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乱解只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前些年曾有过高热度关注,是因为有专家引用并藉此说:孔子是提倡“人殉”的,并骂用俑代人的人是断子绝孙。

"不用说批驳之声随之而起:认为孔孟的本意并不是提倡人殉,恰恰是反对人殉。

我当时虽不能解释这句话,但直觉上感到不论是那种注解都过于牵强!
前两天又看了一期《百家讲坛》——镇馆之宝:陶俑传奇。

这个节目虽然早已风光不再,我这里提起也并不是要为之摇旗呐喊,而是因为演讲者又引用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并给出解释是孔子反对人殉,即便是像人的俑也不应该用。

前些年被批驳的那个专家犯的是个幼稚错误,多年后几经批驳、修正后的解释就真的是这句话的本意吗?
其实对这句话的众多解释的节点是我们思维上出现了思维盲点——只在殉葬上的俑打转转,而不知祭祀时的俑!
古时祭祀祖先有”立尸“制度,是以活人穿上祖先的衣冠充当祭祀对象,平民百姓通常在孙辈中挑选适合之人。

后来演变成俑(祖宗像,材质有:泥、陶、铜、木、画像)。

要解释这句话还要结合上下文,不能断章取义。

因此”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始用俑代替祭祀时充当祖先的人,是他没有子孙后代吗?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因为君王行政的无道致使民不聊生,无法养活子孙,也只能用这像人的俑了。

《公羊传‧宣公八年》“祭之明日也”汉何休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

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