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重点高中提前招生物理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重点高中提前招生物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使用测电笔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B.家庭电路中控制灯的开关应串联接在灯与零线之间
C.将用电器三角插头最长脚折断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
D.用电器失火时,先用灭火器灭火,等火小后,切断电源
2.如图所示,演员与观众高声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速度B.响度C.音调D.音色
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如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物体a和b,放在水中静止后,则
A.a漂浮,a受浮力大于b B.b漂浮,b受浮力大于a
C.a沉底,a受浮力大于b D.b沉底,b受浮力大于a
4.以下是对电与磁部分四幅图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如图装置闭合电路后磁针会偏转,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
B.如图装置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如图装置所揭示的原理可制造发电机
D .图中动圈式话筒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在盛满不同液体的相同的溢水杯中,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如图所示。
当小球静止时,甲、乙两杯中溢出液体的重力分别为0.5N 和0.4N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受到的浮力
B .乙球受到的浮力等于0.4N
C .甲杯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液体的密度
D .小球的质量为40g
6.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当物体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 ,当物体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N ,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和该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 水=1×310kg/3m ,g =10N/kg )( )
A .9N ,0.75×103kg/m 3
B .9N ,0.8×103kg/m 3
C .8N ,0.75×103kg/m 3
D .8N ,0.8×103kg/m 3
7.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甲乙丙丁四幅图中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 .图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B.图乙,洗手后用电热干手器将手烘干
C.图丙,附在铁丝网上霜的
D.图丁,草叶上露珠的形成
8.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9.如图所示是乘客刷身份证进站的情景,将身份证靠近检验口,机器的感应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识别乘客身份,下图说明该原理的是()
A.B.C.
D.
10.如图,大烧杯中放入足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小烧杯(玻璃)漂浮在水面上,让小烧杯倾斜进水后沉入水底(水均不溢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烧杯漂浮时其侧壁不受水的压力
B.小烧杯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小烧杯沉入底部静止后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变大了
D.小烧杯浸没后大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1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石块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动能不断减小
B.在B点小石块的机械能最大
C.小石块的机械能一直不变
D.小石块在C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1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手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水中倒影B.水中折筷
C.小孔成像D.雨后彩虹
13.某煤气检测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气敏元件R的阻值随煤气浓度变化而改变。
改变煤气浓度,电流表的示数与煤气浓度c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电压表的示数U、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随煤气浓度c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A.B.[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blob:/760971a4-a501-487e-b10f-a99fc2fc8da5]
C.
D.
14.下列物理量中,其单位以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名字命名的是()
A.速度B.密度C.压强D.机械效率
15.测量电流时,需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通常,电流表的电阻比待测电路的电阻小得多因此对测量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下列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在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将两个相同的小车从不同的高度释放
B.根据被压物体形变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C.在探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
D.在研究光的传播现象时,引入光线
16.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相同的杯中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现将两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杯中,待物块静止时,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大
B.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增大
D.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减小
17.关于能源、材料和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根据科学猜想建立起来的
D.电饭锅用超导材料做加热器可以大大提高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效率
18.某同学在做“调节灯泡亮度”的电学实验时,电路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恒为 4.5V,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20Ω 1A”,灯泡L标有“3V 1.5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
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是3V
B.该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4.5W
C.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173A~0.5A
D.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3Ω~10Ω
19.下列对自然现象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铁丝网上出现霜﹣﹣凝固、吸热
B.乙图中,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放热
C.丙图中,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熔化、放热
D.丁图中,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汽化、吸热
20.如图所示为一台电压力锅,它结合了高压锅和电饭锅的优点,省时省电、安全性高.当电压力锅内部气压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下图中S1为过压保护开关,S2为过热保护开关,压强过大时开关S1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S2自动断开.下图分别表示S1、S2和锅内发热器的连接情况,其中符合上述工作要求的是
A.B.
C.D.
