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一览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在现代社会,职业危害因素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职业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对从业人员造成伤害或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往往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可能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职业危害的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从业人员产生直接物理影响的因素。
比如:噪音、振动、辐射等。
这些因素在长期接触下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眼睛疲劳等健康问题。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威胁。
例如:有毒气体、化学溶剂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过敏等健康问题。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各种生物体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危害。
例如:细菌、病毒等。
长期接触这些生物体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起从业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的因素。
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职业危害的防控针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
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比如:安装隔音设备、通风系统等。
完善个人防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减少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
加强健康监护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的健康问题。
结语职业危害因素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希望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都能意识到职业危害的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2024年职业病危害总结
2024年职业病危害总结
2024年职业病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放射性危害:随着核能发展的推进,核工业、医疗行业等与辐射相关的工作岗位会增加。
而长期接触辐射可能引发各种职业病,如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等。
此外,核事故的发生也会导致大范围的辐射污染,对从业人员和周边居民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2. 化学物质危害: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有毒化学品的风险增加。
职业病主要包括职业性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作环境中释放出有害气体、粉尘或接触皮肤,对工人的健康造成长期危害。
3. 粉尘危害:一些行业或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粉尘,如石矿加工、建筑施工等。
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矽肺病等。
这些职业病常常难以及时发现,对从业人员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4. 职业性应激和心理疾病: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加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职业性应激和心理疾病在职场中逐渐增多。
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会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生活和工作。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危害,政府和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设备,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职业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从业人员也要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的职业病。
第 1 页共 1 页。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一、物理因素
1. 噪声:高强度噪声、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
2. 振动:机械振动、手持振动工具的长时间使用。
3.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X射线等长期接触。
二、化学因素
1. 毒物:有机毒物(如苯、甲醛)、无机毒物(如重金属、酸
碱等)。
2.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的气体。
3. 高浓度灰尘:煤尘、有害化学物质的尘埃等。
4. 其他化学物质:如有毒有害的溶剂、腐蚀性物质等。
三、生物因素
1. 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2. 有害动植物:如花粉、植物毒素等。
3. 职业性过敏原:如粉尘、动物皮毛、化学物质等。
四、人因因素
1. 高温、低温:长期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
2. 高湿、干燥:长期处于高湿度或干燥环境。
3. 高压、低压:长期处于高压或低压环境。
4. 劳动强度:长期高强度体力劳动。
五、心理因素
1. 长期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2. 职业歧视:长期遭受职业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3. 职业不满意:对当前职业不满意,缺乏工作成就感。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根据不同的危害要素,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是每个企业和组织关注的重点。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文档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描述,以便于企业和组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物理危害因素1.1 机械伤害- 锋利边缘- 尖锐物体- 运动部件- 重物坠落1.2 温度伤害- 高温- 低温- 热辐射1.3 噪声伤害- 持续噪声- 脉冲噪声1.4 振动伤害- 机械振动- 交通振动1.5 辐射伤害-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1.6 运动伤害- 搬运重物- 快速移动- 跌倒二、化学危害因素2.1 有毒气体- 一氧化碳- 硫化氢- 氯气2.2 粉尘- 矿物粉尘- 有机粉尘- 金属粉尘2.3 液体- 油类- 酸碱类- 有机溶剂2.4 固体- 毒物- 腐蚀品- 爆炸品三、生物危害因素3.1 病原体- 细菌- 病毒- 寄生虫3.2 动物- 昆虫- 哺乳动物3.3 植物- 毒植物- 过敏原四、心理危害因素4.1 压力- 工作负荷- 职业发展- 人际关系4.2 情绪- 焦虑- 抑郁- 愤怒4.3 环境- 狭小空间- 噪声- 光照五、人为危害因素5.1 操作失误- 不当操作- 忽视安全规程5.2 违章行为- 违反安全规定- 违反操作规程5.3 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培训不足- 安全投入不足六、环境危害因素6.1 气候条件- 高温- 低温- 湿度6.2 地理位置- 地震带- 洪水易发区- 台风易发区6.3 自然环境-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七、应对措施针对上述危害因素,企业和组织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风险评估: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危害因素。
2. 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 防护设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4.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危害事件。
