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
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传承 _的民族精神。

如今,随着短视频等信息媒介高速发展,传统阅读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少专家频频喊话:“别让短视频摧毁你的阅读习惯。

”这并非危言耸听。

短视频时代,接连不断的碎片化信息,可以让人们始终“又知道了新鲜事”的喜悦,但信息的过于碎片化,使得人们在shè()猎的同时,失去了深度阅读所带来的思考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离不开一本好书,好书如师如友。

读史书,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歌,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读哲学,可以观世界、知规律、辨思维……我们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书卷气”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养成、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陪伴一生的自主学习行动,演yì()出未来人生的无限精彩。

在书香的浸润中,我们才能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期许.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下列选项中对“危言耸听”中“危”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安全的B.使人惊奇的C.端正的D.在高处的
(3)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生不息冲击简单B.源远流长攻击简单
C.生生不息攻击简练D.源远流长冲击简练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加以修改。

(5)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空缺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此,在刷短视频成为一种不自觉的习惯的同时,我们不能让阅读渐行渐远
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从不缺少有价值的阅读内容
①但只有在人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后,才能把碎片化却高质量的阅读内容进行有效提炼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二、选择题
2.为了解诸子百家的学说以丰富自我,最适合你阅读的编年体史书是()A.《史记》B.《左传》C.《论语》D.《战国策》
三、语言表达
3.主题学习活动中,班主任让你通知同学们名著阅读分享会下午4点举行,让同学们按时到达阅览室并做好发言准备。

你会怎样转告同学们
四、名著阅读
4.有同学认为: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一个人的成长史。

请从《朝花夕拾》和《红星照耀中国》中分别为他找出一个依据。

五、名句名篇默写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文名句或作者。

文载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中有足乐者,① ”表达出欣喜之情,也劝诫我们要让学习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诗言志:《十五从军征》中“① ,① ”表现人去屋空的荒凉,以此反映社会凋敝的现实;文天祥《南安军》中“① ,① ”化用诗句,表达了对故国的忠贞,坚信宋朝还会复兴。

词寄情:①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① ”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名的宏大抱负,抒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苏轼《定风波》中“① ,归去,① ”彻悟人生,抒发了他超越荣辱得失的旷达之情。

曲叙事: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中“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叙写了百姓被宦官巧取豪夺后纷纷家破人亡的社会现实,让人警醒。

六、文言文阅读
班级开展“走进诗圣杜甫”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关于杜甫的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旅夜书怀秋兴八首(其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两首诗分别作于公元765和766年,均是“往来梓、夔间”所作。

【乙】
①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①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②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
“先臣恕、预③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④,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德二年,亡走凤翔⑤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
..交,琯时败陈涛斜⑥.,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③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⑦,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⑧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问。

④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数尝寇乱,挺节⑨无所污。

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六)注释:①飨庙:祭祀祖庙。

①待制:等待诏命。

①恕、预:指杜恕、杜预,杜甫的先辈。

①审言:杜审言,杜甫的爷爷。

①凤翔:地名。

①陈涛斜:地名。

房琯率兵于此地与安禄山作战,大败。

①艰窭:贫困。

①关辅:关中及三辅地区。

①挺节:坚守节操。

【丙】
①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

他是河南巩县人。

安禄山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他从长安逃到灵武,作了“左拾遗”的官,因为谏救房琯,被放了出去。

那时很乱,又是荒年,他辗转流落到成都,依靠故人严武,作到“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

他在蜀中住了很久。

严武死后,他避难到湖南,就死在那里。

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辅佐皇帝成为比尧舜还贤明的君主,再次使世风敦厚朴淳)”是他的素志。

又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

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

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②他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

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

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

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

从此“温柔敦厚”之外,又开了“沉着痛快”一派。

五言律诗,杜甫用来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

他的七言律诗,也是如此。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第十二》)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一二两联都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描写江面美景来反衬诗人孤苦抑郁、漂泊无依的心情。

B.“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表明诗人自豪于自己的声名因文章而显著,无奈于官职因老迈且多病而辞去。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一个“系”字,语义双关,一是舟系于岸,一是心系于故园长安。

D.两首诗的尾联都一改前三联的抑郁心情:一是为见到飞舞的沙鸥而欣喜,一是为即将到达白帝城而激动。

7.解释下列加深的词语。

(1)以文章显.中宗时(2)若令执先臣故事
..
(3)与房琯为布衣
..交(4)左右白.其母
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10.“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表达了杜甫渴望得到唐玄宗重用的心情。

请简要概括杜甫认为自己应该得到重用的原因。

11.朱自清认为杜甫的诗写了“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

结合甲诗乙文,说说这四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12.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倡和促进青少年多阅读、善阅读、常阅读,对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开阔精神视野、塑造健全人格、增强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体来看,当前孩子的年阅读量偏低,每天课外阅读时长仍偏短,说明提升青少年阅读质量仍有较大空间。

