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
课前预习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
传声的介质可以是、、还可以是,不能传声。
3.声速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来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声速的大小与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0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4.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
随堂练习
1.老师把敲响的音叉插入水槽中,看见水花四溅.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
2.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正在发声的小铃铛,当用手把它握紧时,就听不到声音了,
这说明。
3. 声音是以形式传播,声音要靠传播,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传到我
们耳朵里。
4.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
5.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由发声体的产生声音,声音在中传播,到
人耳中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从而产生听觉。
6.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7.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8.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以及时听到敌人的马蹄声.对此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上,土地振动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C.土地传声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中
达标练习
9.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马上就听不到铃声了,是因为()
A.手吸收了声音 B.手太用力了
C.手使铃停止了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
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11.如图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则声音的传播可能是由()
A.气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液体→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
1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B.因为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歌唱家唱出的歌声是由的他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13. 站在1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测出的比赛成
绩比真实时间()
A.稍短一些 B.稍长一些
C.没有变化 D.不能确定
14. 将耳朵贴在较长刚制水管一端,在另一端重击一下钢管,可听见三次声音,则()
A.最先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
B.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
C.最先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
D.最先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
15. 将音叉敲响后,放入口中,先不接触牙齿,听听声音,再咬住音叉,听听声音,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响些,是由于固体传声比空气强
B.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弱些,因为那样会阻止音叉的振动
C.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强些,是因为空气传声强
D.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不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空气不能传声
16. 关于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听小骨--大脑
B.听小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C.鼓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D.听觉神经--鼓膜振动--听小骨--大脑
17. 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
B.平时听到别人的谈话声
C.吃饼干时听到的咀嚼声
D.鱼在水中听到岸上的说话声
18.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 秒,据此,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
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米 B.小于34米
C.小于17米 D.大于34米
19.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饮料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8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音量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20. 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获得的信息:
(1);
(2);
(3).
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01m/s,我们的生活会有一些变化.请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振动振动 2. 声波介质气体固体液体真空 3.声速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介质的种类温度 340 4. 反射回声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