21.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22.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量程是0-3V,电流表量程是0-0.6A。
只闭合S、S1,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滑至a点的过程中,灯泡和R1的I-U图像分别如图乙所示,滑片在a点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75W
B.只闭合S、S1时,电路的最大功率为2.25W
C.只闭合S、S2,R1的滑片在a点,调节R2,R1的最大功率是2.16W
D.只闭合S、S2,R1的滑片在a点,R2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是15Ω
23.图甲是海南网上扶贫超市给百香果配的多功能小勺子,把A点压在百香果上固定,B 处的“剃刀”刺进果壳,用力使勺子绕A点转动一周,“剃刀”就把果壳切开(如图乙)。
关于勺子的构造和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勺子转动切果时可作省力杠杆用B.勺柄表面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C.“剃刀”很尖利是为了增大压力D.勺子绕着果转动时运动状态不变
24.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衣机在工作时金属外壳应与大地连接
B.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免触电
C.家庭电路中,用铜导线替代熔丝不仅安全,而且耐用
D.当空气开关自动断开后,应立即闭合空气开关
25.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核桃夹
B .起子
C .镊子
D .羊角锤
二、实验题
26.如图甲所示。
柱体A 与B 经细线绕过定滑轮(不计绳重及摩擦)相连,A 放置于力敏电阻x R 上,力敏电阻其电阻值x R 随压力F 的变化关系如表,电源电压恒为6V 。
逐渐向容器中注水至满,得到了电流表的示数l 与注水体积V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30N,10N A B G G ==,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500cm ,高10cm ,求:
/F N 15
20 22 25 28 30 35 /X R Ω
20 14 13 11 10 9 8 (1)水深5cm 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定值电阻0R 的阻值:
(3)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在注水过程中。
为确保电路安全,求电路消耗的功率范围。
27.如图甲所示是某型号的浴室防雾镜,其背面粘贴有等大的电热膜(电阻恒定),使用时,镜面受热,水蒸气无法凝结其上,便于成像,下表是该防雾镜的相关数据:求: (1)求防雾镜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经测试,在﹣10℃环境下,正常工作600 s 使平面镜的平均温度升高了40℃,求电热膜给平面镜加热的效率;[玻璃的比热容为()3
0.7510J/kg ⨯⋅℃] (3)如图乙所示,小明给防雾镜电路连接了一个滑动变阻器,能使电热膜的功率在原功率的16%~100%之间变化,以满足不同季节使用的需要,请求出 R 的最大阻值。
28.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多档位的电热器模型,电路实物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 3。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中点M ,且只闭合开关S 1时,电压表V 1的示数为U ,电流表的示数I 1为0.8A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B 端,断开开关S 1,闭合开关S 2时,电压表V 1的示数为
34
U ,电流表的示数为I 2,R 2消耗的电功率P 2为2.7W 。
(1)求电流表的示数I 2;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A 端,闭合开关S 1和开关S 2时,电压表V 2的示数为3U ,求此时R 1消耗的电功率P 1。
29.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可调,灯泡L 规格为“9V ,4.5W ”且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电流表量程为“0—0.6A ”和“0—3A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分别为“253A Ω”和“153A Ω”。
(1)将电源电压调到12V ,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 ,使灯泡正常发光,求灯泡的电阻和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2)调节电源电压,用010R =Ω的定值电阻替换灯泡,闭合开关,滑片P 从最右端B 点移到某处的A 点,两表示数的U -I 关系如图乙所示,滑片P 在A 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V ,电流表指针指到满偏刻度的五分之二,通过计算判断所用变阻器的规格及电源电压。
30.如图所示,一个用电阻丝绕成的线圈浸没在盛油的量热器中.量热器为绝热容器,不会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线圈的电阻为R θ,R θ会随温度变化,其变化规律可以用公式R θ=R 0(1+αθ)表示,式中R 0为0℃时线圈的电阻、θ为线圈温度、α为电阻的温度系数.现将线圈两端接入电压恒定的电源,线圈发热使油温缓慢地上升.已知油的初始温度为
0℃,此时温度升高的速率t
θ∆∆为5.0℃/min;持续一段时间后,油温上升到30℃,此时温度升高的速率变为4.5℃/min.(在温度变化θ∆很小时,θ∆的变化要考虑,但可认为R θ不变.)试求:
(1)若电源电压为220V ,0℃时线圈的电阻为96.8Ω,量热器中油的比热容为
2×103J/Kg·℃,则量热器中油的质量为多少?
