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川稻瘟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9):13-15
浅析四川稻瘟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刘佳鑫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融媒体中心,四川乐山 613100
摘要 水稻栽种过程中容易发生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黑穗等病害稻瘟病是世界上最危害水稻的病虫害疾病之一,被称作是水稻的“癌症”。

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区都可能发生稻瘟病,不受年份、区域和季节的限制,且发病率逐年增加。

如不及时控制,将会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减少,甚至绝产,颗粒无收。

对四川稻瘟病发生趋势进行初步剖析并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办法。

关键词 稻瘟病;发生情况;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9–013–03DOI:10.19383/ki.nyzhyj.2020.09.007
西南地区种植稻谷的面积在46万 hm 2左右[1]。

四川发布的四川水稻栽种面积排名全国第7,水稻总产量排名全国主要稻谷生产省份第6。

同时,四川稻谷种植农业合作社名录显示,四川稻谷种植合作社从2016年的1 089家到2018年的2 617家,3年间增加了1 528家,增长率高达140.31%(图1)。

图1 
四川省稻谷种植合作社发展趋势图
300025002000150010005000
2018年,10个超级水稻品种中,四川占比30%,标志着四川水稻从产量型向优质高产型跨越。

四川省农业厅发布预测消息,2016年—2018年稻瘟病平均发生率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预测发生病害秧田面积在20万hm 2
左右,特别是2018年,全省19个市、州均发生稻瘟病,局部地区发生穗颈病尤为突出,比2017年同时期增加近500%,是自2008年以来第4个高病发年。

发生的原因在于
主要病害菌源充足、主栽品种抗瘟性不高、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病害发生。

针对稻瘟病的发生,四川地区主要采用农业、化学、生物防治三管齐下的防治办法,在水稻种子选择、田间栽培管理和疾病控制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近年来四川稻瘟病发生的趋势分析入手,研究病害发生情况,为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1 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于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在水稻收割后的稻草和稻谷上过冬,来年孕育发生的病菌孢借助风雨的传播途径将病菌带到稻株上,从而侵入寄主向周边细胞扩展,形成病株稻。

稻瘟病严重爆发地区可造成水稻减产40%~50%[2]。

2 水稻稻瘟病的种类及发生原因
水稻种植生产的各个时间段都有可能会发生稻瘟病,特别是在育苗期、分蘖和抽穗早期最容易引起病菌的感染。

主要可以分类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3](表1)。

Analysis on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Rice Blast in Sichuan Province
LIU Jia-xin (Financial Media Center, Jingyan County, Leshan, Sichuan 613100)
Abstract Rice blast, sheath blight, rice smut and other diseases are prone to occur during rice planting. Rice blast is one of the
most harmful diseases to rice in the world, and is called the "cancer" of rice. Rice blast may occur in rice-growing areas around the world, regardless of the year, region, and season, and the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f it is not controlled in time, it will lead to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rice output, or even no production, and no grain harvest. Preliminarily analyze the occurrence trend of rice blast in Sichuan and propose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Key words Rice blast; Occurrence; Control
measures
作者简介 刘佳鑫(1988–),男,四川彭州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乡镇基层农技推广、基
层农技指导、农业灾害研究等。

收稿日期 2020–09–01
14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0,Vol 10,No 9:13-15
3 四川省2016—2018年水稻稻瘟病发生分析
3.1 四川省2016年—2018年水稻稻瘟病发生趋势预报
四川省农业厅发布,2016年—2018年平均每年预计稻瘟病发生中等,局部地区偏重,发生面积20万hm 2
左右,重点发生区域在四川盆地东北、
中部(图2)。

3.2 四川省2016年—2018年水稻稻瘟病实际发生情况
2016年水稻稻瘟病呈发生面积大、扩展速度快、发生程度高、发病品种较多态势。

全省19个市(州)83个县(市、区)都有病害发生,累计发生面积约4.78万hm 2
,25个稻瘟病监测点调查,2016年病田平均病叶率为8.43%,比上年同期高12.7%,平均病株率为
11.3%,比上年同期高10.3%,个别田块出现化苗。

2017年四川省水稻稻瘟病发生范围要比2016年有所减少。

全省有18个市、州,82个县、市、区发生水稻叶瘟,发生面积在8.4万hm 2。

穗颈瘟病害主要在川南和川东,累计发生面积1 440 hm 2,穗颈瘟平均病穗0.6%。

2018年受持续的降雨天气等影响,全川水稻稻瘟病发生较重,19个水稻生产市(州)均发生稻瘟病。

穗颈瘟的发生比较大,统计面积约为8 533 hm 2,比2017年同时期高出近500%,是自2008年以来第4个高病发年。

3.3 四川省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
3.3.1 品种抗瘟性低 水稻品种本身的
抗瘟性差异可以直接影响稻瘟病的发生。