5. 健康管理: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目录
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目录1. 物理因素- 噪音:高噪音环境,如工厂、机场等。
- 振动:长期接触震动的工作环境,如使用振动工具的操作员。
- 辐射:暴露在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下的职业,如核电站工作人员、医疗放射员等。
- 温度:极高或极低的工作环境,如高温炉工、冷库工作人员等。
- 光线:长期暴露在强光环境下的职业,如焊工、电焊工等。
2.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接触有毒气体或蒸气的工作环境,如化工厂、油田作业等。
- 有毒物质: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如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农药生产工人等。
- 重金属:接触重金属的工作环境,如金属冶炼工人、电子废弃物处理工人等。
- 化学药品:长期接触化学药品的职业,如医院药剂师、化学工厂工人等。
3. 生物因素- 病原体:接触病原体的职业,如医生、护士、养殖业从业人员等。
- 垃圾和污水处理:接触垃圾和污水的工作环境,如垃圾处理工人、污水处理工人等。
- 农药和化肥:长期接触农药和化肥的农民、园艺工人等。
4. 心理因素- 高强度工作: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如金融从业人员、航空管制员等。
- 职业不满意:对工作不满意、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职业。
5. 人体工程学因素- 劳动方式:错误的工作姿势、重复性动作等,如装配线工人、长时间使用电脑的职业等。
- 劳动强度: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如建筑工人、装卸工人等。
6.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暴力、恐吓等社会环境下从事的职业,如警察、保安等。
注意:以上分类目录仅作为参考,具体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以上回答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某加油站职业卫生有害物质检测分析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7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3)6-0160-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3.6.0601加油站概况该加油站成立于2020年4月,营业场所位于某市高速口第二通道东侧。
经营项目包括汽油、柴油(闭杯闪点≤60℃)销售,设备、场地租赁及地磅称重服务,润滑油等。
该加油站具体分为加油区、油罐区、卸油区以及站房区域。
加油区位于场所的中部,为单层罩棚,建筑面积460m 2,内设2台加油机、2个加柴油机、1台CNG 加气机和1台LNG 加气机;油罐区和卸油区位于场所的西北角,卸油处设置了汽油油气回收系统;站房区域位于场所的南侧,双层,建筑面积398.46m 2,内设便利店、值班室、办公室、卫生间、淋浴间、库房等。
目前该加油站职工总数为11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加油工9人;生产班制为两班制,周生产时间7天,全年生产365天,目前年消耗汽油2160t 、柴油360t 。
该加油站运行至今,除LNG 、CNG 加气机暂停使用,其他各种仪器设备运行正常,各设备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正常,未发生职业中毒事故。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接触情况调查2.1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通过对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原辅材料及产品、辅助生产的调查与分析,确定其生产过程、生产环境与劳动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分析。
某加油站职业卫生有害物质检测分析陆阳(安徽建工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31)摘要:为了了解某加油站职业卫生现状以及对该加油站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职业卫生有害物质浓度,对该加油站职业卫生现状进行分析。
发现该加油站所产生的职业卫生有害物质浓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中的要求。
由于加油站的重要性以及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容忽视,所以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危害因素检测、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强化安全意识、保护劳动者的从业健康和安全。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危害范本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危害范本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造成职工受伤、致残、甚至丧生的各种因素。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由于工艺复杂、环境复杂等特点,职业危害较为突出。
本文将从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和人为危害四个方面介绍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职业危害。
首先,物理危害是建筑施工企业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
其中包括震动、噪音、辐射、高温等。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施工工具等都会产生震动,使职工长期暴露在震动环境中易导致职业病。
另外,施工现场的噪音较大,长时间接触噪音环境可能导致职工出现听力下降等职业病。
此外,施工现场常常存在辐射源,如射线、电磁波等,职工长期受辐射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还有施工现场可能存在高温环境,职工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热射病等危险。
其次,化学危害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中的一大职业危害。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使用各种化学物质,如水泥、胶黏剂、油漆等。
然而,这些化学物质中存在着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例如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
长时间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引起职工患上化学性皮炎、中毒等职业病。
应该加强对化学物质的管理和防护措施,降低职工接触这些有害物质的风险。
另外,生物危害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中的一大隐患。
施工现场通常存在着各种生物因素,如有害昆虫、传染病病原体等。
职工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昆虫叮咬、传染病菌感染等危害。
另外,施工现场常常有垃圾、污水等,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生物因素。
因此,施工现场应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卫生管理,有效预防生物危害对职工的伤害。
最后,人为危害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中职业危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为危害主要包括意外伤害、物体打击、坍塌等。
在施工现场,因为工艺复杂、操作不当等原因,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例如,高处坠落、电击等。
此外,施工过程中常有物体从高处掉落,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有可能造成职工受伤。
坍塌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施工预防措施,可能导致工地坍塌事故,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职业危害告知书
职业危害告知书一、职业危害因素1、噪声危害因素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会引起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听力损失在25dB为耳聋标准,26-40dB为轻度耳聋,41-55dB为中度耳聋,56-70dB为重度耳聋,71dB以上为极度耳聋。
