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 考前三个月 第1部份 专题2 地球仪、地图与“3S”技术的应用学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专用)2021高考地理二轮考前三个月第1部份专题2
地球仪、地图与“3S”技术的应用学案
【考纲点击】 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三要素。
3.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一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典例1(2021·重庆文综)以下图是47°N部份地址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较,甲地年降水量大的要紧阻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D.植被散布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天阻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B.冻害
C.滑坡D.洪水
(3)材料所示地域河流具有的一起特点是( )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
答案(1)B (2)B (3)C
解析第(1)题,读题干和图形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7°E~129°E之间,为我国小兴安岭,地形较高,夏日风(东南风)受其抬升,降水较多;乙地位于47°N,133°E~135°E之间,为我国三江平原,地形低平,且其东侧是丘陵地形,乙地位于夏日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甲地,因此造成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的要紧因素是地形条件,B项正确。
第(2)题,乙地(三江平原)冬季严寒,害虫不易越冬,病虫害少,A项错误;地形平缓,可不能发生滑坡灾害,C项错误;春天气温上升,季节性积雪融化,易产生渍涝,但一样可不能产生洪水,D项错误;春天常有寒潮侵袭,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给农作物带来冻害,B项正确。
第(3)题,东北地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项错误;地域广漠,黑龙江、松花江流程较长,B项错误;东北地域无冰川散布,D项错误;春天(4~5月份)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夏日(7~8月份)受夏日风阻碍,降水较多,形成夏汛,C项正确。
1.经纬网的判读
(1)侧视图中,依照经纬度的递变规律进行判定:度数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
要尤其注意180°经线东西双侧的经度。
(2)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方式
①字标法: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为南极,标注“北”或“N”为北极。
②自转方向法:极地俯视图假设画有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能够依照“北逆南顺”判定。
③经度递变法:依照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规律,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判定南北极。
④海陆轮廓法:极点处为陆地判定为南极,极点处为海洋那么为北极。
2.经纬网的应用
长大约是111 km;纬线的长度随
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
其纬度为α),经度差1°对应的实
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 km
[专门提示]
两点间“最短航线”的判定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通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圆指过
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两点均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②两点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点位于不同的半球,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仍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确实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确实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以下图为“某地域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线。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 )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
(2)当图中乙地的地址时为20不时( )
A.北半球昼永夜短
B.全世界日夜平分
C.丁地的地址时为21时20分
D.北京时刻为第二天4时
(3)假设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 )
A.向正西方向B.向正东方向
C.先西南,后西北D.先东南,后东北
答案(1)C (2)D (3)C
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度散布特点可知,甲、丁两地相较,甲地位置偏东,且甲地更靠近南极点,故甲地位于丁地的东南方向。
第(2)题,因图中虚线为昏线,其并非与经线重合,故现在不可能全世界日夜平分,结合图中经纬度散布特点可推知现在北半球昼短夜长;乙地处于0°经线,丁地处于20°W经线上,可计算出丁地地址时为18时40分,北京时刻为第二天4时。
第(3)题,乙、丁位于同一纬线上,丁在乙正西方向,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向较高纬度凸,因此从乙地飞往丁地的最近航线方向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考点二地图三要素
典例2(2021·天津文综)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以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1)~(2)题。
(1)在同窗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
(2)为了爱惜生态环境,本地政府打算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硕的地址,该地应选在( )
A.a处B.b处C.c处D.d处
答案(1)C (2)A
解析此题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第(1)题,从上图能够看出,甲位于小山顶上,依次通过了一个山谷的上游、一个山脊和一个低地,低地中又显现了一个高于300米的高地,然后在一个山脊的坡上抵达乙地,全程最低处海拔200米,对照选项中四个图的剖面线起伏状况,可判定出C项正确。
第(2)题,图中只有a地处于山谷开口处,地形平坦,水源丰硕。
1.地图上的方向
(1)一样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的比较与计算
在解答比例尺的比较或计算等相关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设问中量化关系的限制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那么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那么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那么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那么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2)在线段式比例尺的地图上气宇图距
线段式比例尺是随图幅的放大或缩小而转变的,在图上气宇图距时,要用图中比例尺线段的长度气宇,不能利用米尺上的刻度单位气宇,不然可能犯错。
如以下图中每厘米单位长表示5千米实地距离,但图上的厘米单位明显小于米尺的厘米单位,说明该图幅已缩小,应用图中单位气宇两点间的图距。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据新华社北京2021年9月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日证明,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专门代表武大伟于8月26日至30日赴朝鲜磋商。
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1)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
A.2 cm2 B.20 cm2
C.200 cm2 D.2×1015 cm2
(2)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假设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那么图B中可能显现的转变有:①比例尺变成1∶2 000 000;②每点代表2 000人;③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图示面积与实际面积之比为比例尺的平方,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2)题,图B的图幅面积是图A的4倍,故比例尺为图A的2倍,即为1∶5 000 000,即①③错误;图B中点数与图A中一样多,每点仍代表1 000人,②错误;题目中反映的仅仅是图幅的转变,实际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和散布并无转变,④正确。
考点三地理信息技术
