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一学期高二级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重视道德与人伦 C.厚古薄今 D.强调制度与秩序
2.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
”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 墨家
C.法家
D.道家
4.董仲舒《天人三策》载:“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与此观点相异的表述是A.强调君主应推行仁政,顺应民意
B.天与人可以相互感应,互相影响
C.灾异虽是天的旨意,却是根据帝王所作所为做出的应答
D.一定程度上对帝王的行为是一种约束
5.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B.“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C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D.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B.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C.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7.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找到的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8.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9.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盲”。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0.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
熹 D.王阳明
1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12.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神曲》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B.制天命而用之
C.不以人助天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4.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更的传统。
这可以证明A.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B.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15.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
”在此,黑格尔强调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要认识你自己
C.人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
D.肯定人的价值
16.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A. 反对神灵崇拜
B. 强调人的价值
C.注重物质生活
D.宗教意识淡薄
17.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下列哪位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
德 D.伏尔泰
18.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
A.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B.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C.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19.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D.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20.“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21.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董仲舒③泰勒斯
④王守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肯定了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B.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C.指出了宗教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D.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专制
23.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A.反对宗教改革 B.推销“赎罪券”
C.倡导宗教宽容 D.抨击罗马教廷
24.康德说:“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与此主张一致的是
A.人没有真正的自由
B.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
C.法律纵容自由泛滥
D.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2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
A.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 B.反对教会的权威
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26.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③“经世致用”④“致良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27.《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
”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②荀子③孟子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28.《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以民为本
B.主权在
C.兼爱尚贤
D.道法自然
29. 有关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倾向,表述错误的
A.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C.主要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D.社会道德的评判标准是非个性化的
30.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B.都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D.都以“理性”为指导思想
31.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对应不正确的昰
A.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B.郭守敬的《授时历》
C.薄伽丘《十日谈》 D.卢梭的《论法的精神》
32.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事件意义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启蒙运动理性精神
达尔文进化论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A.理性化、科学化 B.理性化、人本化 C.宗教化、神本化D.科学化、宗教化
答题卡
得分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题号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第33题12分,第34题24分,第35题16分,共5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34.(24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二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
……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是
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李贽、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和反对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4)比较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思想体系的不同。
并分析造成两种思想体系不同的经济根源。
(8分)
35.(16分)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滑.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获得第
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3分)
(2)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9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A D C C C A D A B C B C B
题号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D C C B C C D D A D C A D C D A
二、材料分析题(第33题12分,第34题24分,第35题16分,共52分)
33.(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6分)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6分)
34.(1)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6分)
(2)主张三权分立,反对个人专权。
作用: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制
度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4分)
(3)建立契约国家的国家学说;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分)
(4)不同:启蒙思想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提倡政治上民主,反对专制王权和封建神权,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
中国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虽然也反对专制王权,但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还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4分)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4分)
35. (14分)(1)核心思想是理(1分);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2分)(或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可)
(2)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意意境(4分)
(3)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或用途更加广泛);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3分)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帮助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欧洲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