2018年,四川省农科院对全省172个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检测结果显示:稻瘟病菌毒力超过50%品种,占参试品种54.43%,病菌有较强致病性。

以上数据说明,四川的水稻主要品种的抗瘟性
表1 水稻稻瘟病主要种类、发生原因、特征
序号病害种类发生原因及特征1苗瘟水稻种病菌源,田间菌源充足、有适合病菌繁殖的气候。

幼苗2、3叶期高
发,发病的秧苗根部一般呈现出黑褐色,慢慢的,秧苗变黄直至枯死。

2叶瘟3叶期以后,呈现出急性、慢性、白点和褐点型4种典型病斑。

发病急、
快,区域明显,发病区秧苗明显比周边未发病秧苗矮小,急性型病斑的出现预示着秧田将大面积爆发稻瘟病。

3节瘟水稻抽穗后,穗部以下1~2节能明显发现病斑,最开始是褐色小点,如果
没有及时防治,病菌就会随着稻节缠绕扩展,病斑颜色从开始的褐色变为黑褐色、黑色,在发病的后期,带病的秧节开始干瘪、萎缩,出现水稻折断、倒伏现象。

4穗颈瘟水稻出穗后7~10 d 左右发生,在穗颈或穗轴的地方,病斑为褐色斑点,
随着病菌的不断发展扩散,病斑从原来的斑点变成成片发生,颜色变深呈黑褐色,发展扩散到晚期后整穗变成白色。

5谷粒瘟对水稻的收成有很大影响。

稻谷上面有褐色病斑,稻谷会变黑,从而使
谷种带菌。

一些稻谷的谷壳没有明显的病斑症状,而是在护颖处受害变
褐色。

图2 2016年—2018年四川省稻瘟病发生趋势图
普遍不高,爆发稻瘟病的病害风险较高。

3.3.2 气候影响 温度和湿度对于稻
瘟病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温度在25℃左右最利于稻瘟病病菌的繁殖,抽穗期平均气温较长时间在20℃以下水稻就会生育失调,抗瘟性下降。

四川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域为盆地,盆地年平均气温15℃~19℃,7月平均气温25℃~30℃,年降水量1 000~1 300 mm,雾大湿重,相对湿度高,这样的气候极易在水稻种植中爆发稻瘟病病害。

3.3.3 病菌源充足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
不断发展,不断推广的免耕、机收、秸秆还田等导致了田间地头残留大量稻桩,加之田间杂草未及时清除等原因,给稻瘟病病菌提供了很好的寄存空间。

常年累月的病菌累积为爆发稻瘟病提
供了病源头[4]。

3.3.4 栽培管理不当 栽培管理不当及
错过稻瘟病防治最佳实效也是爆发稻瘟病的重要原因,例如施肥次数少、过于集中、肥料配比不合理、农户自身对稻瘟病缺乏认识、防治药物选择不合理等,最终导致稻瘟病的爆发。

4 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4.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采用改进传统耕作技术,调节寄主与病源之间的关系,为植物声场创造有利空间,从而控制病害的发生与扩散。

4.1.1 选好品种 水稻种植过程中,选
择优质、高产、抗瘟性强的水稻品种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有效的措施,可以
从源头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同时,要做到各个品种之间的搭配种植,切记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要多采用混种,注意种植之间的密度和透光透气性,要注重选育品种的不断更新,轮换种植,从而减少该种植区域稻瘟病病菌对种植品种的适应,降低稻瘟病爆发的风险。

4.1.2 做好田间管理 要切实做好田
间管理,水稻生长期要注重观察水稻长势,发现有病害发生要及时施药防治扩散,清理病株。

收获以后要及时清理稻草,处理好病谷、病草,在下一个秧田期前消灭稻瘟病病源,给水稻生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生长环境。

4.1.3 掌握水肥管理 强化水稻生长
期的水肥管理,科学施肥,要把基础肥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9):13-15
施足,随时观察水稻生长情况,根据水稻长势进行适当追肥。

