考文献:
[1] 姜广均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J],中外企业家,2009,(6).
[2] 张米尔,武春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2).
[3] 李猛,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