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二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④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⑥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叔痤建议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卫鞅,就杀了他,目的是使卫鞅至少不能为他国所用,表现了公叔痤对卫鞅的看重。
C.“锱铢”和石、钧、升斗、跬步、三舍一样均属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故人们常用“锱铢必较”来形容人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要计较。
D.“妃嫔媵嫱”指古代王侯的宫妃,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本来是指陪嫁的人,也可成为嫔、嫱。而“幸”既指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又指帝王到某地去。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6分)
四、加点字解释(10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试题预览
哈师大附中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选择部分(共9题,27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戴望舒的《雨巷》哀而不伤,有一种中性美,在新年朗诵会上,他对《雨巷》的朗读,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首经典的意蕴。
②随着振聋发聩的一声巨响,观海二路一家饭店突然蹿出一个大火球,塑钢门以及玻璃窗被炸碎,碎片四散。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民皆信服,乃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注。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⑩策扶老以流憩
A.①⑤⑨/②⑧/③/④⑦⑩/⑥B.①⑤/②⑧/③⑦/④⑩/⑥/⑨
C.①⑤⑨/②⑧/③/④⑩/⑥/⑦D.( )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B.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卫鞅既至秦,因宠臣景监以觅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说,与议国事。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说。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古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定变法之令。
D.戍卒叫,函谷举既自以心为形役
7.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B.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C.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D.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遂见用于小邑
B.绝云气,负青天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⑥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A.①⑤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③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也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
B.针对擅用他人注册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以及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均是微信侵权处理的重点。
③为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南京星汉城市花园业主委员会把星汉置业公司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全体业主享有该地下车库的权益。
④这场比赛谁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作为评委的他心照不宣,不肯透露一点信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无可奈何。
⑤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儿白手起家,从身无长物的打工仔变成了拥有自己商业帝国的企业家。
C.张老师,您不仅悉心帮助我们走近作者,还引导我们广泛阅读,经常讨论,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D.“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直接到舍下来找我。”赵经理慷慨地说。
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德合一君②岸土赤而壁立③宾主尽东南之美④或棹孤舟
⑤谨拜表以闻⑥燕赵之收藏⑦夙遭闵凶⑧良庖岁更刀
【注】孥:nú奴隶。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叔召鞅谢曰谢:道歉B.缘古法而治者缘:因循
C.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被:判处D.明日,秦人皆趋令趋:催促
11.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公孙鞅有智慧、明术法的一组是(3分)
①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②民怪之,莫敢徙。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又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C.音乐剧《元培校长》塑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栋梁”形象,以及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和冲击旧文化体制取得的成就。
D.于欢的代理律师殷清利告诉记者,该“辱母案”是否构成正当防卫、警方是否存在不作为现象等,尚存较大争议,决不能一判了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①人亦念其家
②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③直走咸阳
④尽态极妍
⑤又秋深潦缩
⑥尝加营葺
⑦有俊鹘抟水禽
⑧因其固然
⑨善刀而藏之
⑩如土委地
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八个字就写出了秦国的穷奢极欲。
(2)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就必须做到:,。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出了诗人问道于行人,表现归心似箭之情。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臣少仕伪朝
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始臣之解牛之时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代指官职,“簪”是束发戴冠时用来固定帽子用的,而“笏”则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B.赋原本是《诗经》中和“比”“兴”并称的一种艺术手法,后经历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的演变,“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逐渐发展成一种有韵的专有文体。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
(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所谓氛围,是指意境造成的一种气氛、情调。盛唐诗人多追求意境的整体感,使意境弥漫浓烈的情思,,。,,,。它是可感的,但又空灵而飘忽,而盛唐诗人正是表现意境氛围的高手。
①捉这种气氛很不容易
②就一下子把人带进某种气氛、某种情调中去了
③因为它既不是写景,又不是直接抒情,难以直接着笔,但又必须以写景和抒情烘托出来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
④在读者还没有对诗加以细细品味、对意境的具体含蕴加以细细领略之前
⑤因为它是一种整体感受
⑥表现它就更难
A.④②③①⑥⑤B.④②①⑤⑥③C.②④⑤①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感谢嘉宾黄格选与我们共同度过欢乐的时光,祝贺他荣幸地加入综艺之友俱乐部。
B.杨老师耗时三年写了本诗集,出版社来信道: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B.面对甘龙等人对变法的质疑,公孙鞅晓之以理,使他们明白了破旧立新的道理,并最终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C.卫鞅变法中,什伍,连坐,鼓励耕作,赏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为加强集权,富国强兵。
D.公孙鞅变法一年后,因为太子犯法,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十年之后,秦国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人们对新法的看法也改变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