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比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 填空(20分)
1. 1:0.25化成最简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2.在3:8中,把比的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
3.4÷8=()2
=( ):32=( )÷40=小数=( )%。
4.乙数比甲数少20%,甲数比乙数多( )%。
5.43a=5
4b 则a:b=( ):( )。
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4:5,这是一个( )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 )度。
7.A ÷B 的商是5,则A:B=( ):( )。
8.一本书80页,第一天看20%第二天看30%第三天从第几页看起。
9.两圆的周长比是4:3,其中一个圆的面积是36cm 2,另一个圆的面积可能( )cm 2或( )cm 2。
10.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 ):( )。
二、辨一辨(10分)
1.把1克盐溶在1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 )
2.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3.加工同一种零件,李师傅用51小时,张师傅用6
1,李师傅与张师傅工效的比是6:5。
( )
4.把21:31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32,比值是3
2。
( ) 5、5比4多25%,4比5少20%。
( )
三、选择(10分)
1.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25
9,则小圆半径与大圆半径的比是 ( )。
A. 9:25 B. 25:9 C. 3:5 D. 5:3
2.一个比的比值是43,后项是3
2,前项是( )。
A.21 B. 5
1 C. 0.
2 3.甲数的83等于乙数的4
3, 则甲数:乙数=( ) A. 83:43 B. 43:8
3 C. 1:2 D. 2:1 4.某商品现价20元,比原价降低5元,降价了( )。
A. 25% B. 20% C. 6
1 5.一个半圆,半径是r ,它的周长是( )。
A. 2
B. 4
C. πr
D. r(π+2)
四、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分)
43×71+75%×29 56×57
56
(43÷41+15)÷120% 51×21÷52×2
1 更多免费试卷下载 分站
五、解方程。
(6分)
5x -20%x=19.2 2.5:x=85 32-2x=6
1
六、文字题,列式计算。
(6分)
1.一个数的52等于4
3它的80%是多少?
2.75的40%比60的5
2多多少?
七、应用题。
(36分)
1.小青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与奶的质量的比是2:9,需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小刚骑独轮车走过长为31.4m 的路,已知轮胎直径是40cm,走完全程车轮需转多少周?
3.用一根216米长的铁丝分成几段做棱长,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为4:3:2,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4.加工一批零件,小王每小时加工36个,与小张每小时加工个数的比是4:5,两人共同加工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5.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25%,第二小时行使了90千米,这
时离乙城还有全程的
20
9,甲城到乙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6.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4
1,第二天看了120页,这时已读与未读页数的比是2:3,这本书有多少页?
课文编提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
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
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
(教“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
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
这两位同学合适吗?
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
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
得最好。
(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
3.默读,找内洞特点。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
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
(二)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