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登科报喜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农业·农民2016.10A 唐宋
“登科报喜书”《开元天宝遗事》:“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说的是古时科考
中榜时,有“登科报喜书”。
如今“科考”,中榜者收到的“家书”是“入学通知书”。
我国从古至今,“金榜题名时”都是人一生中最大喜事之一,值得庆贺。
如今的入学通知书较为简单,一般是学生姓名、所考入专业、报到事项、学校公章等。
可古时的“入学通知书”较为复杂。
特别是唐宋时期,更不一般。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人生“三喜”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
古时学子参加科考,功名以放榜公布为主。
朝廷级放的是“金榜”。
张榜以后,还要报喜,即把学子考取的功名消息告知学子。
《容斋续笔》曰:“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
”可见,唐朝时,“通知书”是帖子,这个帖子是“金花”的。
这个“金花帖子”是什么样?上面写着什么内容?《容斋随笔》对这种金花帖子有详细的描述。
“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相传已久,而世不多见。
予家藏咸平元年(998年)孙仅榜盛京(指北宋
东京开封)所小录,犹用唐制,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先列主司四人衔,曰:翰林学士给事中杨,兵部郎中、知制诰李,右司谏直史馆梁,
秘书丞直史馆朱,皆押字。
次书四人甲子,年若干,某月某日生,祖讳某,父讳某,私忌某日。
然后书状元孙仅,其所纪与今正同。
别用高四寸绫,阔二寸,书‘盛
京’二字,四主司花书于下,
粘于卷首,其规范如此……”宋代基本上也沿用唐代的
“金花帖子”。
值得一说并很有趣的是,
唐宋时期的“金花帖子”,除报学子考取的功名外,还特别突出地记载主考官,除了他们的头衔,
还有他们的详细资料,如生于哪年哪月哪日,还有他们的祖父名字、父亲名字等。
主考官都要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样的
“入学通知书”,与如今相比实在是太特别、太有趣了。
古时,这样的一个帖子,
对中榜的学子来说是十分金贵的,用金银买不到的东西。
“金花帖子”是一种很特别的荣誉,
有的家庭将“金花帖子”置于家中显要处,供家人、来访祝贺者随之观赏。
有些当地知名的大族户,
还将“金花帖子”置于本族祠堂里,一方面供族人、来访祝贺者观赏;另一方面,向世人宣示本族子弟才华横溢,
等等。
有了“金花帖子”,不少学子,名正言顺从此成为“金花帖子”上某主考官的门生,进入官场,官运亨通。
然而,这种十分金贵的“金花帖子”,不知何故,后来被取消了。
古时,学子考取功名,中榜者,除了朝廷张榜公布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报喜”
,让世人知道某学子中榜了。
中榜的学子,成为当地一时的热议话题,使中榜学子及其家庭、家族感到幸福与自豪。
如今,“中榜”者除本省本市的“高考状元”名声大振外,其他“中榜”者名声相对平静些。
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
吴
思强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