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龙岩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福建八年级下生物期末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
1.下列运动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B. 黑猩猩用石块砸坚果
C. 小鼠走迷宫
D. 鹦鹉学舌
【答案】A
【解析】解: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CD.黑猩猩用石块砸坚果、小鼠走迷宫、鹦鹉学舌,都是出动物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因此不属于先天性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海豚表演
②鹦鹉学舌
③蜘蛛结网
④蜻蜓点水
⑤老马识途
⑥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食金鱼
A. ③④⑥
B. ①②⑤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答案】A
【解析】①海豚表演、②鹦鹉学舌、⑤老马识途,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③蜘蛛结网、④蜻蜓点水、⑥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食金鱼,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3.取一盆银边天竺葵(边缘无叶绿素),并选取一片叶片做如图所示的处理,你认为利用A区和B区对比、B区和遮光部分对比能证明()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需要光
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A. 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银边部分叶片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叶片,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叶片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部分与中间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
因此,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有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④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4.下列有关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B. 能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增加降水
C.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D.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答案】D
【解析】解:A.蒸腾作用能拉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A正确;
B.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B正确;
C.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C正确;
D.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位于叶片的表皮,是蒸腾作用的门户,D错误;
故选:D。
5.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 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 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 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农作物将不能正常生长
【答案】D
【解析】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正确;
B、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正确;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正确;
D、叶面积指数超过9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导致农作物体内的有机物减少,农作物将不能正常生长,而不是面积指数超过7时,错误。
6.端午节到了,小明一家给外公外婆送去了以下亲手制作的食品,其中主要由细菌参与发酵的是()
A. 米酒
B. 酸奶
C. 豆腐乳
D. 包子
【答案】B
【解析】A、制作米酒,酵母菌是真菌;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符合题意;
C、豆腐乳用到霉菌,不符合题意;
D、制包子等要用到酵母菌,不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是验证()
A. 光合作用需要光
B. 蒸腾作用产生水
C.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常用该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8.用新鲜的大豆绿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碳会被NaOH吸收),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
A. 氧气量多于B处
B. 氧气量与B处相等
C. 无二氧化碳和氧气
D. 二氧化碳量多于B处
【答案】D
【解析】进入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了,导致装置中新鲜的大豆叶因缺乏二
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D处二氧化
碳的量比B处多。
9.人体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
大肠杆菌不具有()
A. 细胞膜
B. 成形的细胞核
C. 细胞质
D. 细胞壁
【答案】B
【解析】人体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0.刚收获的小麦堆放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将手插入小麦堆会感到发热,主要是因
为()
A. 小麦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
B. 小麦光合作用释放了热量
C. 小麦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D. 小麦中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释放了热量
【答案】C
【解析】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
热量。
刚收获还没有晒干的小麦,种子潮湿,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热量多,使小麦
堆内温度升高。
故选:C。
11.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设置了如图装置,正确的
组合是()
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
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
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有光或无光,
植物属于无关变量,因此需要选择装置②③。
12.下面是制作米酒的几个步骤:①糯米蒸熟后凉开水冲淋冷却;②放到温暖的环境中;③酒曲粉与糯米搅拌均匀;④密封容器。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
【答案】A
【解析】解: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的顺序是①将糯米蒸熟后用凉开水冲淋冷却,③把碾碎的酒曲与糯米结合,这一步相当于接种;④再放入清洁的容器中,密封容器;②密封容器后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将容器放到温暖的环境中,这是为酿酒提供无氧和适宜的温度,利于发酵。
故制作米酒的正确步骤为:①③④②。
故选:A。
13. 某农民为提高大棚种植农作物的产量,采取了下列几种指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合理密植
B.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C.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D. 减少二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
