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职业教育学徒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拿大职业教育学徒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加拿大职业教育学徒制概况
“学徒制”的历史悠久,从其发展历程来讲,可分为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1]。

相较于传统学徒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高度统一,现代学徒制自从产生起,就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总体上可将现代学徒制分为德语系和盎格鲁撒克逊①系两种模式。

德语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如瑞士、奥地利、丹麦等都属于这一类别。

这些国家学徒制的特点在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历史传统,普遍采用双元制②来开展职业教育,企业和学校的分工明确,且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热情和责任感很高,相关法律也较为完善。

盎格鲁撒克逊系模式以英国为代表,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都属于这一类别。

特点是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不高,参与原则只是“自愿自帮”。

国家比较重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较低,人们对于学徒制的负面看法较多。

加拿大生活水平研究中心(Angl一saxon)曾对这两种学徒制模式的差别进行研究,结论是其根本差别在于运作机制的不同。

德语系模式可概括为需求引导型(demand-Ied)的产业共识机制(indostry consen Sus mechanism),在这种机制中,法律规范有力,企业或雇主对学徒制的参与性和责任感很高,学徒制能够有力反映和满足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

盎格鲁撒克逊系模式则被归纳为供给引导型(supply-led)的准市场机制
(quasi-market meehanism)。

这种机制下,企业或雇主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依靠政府对企业或雇主的直接经济激励措施使企业提供学徒岗位。

随着近年来这些国家政府将学徒制与高等教育挂钩(即升学),参加学徒制的人数越来越多,相关体系建设也愈发完善。

加拿大职业教育主要是指高中毕业以后的专科教育,主要以社区学院③为主体,采用全日制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形式。

加拿大的学徒制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模式,年满16周岁的学生(学徒)分别在学校课堂和工作场所交替完成学习和实训。

学制为期五年,前三年在社区学院和企业之间相互交替,规定学生每学年在学校学习8周,其余时间在企业实训。

校企双方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方案上均协商议定。

学徒制学生需先取得劳动协议才能入学,或是学生入学经过半年岗前培训后,由学校推荐给企业,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协议后才可成为工学交替的学徒。

在实训期间,企业指定具有资质的师傅分别带1~2个学徒,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的同时,讲授一些理论知识。

师傅一般由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工人担任,且每年都会对其资质进行严格考核。

同时政府会适当减低师傅工人的缴税以此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带徒弟。

学徒的工资由企业发放,目前加拿大参加学徒制学生占到本国中学后教育入学学生总数的30%。

二、加拿大职业教育学徒制的特点
(一)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为保证学徒制的实施,加拿大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政策制度,给予其充分保障。

政策规定,政府会按照企业接收学徒的数量和培训的质量,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此鼓励促进企业主动承担培训学徒的工作。

同时对于承担带徒弟的师傅也有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加拿大是一个个人收入所得税极高的国家,国民平均税率高达30%。

适当减免师傅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吸引更多的师傅承担带徒弟的工作。

(二)国家财政经费的大力支持
加拿大学徒制的经费主要由政府和企业两方面资助构成。

政府不仅会向学徒学生提供学费补贴和收入支持,而且还会适当减少对企业和师傅工人的税收。

企业方面的经费投入,实则也是政府的经费补贴,因为加拿大政府不仅会对承担学徒培养的企业主提供补贴,而且即便是由企业发放给学徒的工资,也是由政府“买单”。

2008年“加拿大学徒制论坛”报告显示,企业在学徒培训中的一切费用都能在政府以1∶1.38比例得到补贴。

(三)政府机构和民间论坛的双重管理
加拿大学徒制的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机构和民间论坛共同实施。

政府机构的主要管理职责是建立培训体系,主要是指对培训资质的鉴定和发展;对政府选定的技术行业和工种进行拨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管理支出等;对达标者颁发“红印证书”(相当于行业资格证书)[2]。

加拿大学徒民间论坛(Canada
Apprenticeship Forum,CAF)是该国学徒制体系运行和管理的民间组织,由政府、教育、商业、劳动等部门兼具股东身份的代表构成。

该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学徒制计划方案的良性发展,并通过论坛将学徒制运作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四)满足职业急需的课程设置
加拿大学徒制的成功开展,得益于其能够满足职业急需的课程设置。

在社区学校,学徒们所选修的课程都是根据本社区学校最急需的几十门行业课程。

这些课程由每个学院的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共同制定而成。

这三个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有企业工作背景,他们能为课程设置提供最前沿的工商企业界急需人才信息、专业标准、行业发展方向趋势等第一手资料。

(五)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模式
加拿大学徒制的教学和实训计划,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协商而定,而且还明确规定哪些教学内容由学校完成,哪些是由企业承担。

教学内容完全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动态变化而变化,企业实训什么技术,教师和师傅就讲什么理论知识。

因为企业培训学徒的成本和风险较低(一切费用和风险由政府承担),而且在实训过程中可以考察学徒工作表现,将来好招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更为关键的一点,学徒在和师傅一起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完全融入企业生产中,无论对企业理念还是企业文化都实现无缝链接,而融入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非常看重的一项素质。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学徒制的弊端及改进
(一)认同程度低
加拿大也存在注重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许多青年人对技能行业存在偏见,只向往从事文案和白领职业。

包括家长和教师在内都更倾向于学生接受大学教育。

职业学徒证书拥有者和本科证书拥有者在工资待遇上也存在一定差距。

2011年,对加拿大青年男性移民周工资统计数据显示,学徒证书拥有者平均工资为1183.8美元,而本科证书拥有者的平均工资为1771.1美元,本科以上学历拥有者平均工资为2469.7美元。

因此,青年人和家长、教师等对职业学徒的认可度不高。

为应对此情况,加拿大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目前有超过200个技能职业协会,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政府规定选定的一些行业强制要求从业者接受学徒教育和培训,必须拿到学徒资格证书或登记参加过学徒培训。

同时规定有报酬的学徒时间要占到整个培训时间的80%,以此弥补学徒证书拥有者与本科证书拥有者在经济上的收入差距。

(二)风险大
加拿大过去多数企业在接纳学徒的问题上总是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原因在于培养学徒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这种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培养一名学徒,企业在培训费、工资和生产损失等方面的花费平均为20.7万美元。

虽然据学徒制协会评估企业培训学徒的最终回报率为38%,但是这又关系到另一方面的问题,即竞争对手以更优惠的条件挖走自己苦心培养的学徒,那这
种回报率就成为了一种空谈。

为了减低企业培训学徒的成本和风险,加拿大政府从2004年开始启动了学徒培训税前返还制度,即政府将企业所缴纳的赋税,对照企业培训学徒的实际经费投入,遵循返还比例只高不低的原则补贴给企业。

政府还会对学徒给予每年1000~2000美元的学徒补助金,用于学徒交纳学费、参观考察和购买实训工具等。

四、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构建学徒制制度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如政府根据企业培训学徒的比例,向企业发放补贴和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以此保证企业在参与学徒培训工作的同时,经济效益不会受到影响。

(二)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课程
在加拿大职业院校中,由行业从业背景人士组成的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在课程设置上有着充分的权威性
和话语权。

我国高职教育应积极借鉴这一经验,在设置课程时,组织设立由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从行业市场及时收集急需人才的信息、知识、技术和发展趋势等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

(三)采用税款返还制度
增加资金投入,是解决企业不愿接收学徒和学生不愿到企业免费实习等现实问题的关键,加拿大政府所实行的税款返还制度
对于减少企业和学徒双方成本投入是个有效的措施,很值得我国借鉴。

税款返还制度的具体实行既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还要在专业领域加强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