(2)此线圈电阻的温度系数α.
3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先把___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发现横梁右端偏高,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 旋动,直至衡量平衡;
(2)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再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液体,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
49g,此时天平的右盘里有20g的砝码两个、5g的砝码一个,那么游码应处于标尺的
________g处;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所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 mL,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 g/c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尽管以上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都准确无误,但是同学们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密度的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 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A符合题意;
B.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与灯之间,开关接在了零线上时,更换灯泡时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
C.三角插头最长脚折断后,插在两空插座上使用,没有接地功能,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家用电器起火时,为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应该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高度,即音调,故C 正确。
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示可求出物体a的密度为2g/cm3,物体b的密度为0.5g/cm3,由于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会下沉,故A错误;
由于b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漂浮,故D错
当静止时,物体a全部浸没到水中,排开水的质量大,所以所受到的浮力大,故C正确,B错误;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A正确.
B.图中是闭合电路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图中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正确;
D.图是动感线圈式话筒,当人对话筒说话时,引起膜片的振动,膜片的振动会引起线圈的运动,切割永磁铁的磁感线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的电流,从而在扬声器产生与说话者相同的声音.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求出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根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可求得甲杯中小球的质量,然后可知乙杯中小球的质量。
(2)根据漂浮和下沉时液体密度和球的密度关系,找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详解】
AB.因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
F G
0.5N
甲排甲
所以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0.4N
==
F G
乙排乙
所以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受到的浮力,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因为小球在甲杯漂浮,所以
0.5N G G ==甲排甲
所以甲杯中小球的质量
0.5N 0.05kg 50g 10N/kg
G m g ====甲 因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所以乙杯中小球的质量也为50g ,故D 错误,符合题意; C .因为小球在甲杯漂浮,所以
ρρ>甲球
因为小球在乙杯下沉,沉入杯底,所以
ρρ<乙球
所以两种液体的密度
ρρ甲乙>
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物体的体积为V ,当物体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则有
F G F '=-浮拉
即
15N 3
g V G ρ⨯=-水 ①
当物体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则有 F G F '''=-浮拉
即
13N 2
g V G ρ⨯=-水 ②
联立①②解得 12N gV ρ=水 ③
即物体浸没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12N F =浮
则物体的体积为
333312N 12N 1.210m 1.010kg m 10N kg
V g ρ-===⨯⨯⨯水
将③代入①得
9N G =
因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故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物体静止时,物体漂浮于水面。
故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9N F G '''==浮
物体的密度为
33339N 0.7510kg m 10N kg 1.210m
m G V gV ρ-=
===⨯⨯⨯物 故选A 。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这是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A .冬天冰冻的衣服慢慢会变干,这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故A 错误;
B .洗手后用电热干手器将手烘干,液态的水加快蒸发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 正确;
C .冬季户外的铁丝网上会附着一层霜,这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故C 错误;
D .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汽化现象,故D 错误。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因为液态的小水珠吸收热量汽化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到空气中了,故A 错误;
B .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B 错误;
C .雾是由空气的水蒸气在清晨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 错误;
D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 正确。
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乘客刷身份证进站的情景,将身份证靠近检验口,机器的感应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
识别乘客身份,相当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故在金属中会产生电流,故机器采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A.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烧杯漂浮时其侧壁受到水的压力,但全力为零,故A错误;
B.小烧杯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B错误;
C.小烧杯沉入底部静止后,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大烧杯重力、小烧杯重力及水的重力之和,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小烧杯浸没后,其所受浮力小于自重,相比漂浮时排出水的体积变小,故大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故D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系小石块后平衡点应位于B点下方,故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在运动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相互转化,在B点时弹性势能为零,故此时小石块的机械能最大,故B正确;
C.小石块的机械能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相互转化,在不断变化,故C错误;
