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物理总复习考前三个月选择题限时突破六201801242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限时突破(六)
(限时:25分钟)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设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且为1 N ,则( )
图1
A .0~1 s 时间内,物块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B .第3 s 末,物块的速度最大
C .第9 s 末,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D .第7 s 末,物块的动能最大 答案 D
解析 在0~1 s 时间内水平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物块处于静止状态,选项A 错误;1~3 s 物块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3~7 s 物块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第7 s 末,物块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选项B 错误,D 正确;第9 s 末,物块只受摩擦力作用,故加速度不为零,选项C 错误;故选D.
15.如图2所示,理想变压器输入端接有效值恒定的正弦交变电流,输出端电阻R 2=1 Ω,当电阻箱R 1=3 Ω时,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 V 和0.5 A .当电阻箱R 1=1 Ω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
图2
A .4 V,2 A
B .2 V,2 A
C .2 V,1 A
D .4 V,1 A
答案 C
解析 副线圈电流:I 2=
U R 2R 2=1 A ;变压器匝数比:n 1n 2=I 2I 1=10.5=2
1
;副线圈电压:U 2=I 2(R 1+
R 2)=4 V ;当电阻箱R 1=1 Ω时,副线圈电流:I 2′=
U 2
R 1+R 2
=
4
1+1
A =2 A ;原线圈电流I 1′=n 2n 1I 2′=1
2
×2 A=1 A ;R 2两端电压:U R 2=I 2′R 2=2 V ,故选项C 正确. 1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红灯亮起时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在停车线处停止运动.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第一秒和最后一秒内的位移分别为14 m 和1 m ,则汽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6 m/s B .6.5 m/s C .7 m/s D .7.5 m/s
答案 D
解析 汽车在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1 m ,采用逆向思维,根据x ′=12at ′2
得汽车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
2x ′t ′2=2×11
2 m/s 2=2
m/s 2
,第1 s 内的位移为14 m ,根据x 1=v 0t 1-12
at 2
1得汽车的初速度为:v 0=x 1+12
at 21
t 1
=
14+12
×2×12
1
m/s =15 m/s ,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v 02=15
2
m/s =7.5 m/s ,故D 正确.
17.如图3甲所示,用大型货车在水平道路上运输规格相同的圆柱形水泥管道,货车可以装载两层管道.底层管道紧密固定在车厢里,上层管道堆放在底层管道上,如图乙所示.已知水泥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货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0.每根水泥管道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最初堆放时上层管道最前端离驾驶室的距离为d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3
A .货车沿平直路面匀速行驶时,乙图中A 、
B 管之间的弹力大小为mg B .若a 0>μg ,则上层管道一定会相对下层管道发生滑动
C .若a 0>233
μg ,则上层管道一定会相对下层管道发生滑动
D .若a 0>3μg ,要使货车在紧急刹车时上层管道不撞上驾驶室,则货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
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3
3
μgd 答案 C
解析 对上层管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有:F N cos 30°=12mg ,解得:F N =3mg
3
,选项A 错误;
由题意知,紧急刹车时上层管道受到两个滑动摩擦力减速,2μF N =ma 0,解得a 0=23
3μg ,即
若a 0>233μg ,则上层管道一定会相对下层管道发生滑动,选项B 错误,C 正确;若货车紧急
刹车时的加速度a 0=3μg ,货车的刹车距离:x 2=v
2
023μg ,上层管道在紧急刹车及货车停下
后运动的总距离:x 1=
v
202·23
3
μg
,上层管道相对于货车滑动的距离:d =x 1-x 2,联立并代入
数据解得:v 0=23μgd ,选项D 错误.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 .元素的放射性与外界物理、化学变化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C .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D .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越稳定 答案 A
解析 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A 正确; 元素的放射性与外界物理、化学变化和所处的环境无关,选项B 错误;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选项C 错误;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 错误.
19.如图4甲所示,正三角形导线框位于圆形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 .0~1 s 时间内和5~6 s 时间内,导线框中的电流方向相同
B .0~1 s 时间内和1~3 s 时间内,导线框中的电流大小相等
C .3~5 s 时间内,AB 边受到的安培力沿纸面且垂直AB 边向上
D .1~3 s 时间内,AB 边受到的安培力不变 答案 AC
解析0~1 s时间内穿过导线框的磁通量向外增加;5~6 s时间内穿过导线框的磁通量向里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导线框中的电流方向相同,选项A正确;B-t图象的斜率等于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故0~1 s时间内和1~3 s时间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等,感应电流不相等,选项B错误;3~5 s时间内,磁通量向里增加,产生的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则由左手定则可知,AB边受到的安培力沿纸面且垂直AB边向上,选项C正确;1~3 s时间内,感应电流大小不变,而磁场向外减弱,根据F=BIL可知,AB边受到的安培力要变化,选项D错误.20.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O、M、N、P、Q五点,OM=ON,OP=OQ,且MN与PQ平行,点电荷q在五点所在的平面内,如图5所示.一电子由M点分别运动到P点和Q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点电荷q位于O点
B.M点电势高于P点
C.Q点电场强度大于N点电场强度
D.电子由Q点运动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
答案BD
解析一电子由M点分别运动到P点和Q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说明M点电势高于P、Q,且P、Q两点电势相等,可知点电荷在PQ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且在PQ的上方,则A错误,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Q点离点电荷的位置比N点较远,则Q点电场强度小于N点电场强度,选项C错误;因Q点电势低于N点,则电子由Q点运动到N点,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选项D正确.
21.如图6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右侧极板中间开有一小孔,两极板之间的距离为12 cm,内部电场强度大小为10 N/C;极板右侧空间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5 T的匀强磁场.一比荷为1.6×102 C/kg的带负电粒子,从电容器中间位置以大小为8 m/s的初速度平行于极板方向进入电场中,经过电场偏转,从电容器右极板正中间的小孔进入磁场,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及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 .电容器极板长度为83×10-2
m B .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16 m/s C .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 D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π
120 s
答案 ABD
解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则竖直方向:12L =v 0t ;水平方向:12d =12·Eq m t 2
,解
得L =83×10-2
m ,选项A 正确;粒子进入磁场时水平速度:v x =
2Eq m ·d
2
=8 3 m/s ,则
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v =v 2
0+v 2
x =16 m/s ,B 正确;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tan θ=v 0
v x =
3
3
,则θ=30°,选项C 错误;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为120°,则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
120°360°T =13·2πm qB =π
120
s ,选项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