典例3(2021·江苏地理)2021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世界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世界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以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1)~(2)题。
(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要紧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信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芦山地震与2020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要紧缘故有
( )
①震级较低②提早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由题干“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世界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知应选D。
第(2)题,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目前的技术还很难作出预报,该次地震并无做到提早预报,故应选B。
“3S”技术的判别
RS(遥感)要紧用于获取信息;GPS(全世界定位系统)要紧用于三维空间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紧用于处置空
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
其功能不同可简单地明白得为: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置信息,解决什么缘故、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
[专门提示]
“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
(1)“点”与“面”判定GPS
GPS的要紧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 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当选取适当手腕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仍是“面”,若是是“点”那么选用“GPS”,若是是“面”那么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要紧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置。
对“事象”的进展转变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试探,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要紧功能是搜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地理信息技术愈来愈深刻的阻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运用RS技术能够( )
A.测量上海耕地面积
B.精准获知自己所在的位置
C.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依据
D.了解上海的土地利用现状
(2)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某购物网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能够通过GIS分析,实现就近网点配送
B.能够通过GIS技术,追踪包裹的位置
C.能够通过RS技术获知各配送网点的库存
D.能够在GPS技术的指引下设计最正确配送线路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RS技术能够从高空或外层空间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对上海的土地利用状况的了解确实是靠RS 技术来完成的。
第(2)题,GIS技术能够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分析,是其他地理信息技术无法替代的,要实现就近网点配送,就需要通过GIS分析。
考点四等高线图的判读
典例4(2021·四川文综)以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散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1)~(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B.山谷
C.山脊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双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米B.178米
C.220米D.255米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域,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林木密集区只可能散布在海拔较低、水分条件较好的山谷地带。
第(2)题,依照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区域内等高线条数为7条,等高距为30米,因此相对高度范围在180~240米之间,最大高差应接近240米。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
等高线是高考试题常常涉及的常见等值线之一,在温习进程中必需熟练把握。
等高线的判定要遵循以下规律:第一,看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漠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份较缓和——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第二,看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第三,看等高线形状特点: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周围慢慢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周围慢慢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地形。
等高线弯曲时,若是凸出部份指向低处——表示山脊,若是凸出部份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第四,看特殊区域:若是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那么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信其数值。
如以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b,那么M地数值大于a,N地数值小于b。
第五,会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其中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拓展延伸]
假设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高处疏,低处密表示凸坡。
站在地形高处向低处看,凹坡可不能对视线形成障碍,通视状况良好,凸坡视线常被阻挡,很难通视。
如下图: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3)题。
(1)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东向西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D.由南向北
(2)野外宿营时一样不能选择①处的要紧缘故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临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要挟
(3)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要紧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打算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B (2)D (3)A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等高线值可判定河流ab段应是由b流向a,再依照指向标确信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第(2)题,①处位于河谷,双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易受山洪和山石崩塌要挟。
第(3)题,山区公路走向应与等高线走向一致,甲线路坡度较小,工程难度较小。
知识专题练
一、选择题
以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经纬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读图回答1~2题。
1.③在①的( )
A.西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D.东南方
2.⑤的坐标为( )
A.20°E,60°N B.20°E,60°S
C.20°W,60°N D.20°W,60°S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由题干中南半球可知图中的方向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由此能够判定出③在①的东南方。
第2题,结合上题解析能够判定⑤的坐标为20°E,60°S。
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岛位于北京的( )
A.东南B.东北
C.西南D.西北
4.该岛显现最大范围极昼的南北跨度约有( )
A.180千米B.1 800千米