2、电焊烟尘危害因素吸入烟尘会引起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发病工龄为15-25年。
3、油漆作业危害因素油漆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苯、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丙酮等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气体。
可吸入,经口和皮肤进入人体,有害健康,大剂量会致人死亡;高浓度会引起瞌睡、眩晕、头痛、心痛、心跳加快、震颤、意识障碍或昏迷等,经口还会引起恶心、肠胃刺激和痉挛等;长期接触会引起贫血、易出血、易感染;严重时会引起白血病和造血器官癌症。
4、电焊弧光危害因素对视觉器官的影响:强烈的电焊弧光对眼睛,会产生急、慢性损伤,会引起眼睛畏光、流泪、疼痛、晶体改变等症状,致使视力减退,重者可导致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或白内障。
对皮肤组织的影响:强烈的电焊弧光对皮肤会产生急、慢性损伤,出现皮肤烧伤感、红肿、发痒、脱皮,形成皮肤红斑病,严重可诱发皮肤癌变。
5、高温作业危害因素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使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还可能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6、粉尘作业危害因素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
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7、高空作业危害因素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神经系统会发出信号,促使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而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暂时性血压增高。
当从高处回到地面上后,紧张心情得到缓解,脉搏、血压才会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在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及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帮助雇主和员工识别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 物理因素:噪音,高噪音环境可能损害听力,引起耳鸣等问题。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震颤综合症等问题。
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对皮肤和眼睛有害。
2. 化学因素:有害化学品,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尘埃,如粉尘、石棉等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3. 生物因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
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可能引起皮肤病、过敏等问题。
4. 心理因素: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5. 其他因素:高温、低温环境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高空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等特殊工作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造成危害。
识别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保障员工健康的第一步。
雇主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危害因素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员工健康监护等,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通过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一、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或威胁。
职业危害的存在是由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在工作场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
二、职业危害的类型1.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直接伤害的物质或因素。
常见的物理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噪声可以引起听力损伤,振动可以导致骨骼和肌肉疾病,辐射可以对人体的细胞造成损伤。
2.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的损害。
常见的化学危害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食入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皮肤、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
3.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或生物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危害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4. 精神危害精神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
常见的精神危害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1. 预防原则预防职业危害的根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即在工作环境设计、劳动组织、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危害源,降低危害的暴露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掌握危害源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源是预防职业危害的第一步。
需要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明确危害源的特点和可能对劳动者造成的伤害。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危害源对劳动者的影响。
例如,对噪声进行隔音处理,加装振动减震设备,优化照明条件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样板
附件1封面:××单位××年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第次)报告编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章)年月日封面内页技术服务机构声明1. ××机构是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许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本着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的原则,承诺对检测结果负责,并对委托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
2.本次检测是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二十条规定对用人单位委托范围内存在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开展检测前调查、样品采集、和各项检测工作,保证调查全面、检测数据真实。
3.本报告检测结果仅对被测地点、对象及当时情况有效。
4.本报告涂改无效,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摘用或更改本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本机构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5.本次检测结果等未经本机构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及商品宣传。
6.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检测结果有疑问,请于报告签发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7.本报告无检测人员、签发人签名,或者存在涂改,或者未加盖本机构公章或部分复制等均视为无效。
