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新词,能区分“往常”和“常常”,懂得它们的意思。

3、读懂课文,理解列宁是怎样借助蜜蜂找到养蜂人的,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4、借助动画演示,抓住第三自然段重点研读,分析列宁的思维过程,练习口语表达。

借用媒体,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5、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会写“派”“敲”二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列宁和蜜蜂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直观呈现,导入课题‘
1、了解蜜蜂。

1)谜语: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

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

(蜜蜂)
2)学生交流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大屏幕呈现蜜蜂以及养蜂现场的图片)教师补充介绍,大致了解蜜蜂采蜜的过程。

2、了解列宁。

大屏幕出示列宁图片。

学生交流列宁的资料。

3、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小小的蜜蜂有一次竟然帮了列宁一个大忙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板书课题:蜜蜂引路)
1)质疑课题。

预设:蜜蜂给谁引路,是怎样引路的呢?
2)理解“引路”。

设计意图:媒体直观呈现列宁和蜜蜂的相关图片,扩大知识面
二、初读课文,会读6个生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生字互相问问。

3、认读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2)指名认读生词。

(大屏幕出示词语:莫斯科附近派出谈天惊讶)注意纠正读音:“斯”读“sī”。

3)检查识字情况。

大屏幕出示:给下列生字宝宝注音。

(相同的声旁用不同的颜色提示出来)
撕()府()淡()漠()芽()
斯()附()谈()莫()讶()
指名读出生字,学生读教师打点击大屏幕出示读音。

4、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大屏幕出示:
列宁住在(),他常常派人去找当地的()来谈天。

有一回,他往常派去的那个人到()去了,他只好()去找养蜂人。

在()的帮助下,列宁终于找到了()。

那个养蜂的人()。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语,感悟列宁的思维过程。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碰到长句子帮助学生断句多读几遍。

2)读了这两段话,你们知道列宁住在哪里,为什么要亲自去找那个养蜂的人吗?
a.结合学生的回答,大屏幕出示莫斯科图片,了解莫斯科是前苏联的首都。

简图画出列宁的住处,理解“附近”的意思,说说自己的附近是谁。

b.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大屏幕出示(用不同颜色区别两个词):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师: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
预设:不能。

因为“常常”的意思是次数多,与它意思相反的是“偶尔”;“往常”的意思是平常。

有谁能给红颜色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语吗?
预设:常常——经常往常——平常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那么他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思考: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从每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列宁边走边看,发现()。

他仔细观察,只见(
)。

列宁敲了敲门,开门的()就是()。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发现:蜜蜂花丛
仔细观察:蜜蜂园子房子
结果:果然就是)
3)感悟列宁的思维过程。

a.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完成刚才的简图,列宁从家里出来,发现了花丛,花丛在哪里呢?(路边。

点击大屏幕,显示花丛和蜜蜂。

)当列宁看到路边的花丛,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着采蜜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
预设:这应该是养蜂人的小蜜蜂吧!我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但
是蜜蜂采了蜜一定会飞回家的,我跟在小蜜蜂的后面不是可以找到他家了吗?
b.师:列宁这样想着跟着小蜜蜂走啊走,仔细观察发现小蜜蜂采了蜜,飞到了附近的一个园子,旁边还有一个小园子。

(点击大屏幕,显示园子和小房子)看到这些,他又怎么想呢?
预设:小蜜蜂飞到这个园子里,蜜蜂和养蜂人总是住在一起的,这房子应该是养蜂人住的吧!
c.师:想到这里,列宁怎么做的呢?(走上前去,敲门)开门的果然是哪个养蜂的人。

理解“果然”的意思。

e.整体感知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练习说话。

大屏幕出示:
列宁走出家门,边走边看,当他看到路边花丛中忙碌的小蜜蜂,他想()。

他仔细观察那些小蜜蜂,发现(),他想()。

列宁想到这里,走到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是那个养蜂的人。

3、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大屏幕出示课本插图)过渡语:两个人终于见面了,他们会说什么呢?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要惊讶呢?你能把“惊讶”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4)列宁的向导是谁?(蜜蜂)蜜蜂真的能带路吗?(板书:善
于观察,善于思考)
四、总结全文。

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或者说说想对列宁的心里话。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巩固识记6个生字,口头组词。

指导书写9个生字。

具体过程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