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2.氢气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资源丰富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
B.纸不是可燃物
C.没有和氧气接触
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5.“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6.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点燃火柴的时候要将火柴头向下倾斜,燃烧会很顺利,如果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请你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A.火柴梗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火柴梗没有接触氧气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7.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8.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所引起的主要后果有()
①产生温室效应②能源的浪费③环境污染④锅炉爆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以下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A.提倡使用私家车
B.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
C.绿化先行,富美漳州
D.拆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
10.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
B.开发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
D.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11.2015年8月,天津一集装箱码头发生危化品大爆炸,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易燃易爆品的安全常识要有足够的认识,下列安全标志中,可用于危化品的是()
A.当心火灾一氧化物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烟火
D.禁止放易燃物
12.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13.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防止食用油溅出
14.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

由此推断石油属于()
A.单质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有机化合物
15.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常见的燃烧是指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17.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活性炭具有除去冰箱内异味的功能的原因是;
(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会立即熄灭的原因是;
(3)区分醋酸溶液与纯碱溶液的方法(任写一种)。

18.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CO、SO2及固体颗粒物等。

研究汽车尾气的成分及其发生的反应,可以为更好的治理汽车尾气提供技术支持。

请回答下列问题:(1)治理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二者发生反应转化成无毒无污染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利用了活性炭的。

(3)汽车尾气中的SO2可用石灰水来吸收,生成亚硫酸钙浊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

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
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2.【答案】B
【解析】氢气具有三大优点:①氢资源丰富,②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③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其他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或温室效应。

3.【答案】D
【解析】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没有燃烧,安然无恙,说明纸船没有完全具备燃烧的条件,纸船是可燃物,又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只能是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使纸船达不到它的着火点。

4.【答案】A
【解析】②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的利用等,④可燃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如氢气爆炸是有爆炸极限的,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只发生放热现象,也会发生吸热现象。

5.【答案】B
【解析】A.地球上水含量虽然丰富,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紧张,要爱护水资源,不能任意使用,更不能随意浪费,A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B正确的;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些化石燃料都是有限的,C是错误的;“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H4,D是错误的。

6.【答案】A
【解析】火柴竖直向上时,仍然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散逸,使火柴
梗得不到充足的热量,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观察选项,故选A。

7.【答案】C
【解析】棉布手帕浸泡在70%的酒精溶液中,手帕也带了一定量的水,当燃烧时手帕完好无损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不是魔术,这是科学道理,A错;酒精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可达几百度,火焰的温度高于棉布的着火点,B错;C是正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所以D也是错误的。

8.【答案】B
【解析】燃料不充分燃烧,一方面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产生一些粉尘、CO等,造成环境污染。

9.【答案】A
【解析】所谓的绿色生活,就是指消耗较少的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者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植树造林、利用太阳能、拆除养殖场,都符合绿色生活的标准。

提倡使用私家车会增加含碳燃烧的使用量,不低碳、不绿色,A错误。

10.【答案】C
【解析】回收二氧化碳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缓大气温室效应,符合低碳的要求,故A正确;
B、风能、氢能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理念,故B正确;
C、家用车代替公交车会大量消耗汽油,排放更多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要求,故C 错误;
D、利用垃圾发电,可减少垃圾对环境靠造成的污染,也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环保又低碳,故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C 是禁止吸烟。

12.【答案】C
【解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加重温室效应的发生。

13.【答案】C
【解析】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主要是与外界的空气隔绝。

14.【答案】B
【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

由此推断石油属于混合物,故选B。

15.【答案】A
【解析】A是回收标志;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D是节能标志。

16.【答案】可燃物;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分解反应
【解析】常见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17.【答案】(1)具有吸附性;(2)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3)加入酚酞试液,无变化的是醋酸,变红的是纯碱
【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除去冰箱内异味,故填:具有吸附性;(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空气流动会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而蜡烛会熄灭,故填: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3)醋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纯碱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可以使用酚酞试液鉴别醋酸和纯碱,故填:加入酚酞试液,无变化的是醋酸,变红的是纯碱。

18.【答案】(1)2NO+2CO2CO2+N2
(2)吸附性
(3)SO2+Ca(OH)2═CaSO3↓+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