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确凿(záo)宿儒(sù)混为一谈(hùn)
B . 脑髓(suí)蝉蜕(tuì)花团锦簇(cù)
C . 感慨(kǎi)尴尬(gà)威风凛凛(lǐng)
D . 贪婪(lǎn)绽开(zhàn)饥肠辘辘(lù)
2. (2分)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锦幛荇藻蓬篙蝼蚁
B . 干瘪於滩驳船胚牙
C . 虔信慰籍晨曦瞰望
D . 灵魂深邃黝黑催眠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3.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冷的时候,我不可遏制地想起那些土墙来,褐黄里,泛出浅白。

那是我家乡茅草房的墙。

我们倚了土墙晒太阳。

一村的人,都倚了土墙晒太阳。

①那是个晴好的天气,太阳温暖得像盛开的棉花,一朵一朵落下来,覆在土墙上,土墙便慈眉善目得像一个温厚的老人。

倚了这样的土墙,心是安宁的。

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一年忙到头,难得的清静与悠闲。

他们多半会眯了眼,享受般地晒着太阳,像一群安静的羊。

身上能晒得冒出油来。

孩子却是喧闹的。

在土墙边,挖个坑儿,滚球玩,或是跳绳、踢毽子。

有眼馋的大人,也加入到孩子的行列去。

譬如踢毽子,大人哪里是孩子的对手?②小家伙们手呀腿的灵巧得很,他们却动作笨拙,不复年轻时的矫健。

于是在孩子们的哄笑中,讪讪地笑着说一句,骨头老喽。

这个时候,最美的画面,要算那些女人们构成的风景。

她们挨了土墙坐着,穿着或红或绿的棉袄,手却一刻不停地在纳鞋底。

脸上一团平和,暗地里却在较着劲,看谁纳的鞋底好,做的鞋漂亮。

其实,只要一低头,看看她们及她们家人脚上穿的鞋,也就一目了然了。

最常见的布鞋,是白的底,黑的鞋面。

但也有新花样,女人挑一方红格子的布,做成鞋面,在视觉上就出格了去,让人一眼看到她脚上漂亮的鞋。

一家有,百家仿,用不了多久,全村的女人,都会穿着红格子面的布鞋。

那时,乡下恋爱中的女孩,送给意中人的定情之物,大多是布鞋。

她们瞒了旁人的眼,在夜里,拥着被子,细细估摸着意中人脚的尺寸,然后一针一针密密地做下去,是扯不断的柔情。

鞋做好了,她们会在有月亮的晚上,约了意中人见面。

月下相见,没有太多的话,只把一双藏着千行情万行意的鞋往对方手里一塞,扭头就跑。

好了,这双鞋,就私定了终身了。

我的母亲,曾是做布鞋的高手。

她手把手地教过我纳鞋底,教过我剪鞋面,但我怎么学也学不会。

为此,母亲忧心忡忡地说,这丫头怎么好呢,长大了哪个人家会娶她?
想想当时好像也着急来着,不会纳鞋底,以后我穿什么呢?
我长大后嫁了人,却不再穿布鞋。

我拥有各种各样的高跟鞋,它们“嗒嗒”有声地走过一些路面,把我的身子衬得亭亭玉立,让我极尽优雅,但同时,也常会把我的脚给崴了。

这个冬天,天气冷得出奇,也有太阳,光芒却是散淡的。

我突然想起那些土墙来,想起倚着土墙坐着的人,那些棉花一样的阳光!现在,不少人已经故去,健在的,也已经老了。

就像我的母亲,她已渐渐地不能穿针引线了。

我强烈地想念起布鞋来,想念脚底的温暖。

我满街去找寻,寻到一个鞋摊,是一老妇人守着的,卖的竟全是布鞋。

黑的鞋面,白的底,是记忆中的样子。

极便宜,十块钱一双。

我立即买了一双,穿到脚上……
这个冬天,我觉得幸福。

(选自《石家庄日报》,略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出格”一般解释为“不合常规,过分”,请问文中画线的“出格”是什么意思?
(3)任选文中一句画线语句,做简要赏析。

①那是个晴好的天气,太阳温暖得像盛开的棉花,一朵一朵落下来,覆在土墙上,土墙便慈眉善目得像一个温厚的老人。

②小家伙们手呀腿的灵巧得很,他们却动作笨拙,不复年轻时的矫健。

(4)你认为本文“以土墙·布鞋”为题好,还是以“棉花一样的阳光”为题好?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 (20分)(2016·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住进一粒粮食(有删改)
宋长征
①很多人住在粮食里,村子也住在粮食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连村子里说书的四爷也这么说呢,所以更让人坚信自己就住在一粒粮食里。

