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论六经提纲证:(四)太阴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导读:六经病的提纲证,乃是《伤寒论》全书之纲领。
它把三百九十八条的大法微言,而一线相贯,都交织在六经提纲证上。
因此,它不仅有指导临床辨证的意义,而且又有组织全文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学习《伤寒论》先从六经提纲证开始,对它应该有深刻的了解,更要结合临床去体会它的指导意义。
如果我们把六经的提纲证从理论到实践能紧紧掌握手中,则对辨证论治的方法,就有举一反三、迎刃而解的效用。
六经提纲证,文简义赅,虽寥寥数语,论证不多,却有颠扑不破之奥妙。
太阴,指足太阴脾经。
吴崑认为:太阴居于中焦,有敷布阴气的作用,故太阴司运输而主开。
脾主腹,太阴为病,脾阳不运,寒湿内生,表现为腹中胀满,时消时发,腹中冷痛,而喜温喜按。
然寒湿困脾,清阳不升,水谷不化,故以腹泻为甚;浊阴不降,胃气上逆,故时而作吐;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所以饮食不下。
此即《伤寒论》所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的提纲证候。
太阴与阳明为表里。
阳明主阖,故以大便秘结为主;太阴主开,病则以下利为主。
太阴病虽吐利兼见,然吐者轻而泻者重,故应以下利为太阴病的提纲证。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因太阴脏寒,为中焦下利,它和少阴病的“自利而渴”的下焦下利迥然不同。
一般地讲,腹胀若大便作泻,则腹胀必随之而减。
今其人腹泻虽甚,腹胀非但不减,而且还益以加重,这反映了虚寒腹胀越虚越胀的特点,而极有临床辨证意义。
太阴病,因寒湿伤脾阳,故腹中时痛时止,喜温喜按,而尤以下利时腹痛绵绵而为验。
总的说来,太阴病的提纲证,以下利、腹满、不欲饮食、腹中时痛、口不渴为依据。
夫阳明病为胃家实,太阴病为脾家虚。
临证之时,要对比分析其寒热虚实,则庶几近之。
- 全文完 -
源大医学馆, 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