D.小石块在C点时在竖直方向上,向上的弹力大于向下的重力,不处于平衡状态,故D 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手影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折筷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甲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和气敏元件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可知,I−c图线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即煤气浓度增大时,电路中的电流线性变大。
AB.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也线性变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两端的电压:U=U总−U0,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应线性减小,故A错误、B 正确;
CD.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线性增加(即P−c图线应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故图CD错误。
故选B。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故A不符合题意;
B.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故B不符合题意;
C.压强的基本单位是帕斯卡,是以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名字命名的,故C符合题意;D.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没有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忽略电流表内阻对测量值的影响,是一种理想实验法:
A.在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将两个相同的小车从不同的高度释放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被压物体形变量大小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是转化法,故B不符合题意;C.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是理想实验法,故C符合题意;D.在研究光的传播现象时,引入光线是理想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物体在甲中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在乙中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因此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小,故A 错误;
B .物体在甲中下沉,ρ甲<ρ物,在乙中漂浮,ρ乙>ρ物,则ρ乙>ρ甲,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由p=ρgh 可知,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故B 正确;
C .若向甲杯中缓慢加盐,则甲的密度增大,当甲的密度等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悬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当甲的密度大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漂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不是一直增大,故C 错误;
D .在乙杯中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盐水的密度不断减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多,当盐水密度等于物体密度时,物体悬浮,物体受到的浮力仍等于物体重力;当盐水密度小于物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物体沉入水底后,盐水密度继续减小,物体排开盐水的重力继续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继续减小.故物体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减小,故D 错误.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 错误;
B .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很大,超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B 错误;
C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是卢瑟福根据科学猜想建立起来的,故C 正确;
D .当电阻为零时,不会产生电热,所以不能利用超导体用于电热器,故D 错误。
故选C 。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灯泡L 的电阻
()22L L L 3V 6Ω1.5W U
R P ===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其两端的电压最大,设这个电压大小U 滑,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4.5V -6Ω20Ω
U U I ==滑滑 解得 3.5V U ≈滑,A 错误;
B .由题意可知,灯泡L 的额定电流
L L L 1.5W 0.5A 3V
P I U === 可知道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只能是0.5A ,不能再大了,当电流是0.5A 时,电路的总电阻
4.5V 9Ω0.5A
R ==总 这种情况符合题意,所以该电路的最大总功率
max 4.5V 0.5A 2.25W P UI ==⨯=
该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2.25W ,B 错误;
C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的电流最小,其电流值
min 4.5V 0.173A 6Ω20Ω
I =
≈+ 电压表的示数 min L 0.173A 6Ω 1.038V U I R ==⨯=电压
这个电压值没有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电路是安全的,所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可以是0.173A ,由上述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173A~0.5A ,C 正确;
D .由上述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20Ω;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
L -9Ω-6Ω=3ΩR R R ==滑总
那么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3Ω~20Ω,D 错误。
故选C 。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铁丝网上,此过程中放热,故A 错误;
B .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 正确;
C .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C 错误;
D .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故D 错误。
故选B 。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压强过大时开关S1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S2自动断开,两者都会造成发热器停止工作,说明两开关串联共同控制发热器.
A、两个开关断开任何一个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故A符合题意;
B、两个开关断开任何一个时,发热器还会正常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
CD、两开关都闭合时,发热体会短路,不工作,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呼出“白气”,是液化,需要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B.晾干衣服,是汽化,需要吸热,故符合题意;
C.冰花的出现,是凝华,需要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D.浇铸钢材是凝固,需要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只闭合S、S1,灯泡、变阻器R1串联,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滑至a点的过程中,R1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由此可知:图乙中,左边的曲线为灯泡的I−U图象,则右边的曲线为R1的I−U图象;
A.滑片在a点时R1的阻值最小(允许接入的最小阻值),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于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根据I−U图象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1.5V,电流为0.5A,此时R1两端的电压为3V,则灯泡的额定功率
P额=U L I最大=1.5V×0.5A=0.75W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源电压
U=U L+U1=1.5V+3V=4.5V
电路的最大功率
P最大=UI最大=4.5V×0.5A=2.25W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