春天,打开胚芽那扇窗,就听见春风来了,就听见春雨近了,就萌动了情思,想要长成一棵庄稼,沉醉在静美的乡村。

②村里人都认得粮食,哪个春分播种,哪个芒种收割,哪个喜水耐涝,哪个又可以和鸡鸭牛羊一起分享,无不烂熟于心。

一粒粮食有多重,男人女人都知道。

孩子们一大清早就爬起来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子上路。

很多人都说这歌子,唱得轻巧,可到底有多少人体会其中的甘苦,往往只有住在粮食里的人知道。

③曾经,粮食里都是秕子,日子也跟着秕。

住在粮食里的人捧着一把粮食,哽咽着往前捱。

说这话的是土生大伯,七几年因为偷掰了生产队的两穗子玉米,被打折了腿,一瘸一拐说着关于粮食的辛酸往事。

开始我不懂,问娘,娘说人没粮食实诚,吃了大锅饭,蹲在田间地头东家长西家短。

队长来了,抓起锄头挠两下,走了,屁股又沾在地上。

粮食秕了,浮夸风,你敢亩产三千,我就亩产一万。

最后只能在锅里照着影子吃饭。

那时候的人想跳出粮食过日子,但真得出来了,再想进去才发现为时已晚。

④粮食有灵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给你怎么生活。

⑤我经历过无数次播种,譬如麦子。

新翻的泥土散发着岁月的醇香,父亲领着牛拉着犁铧回家了,我抡起小小的镐头,专门对付那些巨大的土块。

它们会挡住麦子生长的脚步,种子那么小,稚嫩的芽尖怎么可以突破这漫长的阻隔。

所以,村里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往往说“打坷拉的”。

我也是“打坷拉的”,祖祖辈辈从田野里走过,流淌着汗水,只为给粮食打开一扇生长之门。

当然,粮食能懂,风雨里齐刷刷的拔节声就是向岁月发起的冲锋。

⑥粮食就是粮食,和草有着本质的区别。

草只会牵绊着乡亲们的脚步,丰盈的粮食才是最实在的收成。

这些,娘知道。

从青春走到老迈,身负一只硕大的草筐,从这头到那头,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还不忘饱含深情地拂一下庄稼的叶片,将草背回家,给粮食牵来一个金黄的秋天。

⑦去年夏日,当我从一块田打了除草剂赶往另一块田的时候,草们躺倒一片,玉米叶子清凌凌地穿行在夏日的风里。

喊娘,娘应,说还有最后一小片。

我默然,喉咙哽咽将娘薅的草收拾在一起。

娘趟着沙沙的玉米叶子出来了,头发散乱,汗水浸透了衣衫。

娘说这庄稼好着呢,今年肯定多打粮食。

粮食啊!再一次刺痛我的心房。

一个人究竟为了什么对你如此倾心,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依然陶醉在一粒粮食的深处?
⑧每一粒粮食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用无尽的芳醇笼罩着简单的乡村。

⑨邻村的“二里歪”烧酒,筛选出质量上层的粮食,发酵,蒸馏,一滴一滴,滑落的是岁月的醇香。

娘要做酱,西瓜酱,豆瓣酱,精选出一粒粒黄豆的金黄,让颜色沉淀,再沉淀,揭开用泥巴糊就的坛子,浓烈的香醇萦绕在每一个岁月必经的路口。

回头望,娘已老去,暖暖的慈爱在心底发酵成感恩的洪流。

手握一把麦穗,灶膛口飘溢的麦香风一样弥漫了一整个童年。

因为粮食,我有了健硕的躯体,可以只身来去在人生的风雨之中,胸怀对一粒粮食的虔诚,执著地在乡间行走。

⑩这粮食,是生命必须的粮食。

整个村庄为粮食而活,也因了粮食焕发着熠熠的光芒。

有人在晒粮,烈日下赤脚在粮食里行走,一粒粒晶莹的粮食在大地上静躺。

也许它们在思考,思考着生长的意义,破土于大地,昂扬走在简朴的乡村。

这里没有太多的欲望和攫获,有的只是农人憨厚的脸庞,披一身霞光上路,踏一路月色归来,如至交,似生死与共的恋人,倾诉着彼此的忠诚。

父亲在世时,常领着我走向自家的田地,告诉我哪块才是属于自己的田地。

地界是一块青石或一跟铁钎子打出的灰橛,灌了生石灰,时过经年也不会让别人占去。

粮食,要分清楚,自家有一瓢绝不贪恋他人一瓮。

娘也很虔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粮食的深情。

逢年过节,用五谷杂粮做成了面团,敬献神灵,祈风调雨顺,祈五谷丰登。

有时我想这是多么简单的祈愿啊。

风调雨顺,只为粮食从春到秋,又圆满了一个风雨轮回;五谷丰登,只为家道平安,围坐在粮食所营造的静谧时光,追忆往昔,憧憬着远方。

粮食很小,每一粒粮食滚落在地,都很难找再觅到踪迹。

除非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春天,等惊蛰的春雷一过,粮食便会顶着晶莹的露珠来看你。

