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复习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1949.10.7 市也一分为二。
美英法占领区合并。 (四)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雅尔塔体系的一个
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 组成部分和集中体
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现,冷战产物
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下两极 对抗主要形式,促 进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
特征:不对称和不完全。
冷战和两极格局 形成的基础框架
高考真题演练
(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
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 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
展览国 展览地点 主要展品
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食品、服装、体育
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美国 莫斯科
用品、书籍、音响
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
(三)美苏冷战进程
(1948.6)
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
1949.5.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柏林 市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 区占领。1949年9月和10月,第
一次柏林危机出现,以苏联的退
德意志民 却结束。联邦德国(西德)和民
主共和国 主德国(东德)相继成立,柏林
与第三世界国家 断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及发展趋势。
的新变化,认识 其发展中的成就 与问题。 2、了解冷战时 期的典型事件, 认识冷战的基本 特征;理解冷战
3、历史解释: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自由放任政策 、国家宏观调控、福利国家、新材料、相对论、量子力学、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苏联军事:1955年5月,苏联成立 包括东德和其他国家在内的华沙条 约组织,简称“华约”。
高考真题演练
(2019·全国·高考真题)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
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
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B 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丘吉尔用鹰形容美国,英国外交官每天收拾鸟,“鹰一直都保 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可知二战 后美苏关系紧张,B项正确;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排除A项;铁 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排除C项;材料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雅尔塔体系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的发展
1、特征
时间
特征
史实
20C50S中 既 有 缓 和 也 -60S初 有 紧 张
20C60S中 -70S末 苏 攻 美 守
20C80S90S初
美采取强硬 政策苏联全 面收缩
缓和:①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②1959年赫鲁 晓夫访美;③1955年与联邦德国建交; 紧张: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三)美苏冷战进程
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2、美国经济:1947年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政治:美国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 战的开始
目的: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控制,遏 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实现称霸世界战略。
苏联经济:1949年1月,苏联与东欧
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一)概念
【冷战】: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间】,以美苏【对手】两个超 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表现】。
(二)背景 ①根本原因:美苏双方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冲突加剧: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国 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根本原因) ②内部【现实】原因: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的根本对立。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 剧膨胀,将苏联视为称霸的障碍。苏联极力扩展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 矛盾。 ③外部【直接】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双方战时同盟的基础消失。铁幕演说 对“冷战”的兴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设备
B
苏联 纽约
喷气式飞机、拖拉 机、汽车、水力发 电装置
【解析】根据材料,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美国在莫斯科
展览的主要展品多是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意图在民生方面遏制苏联,说明美国在冷
战中注重运用文化交流渗透冷战,苏联在美国举办的文化交流中展览的展品主要是重流渗透冷
高考真题演练
(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 了( )
B
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 B.意识形态的斗争 C.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 D.冷战对峙的加剧 【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苏联人宣传美国把炮弹装饰成和平鸽的模样, 这是美苏在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领域对抗的表现,B项正确;图示内容揭示的是美苏之 间意识形态的对抗,不是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排除A项;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爆发热战, 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冷战对峙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
工场手工业时期
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
1815年 维也纳体系( 欧洲中心)
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
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两次世 界大战 期间
16世纪
暴力掠夺 1765年 倾销商品
原始积累
掠夺原料
1870年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1918年
1939年
1648年 威斯特伐 利亚体系
高考真题演练
(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 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 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 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
立成 回苏
为两 伊士
个国 运河
家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二战后资本
1、了解第二次 主义、社会主义、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变化,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
世界大战后资本 特征。
主义、社会主义 2、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美苏冷战、德国分裂、国家垄
历史解释
【世界殖民体系】:从十五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随着欧 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通过输出商品、资本和武力在全球建立殖民地、附属国,胁迫 其他国家为半殖民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正式形成。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 。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 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是解决南北矛盾的重要环节,在对话中,发 展中国家提出的纲领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实现主权平等和经济独立,让各国自己掌握自 己的命运,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平等地参与和制定有关国际问题的决定。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 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 代末,发展中国家团结自救、合作自强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 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 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是组织相继建立。
历史解释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 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1618年到 1648年欧洲爆发了大规模国际战争,后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合约是欧洲中世纪与近 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既是近 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维也纳体系】: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 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反法西斯联盟的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德黑 兰、雅尔塔等地方举行了国际会议。这些国际会议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确立了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 框架 。 【两极格局】:冷战时期,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 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B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 国式的”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A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选项 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D选项排除。
历史解释
【自由放任政策】:古典经济学的政策,意为“顺其自然”(Let things alone)。该理 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 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第一次工 业革命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经济思想,1929-1933经济大危机后被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取代。) 【宏观调控】: 由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是 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 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 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始于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二战后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主要经济思想,到20世纪70年代衰落。)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 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 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 其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
战,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影响和效果,得不出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排除
A项;材料只提到美苏两国,不能证明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排除C项;材料没有
体现美国的重工业情况,不能得出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排除D项。故选B项 。
4、唯物史观: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 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从“ 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第三世界面临的问题。
的发生、发展与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格局变化之 道路的光明前景,树立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间的相互影响。
1804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826年
,西班
年 牙和葡
海 萄牙在
地 独 立
拉丁美 洲的殖 民地基
本都已
独立。
埃亚 塞洲 俄的 比觉 亚醒 独 立
亚非拉民族解 放运动高涨
二战后 雅尔塔体系
殖民体系瓦解
二 战 后
1945年
1994年
亚非拉民族解 放运动新高潮
1847 1856
南
年印 度独
年埃 及收
非 独 立
苏联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政治:苏联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为应对美国的挑战,同年9月, 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 党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 分裂成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 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3、美国军事:马歇尔计划
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
①美国调整与日、西欧的伙伴关系;②结束越南战争;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④苏联入侵阿富汗
①苏军撤出阿富汗;②中苏关系正常化;③两徳统一 ④美苏签署《中导条约》和《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 约》;⑤美国实施军备竞赛,实行“星球大战计划”
认识: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