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三个阶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三个阶段”
随着中学英语新教材、新教法的运用,英语听力教学落后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从近四年中学英语测试情况分析,中学英语听力较之词汇、语法、阅读等项目仍属弱项。

除了影响听力成绩的语言基础知识问题、听力技巧问题、心理因素之外,教师听力教学的程序、教学方法的陈旧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听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听力训练的课堂体系是有价值的。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即“三阶段”来叙述中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操作过程。

1.准备阶段
1.1 选择好听力材料
根据学生的学习及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合理选择听力材料至关重要,这也是准备阶段应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选材时,一般应遵循:①选择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系列材料。

具体地讲,从短句到长句,从句子到短文,从短文到临场对话,逐步深入;②选择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材料,如接近教材内容有关英、美文化、风俗方面代表性的材料;③结合新教材的特点,选择口语多、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材料,力求能通过此类材料既使学生习得实用的交际语言,同时也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的应变能力。

1.2 准备及调试好听力教学所需要的电教媒体
除了认真、慎重地选择好听力教学材料外,利用实物、图片、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等媒体进行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接受听力材料。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努力为学生上好听力课做好外围工作。

同时在进行听力教学之前,教师务必要准备、调试好要用的各种设备。

1.3 巧妙地设计出听力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训练方式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听力教学过程所采用的训练方式可分三段进行。

1.3.1 填空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训练大脑抓关键词的能力。

空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主语、部分谓语动词或表示时间地点的名词、否定词、从属连词等。

听完录音后,可要求学生填空。

在训练短文填空时,重点可放在抓关键词上,要求学生边听边填。

听完一段后,留出8-14秒钟.供回忆检查,并为第二段听力做好准备。

1.3.2 听写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训练大脑在无任何文字信息的情况下直接从听录音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听写时不必拘泥于拼写或句子完整,只要记录关键词.甚至可用自己所熟悉的速记符号来记录。

听写可从单词开始,逐步向段落过渡,所选材料应注意结构简单明了,词汇通俗易懂。

1.3.3 复述
听完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以后,让学生立即在大脑里复现所获取的信息,旨在要求学生借用原句中的关键词,使用自己的话复现原文(句)的意思。

2.听力教学阶段
为了能使准备阶段投之于实践,并产生其效力,听力课的教学可分三个步骤来进行。

2.1 听力前
2.1.1 预猜
在播放听力材料前,教师有必要先将标题写在黑板上。

兼让学生根据标题分组讨论,并猜测该材料所述的大概内容及事情发展的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听录音前的心理准备状态。

如果学生通过对标题的预猜能测出说话者要说的话,他(她)似乎能更好地理解材料。

这种预猜是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语言知识从所听材料的上下文进行推测的能力,因此培养这种能力是听力前必不可少的一步。

2.1.2 对关键词的点拨与提示
为了提高听的准确性,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先教那些估计会对学生听材料形成重大阻碍的关键词,对那些不影响听力大意的生词可不讲。

2.1.3 明确听的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浏览听力题干,明确听的任务,使学生“负重”——带着问题去听。

如果不进行这样的限制式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尽力去听懂每个词,这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大可能的。

只要能听懂中心内容就能理解全文。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抓主要内容,他们只根据材料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找到上下文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得出错误结论。

同时,带着问题去听,而且还会带着预猜性的“答案”去证实自己的观点,在比较的听力过程中提高听的能力。

2.2 听力过程中
2.2.1 泛听(初听)
让学生带着“任务”听完文章后,他们开始从记忆中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继而养成在听一篇材料时不平均分配注意力,听关键词.抓主要线索,辨别并获取有关“有用成分”,舍弃“无关成分”的习惯,否则学生将主次不分,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抓不住。

总之,这一过程主要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及关键词。

2.2.2 理解检查
学生初听完材料后,教师可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设问,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以得到及时的较准确的教学反馈。

2.2.3 复听(帖听)
在初听时,不少学生不能及时地领悟学过的词汇,很有可能因为较难的材料或较快的语速使学生对听力材料似懂非懂,他们无法在初听时较全面地掌握文章内容。

因此,让学生复听文章的细节,重点把握文章所提供的主要线索及事实,并能根据文章的体裁意义等回答who/whom/what∕which/how/where等问题,力求在泛听的基础上深化对材料的理解。

2.2.4 讨论答案
当学生两次感知文章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训练题,然后再分组讨论答案。

通过讨论,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达成共识。

如遇争论不一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再听有关材料的相关内容,直到听懂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听说结合:为了说得出,必须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接着说,以说促听,以听带说。

3.听力教学后阶段
在通过听力获取一定的语言信息后,教师可及时总结出材料中所涉及的新的语言现象,并对一些学生难以接受的、英汉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进行讲授。

在学生感知这些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设置一定的语言模拟语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习得这些语言知识。

听像读一样是一种信息的吸收、理解的手段。

如果有了一定的输入量,学生听的能力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言语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