C.400千米D.4 000千米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北京位于北纬40°,东经116°周围,结合图示经纬网可知,该岛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第4题,该岛显现极昼的最大范围是从岛屿北端至北极圈,结合北极圈与70°N间纬度差知,该岛显现最大范围极昼的南
北跨度约17°,据此能够计算出其跨越的距离。
以下图为“我国某景点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B为景区停车场。
读图回答5~7题。
5.ab河段的进展趋势是( )
A.a岸侵蚀B.b岸堆积
C.慢慢变直D.加倍弯曲
6.陡崖A顶部和停车场B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00 m B.200 m
C.300 m D.400 m
7.要想在陡崖A的顶部和停车场B之间修建一条双向索道,索道缆绳的长度至少为( )
A.1 000 m B.1 200 m
C.2 400 m D.3 600 m
答案 5.D 6.B 7.C
解析第5题,ab河段位于河曲处,a岸为凸岸,不断堆积,b岸为凹岸,不断受到侵蚀,从而使河流加倍弯曲。
第6题,陡崖A顶部高度为250≤H<300,B地的高度范围为50<H<100,依照交叉相减法那么可计算出二者间高度差。
第7题,结合AB两地间的最小高度差和二者间水平距离计算索道缆绳的最短长度。
读“我国某地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8~9题。
8.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河流大致自南向北流
B.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C.区域夏日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燥
D.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9.若是AB段河流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为( )
A.1∶22 200 B.1∶110 000
C.1∶11 000 D.1∶2 220 000
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结合等高线散布特点知该区域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结合纬度可知该区域气候夏日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粮食以水稻为主。
第9题,AB河段南北跨越约0.2°的纬度数,实际距离约0.2×111 km,据此可计算出比例尺的大小。
南海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永兴岛通过量年建设,已成为我国南海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岛上建有飞机跑道,左图所示永兴岛为未建飞机跑道前的天然海岸线。
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估算永兴岛、石岛的面积别离约为( )
A.0.185 km2,0.08 km2
B.0.185 km2,0.8 km2
C.1.50 km2,0.08 km2
D.1.50 km2,0.8 km2
11.飞机需逆风起飞。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定飞机跑道的走向及其在永兴岛的方位别离为
( )
A.东北—西南走向东南部
B.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部
C.西北—东南走向东南部
D.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部
答案10.C 11.A
解析第10题,永兴岛和石岛从现状看别离接近梯形和菱形,结合比例尺及其几何图形计算公式大致可计算出两岛的面积。
第11题,我国南海地域为热带季风气候,要紧盛行西南风和东北风,结合建设飞机场需要的风向及场地条件可确信具体位置。
阅读材料,回答12~13题。
材料一精准农业是现今世界农业进展的潮流,它是一种由信息技术支持,依照空间变异定位、按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治理的系统,它包括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浇灌、精准收成等环节,是实现
农业向低耗、高效、优质、平安转变的重要途径。
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期,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进展方向。
材料二下表为精准施肥与常规施肥效益比较表。
12. 为了精准和快速地对大面积的田区进行频繁监测,判定田间作物生长情形和产量的空间散布状况。
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3.为了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施肥,减小化肥施用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12.C 13.A
解析第12题,结合“精准”“快速”和“监测”等关键词能够判定,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遥感)。
第13题,精准施肥确实是依照不同地块土壤的肥力状况、农作物生长情形,精准、定点地投放肥料,需要借助GPS(全世界定位系统)技术。
202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第一次对中国南北分界限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千米,最宽处约195.41千米,将“线”还原成“带”(如以下图)。
据此完成14~15题。
14.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要紧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B.全世界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运算机网络技术(CNT)
15.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织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限
C.地形二、三级阶梯分界限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限
答案14.C 15.A
解析第14题,依照题干提示“第一次对中国南北分界限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分析处置信息要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第15题,该题考查中国自然界限的散布特点,图中南北分界带西端位于甘肃、四川和陕西交壤处,与我国的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织带最接近。
二、综合题
16.读“世界两闻名岛屿图”,回答相关问题。
(1)判定A、B两岛之间的彼此位置。
(2)简述A岛的地形特点及判定理由。
(3)评判B岛的水能资源开发条件。
(4)赤道周围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水温显现周期性的异样升高现象,该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现象。
受此现象的阻碍,A岛与其同纬度的太平洋东岸地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别离有哪些?
答案(1)A岛在B岛的东北,B岛在A岛的西南方向。
(2)地形:东北高,西南低。
理由:河流多向西、向南流。
(3)优势条件: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气候湿润,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硕。
劣势条件:该岛所在国家眷于进展中国家,资金不足,开发水能资源的技术掉队,能源市场需求量小。
(4)厄尔尼诺A岛:旱灾、丛林火灾。
太平洋东岸地域:洪涝灾害。
解析第(1)题,东西方向的判定:以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于180°的方向为准。
第(2)题,用河流的流向判定地形高低起伏是经常使用的方式。
第(3)题,B岛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形起伏大;B岛是马达加斯加岛,其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硕。
但经济欠发达,资金技术不足,同时能源市场较小。
第(4)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地域太平洋西部降水偏少,东部降水偏多。
17.以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窗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发觉岩层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C处最先。
据此分析图示河谷的成因。
(2)同窗们沿A—E线观看到沿途植被垂直转变不大。
你以为要紧缘故是什么?
(3)从图中能够看出,聚落要紧散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散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缘故。
(4)图中虚线是计划在几个村落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
别离说明其缘故。
答案(1)河谷地带为背斜构造,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
(2)沿线相对高度不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
(3)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形较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硕;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进展。
(4)乙村到甲村地形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形起伏较大,公路大部份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