【答案】D
【解析】解:A.合理密植使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适时浇灌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水,可以使蔬菜和水果增产,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B不符合题意。
C.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B不符合题意。
D.“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植物光合速率减弱,制造的有机物减少,同时“增加氧气浓度”,大棚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导致大棚作物的产量下降,D符合题意。
故选:D。
14.刚刚收获的小麦,必须尽快晒干,是为了()
A. 抑制呼吸作用
B. 促进呼吸作用
C. 抑制光合作用
D. 促进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刚收获的种子含有较多的水分,而潮湿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比较旺盛,消耗的有机物较多,同时还会释放大量的热,容易使种子发热发霉影响种子的寿命,因此,“刚刚收获的小麦必须尽快晒干后才能储藏”,这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延长种子的保存时间。
15.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
进入地窖中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具体目的是()
A. 测量窖内二氧化碳含量
B. 测量窖内氧气含量
C. 主要为了照明
D. 测量窖内一氧化碳含量
【答案】B
【解析】地窖内储存的蔬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利用氧气助燃的原理,农民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就是看看地窖里的氧气是否充足,油灯正常燃烧说明,氧气含量正常,人就可以下去;油灯灭了,说明二氧化碳太多,氧气太少,人暂时不能下去。
16.下列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呼吸作用是所有植物都具有的生命活动
B. 植物的叶比植物的花呼吸作用强
C. 植物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
D.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A、呼吸作用是所有植物都具有的生命活动,所以的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命活动。
A正确。
B、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植物的叶比植物的花呼吸作用强”B错误。
C、生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要消耗能量,嫩叶、嫩叶比衰老的叶片需要的能量多,因此,植物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
C正确。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正确。
17.移栽植物时,最好在阴处或傍晚,还要去掉部分枝叶,其目的是()
A. 减少光合作用
B. 抑制呼吸作用
C. 降低蒸腾作用
D. 减少输导作用
【答案】C
【解析】解: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阴天或傍晚光照不强,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选:C。
18.以下对链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成形的细胞核
B. 细胞内有叶绿体
C. 进行分裂生殖
D. 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C
【解析】ABD、链球菌属于细菌,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没有叶绿体,ABD错误。
C 、细菌进行分裂生殖,C正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9.(1)大棚蔬菜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主要用于________。
19.(2)某同学在图一中曲线上标注了a、b、c、d、e五点,其中,大棚内氧气浓度
最大时对应的点是________。
在曲线的bd段,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
19.(3)叶肉细胞在图一a点的生理状况与图二中________(填序号)所示的生理状
况相匹配。
19.(4)请你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为大棚蔬菜种植户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
________。
【答案】(1)蒸腾作用
【解析】解:(1)大棚蔬菜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99%主要用于蒸腾
作用,少部分参与光合作用。
【答案】(2)d,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解析】(2)一天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是二氧化碳最低的时候,对应曲线中的d点。
在曲线的bd段,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3)B
【解析】(3)叶肉细胞在图一a点时,二氧化碳浓度处于上升阶段,没有光照,说明
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二中B所示的生理状况相匹配,因为只
有B图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4)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4)增加光照强度或白天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夜间降低温度等可以增强光合
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使大棚蔬菜增产。
20.(1)随着警报响起,你会迅速离开教室。
警报声引起了 ________的振动传到内耳,刺激了 ________内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导到5形成了听觉。
从反
射的类型来看,该反射属于____________。
20.(2)突然听到警报声,有的同学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紧张现象。
人体调
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 __________ 。
紧张是警报声刺激大脑皮层
产生兴奋,并调控9肾上腺分泌较多激素造成的,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
20.(3)在短暂的演练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能量。
急促呼吸促使更多
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肺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结合并运输到组织细胞,
在________中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
【答案】(1)4鼓膜, 3耳蜗, 条件反射
【解析】解:(1)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4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
内耳,刺激了3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
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下形成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2)7脑干, 神经系统和激素
【解析】(2)7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
管运动中枢等。
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
这些说明
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协调配合完成的。
【答案】(3)血红蛋白, 线粒体
【解析】(3)氧气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组织细胞。
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有机物,为运动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