粮食很大,一粒粮食里住着整个村子和村子里所有的人,用爱的琼浆迷醉了淳朴的乡亲。

秋来了,粮食又一次登上时光的颠峰。

谷子,那些谷子在稻草人忠诚的守护下低垂着谦卑的头颅,它们不善于表白,流淌成村子里女人香甜的乳汁,繁衍着乡村的新生。

亭亭的是玉米,队列整齐地等待着岁月的检阅,用金
黄闪烁在村庄的门楣。

还有那些豆类,大豆,小豆,黑豆,绿豆,匍匐在大地的胸膛,一遍遍亲吻,互诉衷肠。

静穆的乡村在今夜无比安详,每一扇窗户都透出一种粮食的温暖。

有的人故土难离,和粮食生死相依,共享着天地四时赐予的平凡岁月。

有的人远离家园,今夜入梦,是否还能再回到那些住在一粒粮食时里的温暖。

一粒粮食,囊括天地。

住进去,温暖一生,辛苦一生,感恩一生,回味一生。

(1)
第②段中写到“可到底有多少人体会其中的甘苦,往往只有住在粮食里的人知道”,“住在粮食里的人知道”的甘苦体现在何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从青春走到老迈,身负一只硕大的草筐,从这头到那头,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还不忘饱含深情地拂一下庄稼的叶片,将草背回家,给粮食牵来一个金黄的秋天。

②谷子,那些谷子在稻草人忠诚的守护下低垂着谦卑的头颅,它们不善于表白,流淌成村子里女人香甜的乳汁,繁衍着乡村的新生。

(3)
文章为什么以“住进一粒粮食”为题?
(4)
下面这段原是文章第 14 — 15 段中间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段必须保留,有人认为完全可以删除。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简述理由。

【内容】
庄稼就是粮食,“民以食为天,”没有谁不该为粮食而心怀感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表白。

多少甘苦,多少悲喜,只为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粮食。

轻轻捻起一枚粮食,仿佛看见了流淌的光阴,光阴里有父亲站在田埂子上重重的咳,也有娘钻出玉米田被汗水浸湿在额头上的花白。

每个人都会老去,在最后握着那些和生命息息相关的粮食时,泪满眼眶。

一粒粮食,以玉样的温润根植在一个人的胸膛。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5. (14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 ,搢绅④侧目。

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
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⑦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搁置。

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上书直言。

⑦曹:辈,等。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武备宽弛,东南尤甚(松弛)
B . 留以旌直臣(表彰)
C . 人服其先见(佩服)
D . 请毕其说(毕竟)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B .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C .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D .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②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4)
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6. (5分)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填空。

母亲呵! 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

(1)
上面的诗句出自《》,从这三首诗,可以看出这部诗集的主题是_______ 、、、。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7. (2分)《祖国》一诗中用“________”统摄全诗,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________”。

六、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2012·仙桃) 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诗人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借用典故,表明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团市委书记引用《论语》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勉励青年要志存高远,敢于担当时代重任。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8八上·潮安月考)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

行走不仅是双脚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

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中,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发,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要求:①请把作文题补充完整;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端正,卷面整洁,600字左右。

八、其他 (共2题;共14分)
10. (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近年来,网络游戏异军突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宠,其特有的互动性、仿真性和竞技性,使人一旦沉迷其中,便难以自拔。

②未成年人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A ,已经成为令学校和家长担忧的社会问题。

③据专家介绍,长期使用互联网可导致心理疾病,患者过度沉溺于网上游戏B ,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

④初时只是精神依赖,渴望上网,继而发展到躯体依赖,情绪低落、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C ,引发各种疾病。

⑤目前,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即使再沉迷于网络游戏D ,更会减少和妨碍与人交流。

⑥不健康的游戏还会引发青少年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犯罪。

⑦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孩子普遍学习成绩下降E ,个别孩子甚至为了玩游戏旷课、逃学。

(1)
文中第_______句话应该调到第_______句的后面。

(2)
上文中划线的5个句子需要修改,请在下面横线上修改。

(删、改、调,不改变原意)
11. (4分) (2017八上·惠安月考) 消息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结语。

概括下面一
段话主要信息(不超10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

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

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6-1、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7-1、
六、默写 (共1题;共6分)
8-1、
8-2、
8-3、
8-4、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八、其他 (共2题;共14分)
10-1、
10-2、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