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原因
照《明史》所记,郑和依附的皇帝,从前称为燕王,到京都发动叛变,自立为皇称成祖,改年号为永乐。
当时被篡位的惠帝削发为僧,亡命海外,一说是暴病而死,但是尸首
不见。
成祖总是寝食不安,所以就委派郑和到海外缉访,这是最为大家熟悉的原因。
据周
钰森所著《郑和航路考》,最初说出:“盖惠帝之失败也,起因于施行‘削藩’。
此种改革,实际即削除诸王之封域及兵权,以便巩固中央。
因其性质激烈,酿成‘靖难’事变,
及燕师入京,惠帝出走,其亲信如方孝孺辈相继诛服,惠帝势已孤立,于是行踪飘忽,神
游无定矣。
进而成祖续登大宝,并派大批宦官四出寻访惠帝之踪迹,复遣郑和统率舟师数
万人,远征数万里,历数十年而不殆,此种大规模之军事行动,岂仅寻访一失踪已久的惠
帝而已哉?或曰然,盖成祖所欲寻访于外者,实为一切足以危害明代国防之势力也。
此等
势力久已成为明初之严重问题,故遣郑和统率舟师以往,借寻访惠帝之名,乘机扑灭之。
”
还有一个原因,是元朝亡了之后,有“西人布哇氏(L.Bouract)曾收集当时亚洲史料
著成《帖木儿帝国传》一书,详述元朝自被明太祖击败后,分踞于西亚之元裔各国,形势
十分混乱。
有驸马帖木儿者,崛起于撒马儿罕,自承为成吉思汗嫡裔,于洪武年间以武力
统一此种局面,并于明太祖崩后之第七年(即永乐三年),在撒马儿罕大会中公布已对明朝
宣战”云云。
郑和此次之行,给造谣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点击查看:
高中历史
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第三个原因,是日本古称“倭奴国”,后来改称日本。
常常到中国沿海来骚扰掳掠,
史称“倭寇”,直到洪武六年,明帝最为愤慨,因为中国南方海岸线极长,防卫不周,倭
寇就乘虚而入,强抢掠夺,杀人放火,无所不为。
要是防卫严密,倭寇就转到南方各处小
岛休养身心。
所以明帝下旨命郑和下西洋,以两万多的兵士,登上宝船,浩浩荡荡地出海,以军威镇服倭寇,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