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0题,共60分)
1.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
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倡导“三纲五常”
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4.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
这表明明代科技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5.中国近代某书作者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把作者的愿望付诸实践的是( )
A.林则徐在广东领导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6.“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
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
”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
C.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深
7.《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A.皇权至上 B.君权神授
C.天赋人权 D.天人合一
8.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9.“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
……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
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
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
”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 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10.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11.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12.1984年10月22 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
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
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
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
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
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13.下图是二战后苏联某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反映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立
B.揭示出欧洲援助计划的本质
C.彰显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
D.讽刺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14.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5.台湾版教材有这样的表述:《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
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悖
A.泰勒斯 B.普岁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6.“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
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C.强调知德合一 D.强调人类的理性
17.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
这说明
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
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
18.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的权威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D.宣扬世俗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的权力19.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
”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①《自由引导人民》②《向日葵》③《拾穗者》④《日出•印象》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
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二、非选择题(2题,共40分)
21.(20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介绍给中国的是在希腊思想和人文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世纪托勒密体系中的天文学、宇宙观、如地球中心说等;也有体现毕达哥拉斯精神的科学,如《几何原理》、《同文算指》;还有文艺复兴后期的地理学,如《坤与万国全图》,也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的近代天文学成果,如徐光启绘制的《见界总星图》,等等。
日本学者平川佑弘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
”
材料二伏尔泰精读过各种儒家典籍及孔子思想论著的译本,对孔子称颂备至。
他说:“我读孔子的许多书籍,并作笔记。
我觉得他所说的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
”“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
”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
材料三 20世纪初,在中国文化思想界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思潮:世人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
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
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
青年勉乎哉!
(1)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被称为“巨人”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到了哪些思想? (6分)伏尔泰等人的启蒙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场思想运动的历史价值。
(6分)
22.(20分)2015年11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学术进步而言,自由平等地争鸣、质疑、批判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不同理论和学说的自由平等争鸣,可以导致学术上的“优胜劣汰”……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过程和原因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开放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
——钱兆华、中玉香《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诞生的影响》
材料二丁桂芝(中华医学会理事,美国LomaLinda大学研究员):诺贝尔科学奖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绝不是唾手可得的。
中国自然科学奖已经连续3届首奖都是空缺的事实,固然反映出举办者宁缺毋滥的正气,但不也同样说明我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缺少原始创新,缺乏自主独立科学知识产权重大发现(明)的现状吗?
——2001年1月8日《北京青年报一新世纪诺贝尔科学奖,中国有缘无缘?》材料三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利亚斯说……美国的整个科研体制为科学家们营造了宽松、适宜的工作氛围;科研资金充足更不用说了.这是美国的硬力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大国之一,更重要的是政府或机构舍得把钱投到科研上去。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就是美国人普遍对科学的重视、热爱和支持。
他们把科学创新作为对国家和杜会的义务和责任,而不仅仪是追求个人利益如赚钱和发财以及为了个人荣誉。
……美国人热爱和专注科学,从不借助各种权力走捷径。
几乎没有一位诺奖得主当过官,甚至连大学校长、院长也没当过,爱因斯坦就曾拒当以色列总统。
政府一般不对国家科学院和大学院校实行科研上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更不对科研人员实行成果量化考核等等,因为这样做会制约他们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这一切就是保证美国科学发现和不断创新所必不可少的软力量。
——张镇强《美国科学家为何再次垄断诺贝尔三大科学奖》,《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促进西方科学走向繁荣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认为影响现代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美国科学家能够长期在诺贝尔奖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4分)
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2题,共40分)
21.(1)原因:将西方近代科技介绍到中国,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生机;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4分)
(2)学说:道德修养(仁义);伦理学说;理性。
(6分)影响: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最大的就是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倡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民主法制、自由平等思想,其基本理论思想来源于西方启蒙运动。
(4分)
(3)历史价值: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提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使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
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一场文化革新运动。
(促进了思想解放,民族觉醒,社会进步)。
(6分)
22.(1)近代西方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民主政治制度;两次工业革命,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为近代科学的繁荣提供了经济基础;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促使西方形成了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打破了封建神学的禁锢,促进了近代科学的更快发展。
(6分)
(2)缺少原始创新力。
(4分)
(3)美国的整个科研体制为科学家营造了宽松、适宜的工作氛围;美国人普遍对科学重视、热爱和支持,他们把科学创新作为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政府不对科研人员实行成果量化考核等约束。
(6分)
(4)科技的发展需要开放、自由的客观环境和良好的人文氛围;科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上;科技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又要减少政府的干预。
(4分,答案合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