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 价值
保证了国家收入 放松了人身控制
简化了税收名目
扩大了收税对象 减轻了农民负担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悟?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22
三、赋税制度
1.魏晋南北朝:租调制(前提:均田制)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 调:交纳定量的绢或布
黄河流 域出现 大量无 主荒地
中原汉族迁往江 南
东汉至东晋十六国时期时期,我国人口迁徙示意图
三、赋税制度
2.隋至唐初:租庸调制
(1)内容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 调:交纳定量的绢或布 庸: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2)作用:
二、中央官制
秦朝:三公九卿制
汉朝:中外朝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二、中央官制 曹魏:中书省出现
中尚书省
皇帝
西晋:门下省出现
门下省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二、中央官制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特点: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意义:1、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①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②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三、赋税制度
3.唐中后期:两税法
两种税收项目:
户税:每户按人丁和财产缴纳 地税:按田亩缴纳 两次征税: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唐中叶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土地兼并空前盛行
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
政府已无地授田 税收减少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白居易二十九岁进士及 第,开始了宦海生涯, 历任户部参军、中书舍 人、刑部侍郎等官职。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工程,在三 兵省部六:主部管之军下政 刑如部何:主做管?刑狱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工部:主管国家 的工程建设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政事堂 中书门下
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来改称中书门下提高 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贡宋 代 科 举 考清代金榜清代皇院内的号舍 试榜
图
科科举举制制
唐代元长代安进大士雁题塔名成为碑当
影响? 时考中进士者题名以显 荣耀之处
科举考场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隋朝:三省六部制定型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二、中央官制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草拟
吏部 户部
皇帝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核 封驳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吏情部景:主再管现官吏
的任免和考核
户若部黄:主河管泛户滥籍,、 土洪地水、赋决税堤等, 礼 科皇造部举帝一:等主打个管算水礼建利仪、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士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阻碍了科学 技术的进步。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讨论探究: 填写表格,思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趋势?
时期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英国1870年全面推行的文官考试、美国1833年开始采用文官考 试制度,都源于中国科举制度对欧美国家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对中国: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 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对世界:古代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实行科举;近代欧美受科举 制启发,建立了文官制度。
一、选官制度
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 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 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 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
——《秦汉以来中国 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选官标准: 家世、德才→家世 影响:逐渐成为士族特权的工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一、选官制度
2.科举制
(1)背景: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
(2)形成与完善: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 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扩大科举考试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2、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观刈麦》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重赋》
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 ——《征秋税毕题郡南亭》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一、选官制度
2.科举制
(3)影响:
材料: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消极影响: 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大都不超出儒家经义的范畴,
夏商周
世卿世禄制 血缘
世袭
战国时期 军功爵制
科举制
孝廉 家世 学识才能
地方推荐 地方品评 考试
演变趋势:选拔标准:由血缘家世等演变为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由世袭、推荐、地方品评演变为考试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白居易——雁塔题名
西安大雁塔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
学习目标
1.知道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 度的演变等重要史实。
2.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和图片,理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两税法的变化和创新之处。
3.理解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是大一统王朝鼎盛辉煌的 根源。
探究:唐朝的赋税制度变革与创新价值
变革 土地产权 征税前提 征税标准
征税项目
征税对象
征税次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租庸调制
均田制 税额固定
人丁 田租、户调、 力役、杂税等
授田农民
一次
两税法
均田制瓦解 量出制入 财产
户税、田税
不分主客农商, 一律纳税
夏、秋两季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科举制有何影响?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式的“机会均等”。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 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