特别在电子产品挤占注意力、信息传播日趋碎片化的当下,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28日)材料二:
7-9年级家长和孩子报告孩子(自己)阅读原因的比例分布情况
(摘录自《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2022-2023年)》)材料三:
随着出版业的发展、电子阅读的盛行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家庭可以小成本、无差别地获取图书,书籍已成为一种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的商品。

家长应清醒地看到阅读在培养青少年身心、弥合地域教育发展不均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在思想上认同家庭阅读在青少年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精神素养及社会化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在行动上言传身教,积极传递家庭阅读的意义与方法。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2月20日)13.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电子产品挤占注意力的特点倡导电子阅读,能改变孩子年阅读量偏低,阅读时长偏短的现状,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阅读质量。

B.出版业的发展、电子阅读的盛行及互联网的普及,为书走进千家万户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多阅读、善阅读、常阅读。

C.家长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支持开展家庭阅读,实现了培养青少年身心,弥合地域教育发展不均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

D.家庭小成本、无差别地购买图书,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避免当下信息传播的日趋碎片化,实现积极开展家庭阅读意义。

14.阅读材料二的图表,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1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如何积极开展家庭阅读。

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之风卞毓方
①随着1952年燕大撤销,并入北大,燕南园57号换了新主——北大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江隆基。

哲学家冯友兰住在54号,占据两层小楼的一层。

江隆基有一天前往拜访,他看到房间偏少而图书偏多,可谓汗牛充栋,满坑满谷。

如此拥挤不堪,冯先生怎能自如地做学问?江隆基当即提出,把自家的57号让给冯先生。

②“不行,您家人口多,我这一层,住不下。

”冯先生说的是实情,江书记家里有五个小孩,外带一位保姆。

江隆基淡然一笑:“我打延安过来,这一层比窑洞宽敞十倍。

”问题僵持不下。

江隆基、严仁赓主动与冯友兰三角换房。

③50号宅主、副教务长严仁赓站了出来:“我家人口少(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可以把我的住房和冯先生的对调。

”江隆基前往50号察看,这是一处新建的平房,优点是独门独院,朴实而安静,缺点是没铺木地板,也没有暖气设备。

他斟酌再三,决策“三角换房”:冯先生入住57号,严先生入住冯宅,自家入住50号。

冯先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④陈阅增,也是我忘不了的名字。

忘不了的事情很琐碎,也很见风骨。

譬如,陈阅增身为校招生办成员。

某年,他二儿子参加高考,第一志愿是北大生物学系,他主动辞去招生办的职务。

录取结束,他二儿子成功考上北大,有位知情的老师前来报讯,老远就扯开嗓门高呼:“陈先生,令郎高中了!”结果,人家从正门进,他则从旁门出。

他认为,金榜题名乃国之大事,应以录取通知为准,任何小道消息,都作不得数,而且违纪犯律。

⑤晚年,陈阅增领衔编写一本《普通生物学》,稿成,未及付梓,遽归道山。

数年后,其他的编委补充修改,推出了第二版,书名赫然改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以个人命名的理科教材,在当年,除了《林巧稚妇科肿瘤学》,别无第二册,众位编委说:“陈先生一生隐名,埋名,这回,我们就是要还他一个光耀杏坛的大名。


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教授凤毛麟角,在这个屈指可数的小圈子里,有一位名气不小但著作并不等身甚至可说是寥寥无几的先生,他就是汪篯。

我记住他,是因为他少年时代的一件逸事。

⑦1934年,汪篯报考清华大学,总分居全部考生的榜眼,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数学独得满分一百。

那年数学试卷有一道题无解。

怎么会无解?因为题目出错了。

考生们将错就错,自然错得一塌糊涂。

唯有汪筏看出了差错,也唯有汪篯动手修正,然后,按修正后的
题目圆满解答。

当然,其他题亦答得正确无误。

汪篯的满分,也源于判卷老师的虚怀若谷,承认那道题命题失误,承认考生比自己高明。

⑧沈克琦,由物理系教授一路做到系主任,做到北大副校长。

他还有一项兼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

这是个接地气的职位,经常有学子慕名写信,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沈先生接信必复。

一日,某封来信尚未答复,家人整理书案,当废纸扔进了纸篓,少顷,又倒进楼下的垃圾桶。

沈先生察觉,飞速下楼,从垃圾桶里把它翻了出来。

沈先生的飞身下楼,值得漫画家大画特画--贤哉沈先生!
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光华无远弗届,润物潜移默化。

一代大贤大哲的言与行,必将与燕园同其苍翠,共其芬芳。

16.阅读全文,请概括体现先生之风的事件。

17.请赏析以下句子。

(1)江隆基淡然一笑:“我打延安过来,这一层比窑洞宽敞十倍。


(2)沈先生察觉,飞速下楼,从垃圾桶里把它翻了出来。

18.如何理解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19.先生,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精神、一种风度。

你从文中读出了先生们哪些精神和风度? 20.在我们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的大贤大哲,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他对你的影响。

八、语言表达
21.关于手机阅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班级组织一场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写一篇150-200字左右的立论辩词。

九、作文
22.有人说: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

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走过了精彩的过程,你期待的那个结果一定不会差的,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过程是精彩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①不少于600字;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