氮肥的使用要适当、合理,尽量避免氮肥偏施、迟施、重施,氮肥施多了会加重稻瘟病的发生,施少了会发生胡麻斑病,磷肥、钾肥要按照配比参照科学施肥。

田间要防止深水漫灌秧田和冷水灌溉秧田,遇到雨季时,要在雨后第一时间对秧田进行防水,要做到浅水插秧、浅水常灌,从而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秧苗抗病能力。

4.1.4 加强监测预报四川目前已建立健全植保情报监测预报体系,组织全省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实现了植保监测省、市、县、乡四级联报,为科学防治水稻稻瘟病大面积爆发争取了有利的时间。

基层农技人员要指导农户做好水稻生长情况巡查,对于易爆发病害的秧田要重点巡视,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4.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的防治手段,具有杀虫快速、效果明显、使用便捷、不受区域和季节限制的特
点。

四川稻瘟病重点危害为苗瘟、叶
瘟、穗颈瘟,针对如何防止苗瘟和叶
瘟,可观察水稻3叶期到水稻分蘖时期
秧田出现的病斑实施药物防治,对于穗
颈瘟的防治要及时主动进行预防。

4.3 生物防治
随着全球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保护不断强化,生物防治水稻稻瘟病
研究被视为水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
段,在确保水稻产量不减少的情况下,
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稻瘟病将提供更加
安全有效的方法。

目前,国家生物防治
中专利“稻瘟、纹枯防治一次净”在水稻
稻瘟病和纹枯病防治中表现较好。

5 结论
四川作为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省
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排名全国第7,
水稻总产量排名全国第6。

四川地区水
稻稻瘟病主要病害集中发生在水稻的
苗、叶、穗颈,如果不采用切实有效的
病害防治方法,将会严重影响水稻产
量。

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中要始终贯穿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农
业、化学、生物防治等办法,切实做好
病害的监测预警、病害消灭、抗病品种
选育,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施药等
手段,可有效防治稻瘟病,从而阻止稻
瘟病大面积爆发。

参考文献
[1] 杨文钰.农学概论(第2版)[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14.
[2] 刘华梅,袁金玉,熊海燕.浅谈科诺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治疗水稻稻瘟病[J].中国
农药,2018,14(2):48-50.
[3] 蔡天蓝,夏辉,邓海军,等.水稻主要
病害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J].农家顾
问,2009(2):39–40.
[4] 王剑,伏荣桃,卢代华,等.四川省水稻
稻瘟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技术要点[J].四
川农业科技,2016(11):28-29.
责任编辑:黄艳飞
(上接第12页)
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5):140–
147.
[20] 任永峰,刘景辉,李倩,等.不同水分胁
迫对裸燕麦根系生长的影响[J].作物杂
志,2009(2):17–21.
[21] 金涛.基于粮食安全的西藏青稞供求分
析[J].西藏科技,2013(8):5–7,19. [22] 李玉庆,张存,张文贤.土壤水分及氮
素淋失胁迫下根系吸水过程的模拟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7,45(12):95–102.
[23] 何永涛,孙维,张宪洲,等.有机无机复合
肥在西藏粮草复种模式中应用的效应分
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3):568–
573.
[24] 田侠,郑庆柱,高雪,等.土壤改良剂对干
旱胁迫下青稞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
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2):67–71.
[25] F U Gang,SUN Wei,LI Shaowei,et al
.Response of Plant Growth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to Short–term Experimental
Warming in a Highland Barley System
of the Tibet[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8,9(2):203–208.
[26] 闵康,王文军,此里卓玛.青稞抗倒伏技术
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4(1):13–14.
[27] 杨敬军,马令法,何淑玲,等.匙叶翼首草
种子浸提液对青稞种子化感作用的研究
[J].中国种业,2013(12):56–58.
[28] 姚晓华,吴昆仑.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
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J].中国
农业大学学报,2013,18(6):80–87.
[29] 姚晓华,吴昆仑.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
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
物学报,2012,32(7):1403–1411.
[30] 张洪程.西藏青稞秋播后的性状变化
[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1,2(1):41–43.
[31] 宋晋辉,张立峰,樊新华,等.裸燕麦
(Avena nuda L .)根系生长特性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10–13.
[32] 宋晋辉.裸燕麦(莜麦)与春小麦根系
发育的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
学,2004.
[33] 刘文辉,周青平,贾志峰,等.施钾对青引
1号燕麦草产量及根系的影响[J].植物营
养与肥料学报,2010,16(2):419–424.
[34] 裘传友,倪瑜娟,王志祥.土壤不同开沟
深度对大麦生育和增产效果的影响[J].
土壤肥料,1995(3):13–15.
责任编辑:黄艳飞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