封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项目组成员名单封三(本页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彩色影印件)正文: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二、委托范围和检测时间:1.委托范围:2.委托时间:年月日3.检测时间:年月日三、主要原、辅材料、副产品和产品调查:样表主要原辅料及产品表四、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建议采用方框图)五、车间平面和主要设备布置简介1.车间平面布置例表车间平面布置情况一览表2.主要设备布置例表主要设备一览表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调查例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一览表七、检测条件1.检测时气象条件描述:2.检测时生产状态描述:3. 采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例表采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一览表注:采样方式注明定点短时、定点长时、个体采样、仪器直读等4.检测布点:例表检测点设置情况一览表八、检测结果1.接触限值例表检测项目的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2.检测结果例表检测单元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3.检测结果分析:检测结果分析评价,应注重不合格检测点及岗位多因素接触情况的分析。
职业健康宣传材料常见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
职业健康宣传材料常见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亲爱的大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职业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让大家对职业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方法。
希望通过这份宣传材料,能够为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帮助。
物理因素是指空气温度、噪音、辐射、震动等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而高噪音环境则会造成听力损害、睡眠障碍等。
辐射和震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应对这些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在高温环境下,我们应该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之下。
对于高噪音工作环境,要戴上适当的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对于辐射和震动,我们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选择安全可靠的办法来减少危害。
化学因素是指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氨气回收工人易患硫磺酸烟雾中毒,农药生产人员易受到农药的毒害等。
长期接触这些有毒化学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预防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毒性,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面具等。
其次,在操作化学品时,应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到肺部。
生物因素是指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医护人员易受到病原菌和疾病传播的威胁,农业从业者易感染寄生虫等。
接触这些生物因素会引发传染病,损害人体健康。
为了防止生物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健康检测。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中的压力、紧张和冲突等因素对人体心理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心理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参与运动、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液体、固体颗粒和化学物质等,如有机溶剂、毒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微生物,如病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和人际关系等。
1.采样: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进行不同的采样方法,采集空气、水、土壤和工作场所表面等样本。
2.监测:使用适当的监测仪器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分析。
如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
3.数据处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有关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信息。
4.评价:根据国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潜在危害因素:根据采样和监测结果,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因素。
如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
2.实际危害因素:判断潜在危害因素是否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实际影响。
即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3.危害因素程度评价:评价危害因素的程度,包括轻微、中度和重度。
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判断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
4.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暴露情况,评估工人的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碳五石油树脂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知识培训
碳五石油树脂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知识培训
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危害程度预测
1.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价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碳五石油树脂装置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单元)、粉尘(主要来源于造粒、包装)、物理因素(主要来源于机泵等生产设施运行产生的机械动力性噪声;导热油系统、反应用蒸汽产生的高温、配电房存在的工频电场等)。
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生产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览表
装置发生泄漏,检维修,喷漆、保温,更换催化剂时。
员工巡检、生产操作,施工作业和应急救援期间危害因素识别见表2。
表2 异常情况及检维修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碳五石油树脂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详见表3 表3 本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危险源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一览表
具、材料入场
98
周转材料摆放过高,不稳造成坍塌伤人
物体打击
√
99
卸货时,用手搬运不当造成伤害
物体打击
√
100
无避雷设施或失效
雷击
√
101
高处检修作业时,无安全防护设施
高处坠落
√
拌和站
102
检修时未在电闸上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机械伤害
√
103
输送机、料仓下站人
物体打击
√
104
无证操作
机械伤害
√
105
未按操作规程操作
电器线路老化、乱拉乱接电线电源
火灾
√
21
接地、保护、电源线不良
触电
√
22
高温下长时间作业
中暑
√
23 物资搬运、
材料堆放不合理,坍塌、倒塌等
砸伤
√
24
易燃易爆物品防护措施不当
火灾爆炸
√
堆放与存储
25
仓库线路老化、短路、乱拉乱接等
火灾
√
26 堆放与存储
仓库电线绝缘不佳、接地不良等
触电
√
27
仓库内消防器材缺少、过期等
未按规程操作,未严格执行“十不吊”
起重伤害
√
起重机械
116
限位保护器、报警器等安全防护设施失灵
起重伤害
√
117
超负荷起重
起重伤害
√
118
制动器失灵
起重伤害
√
119
车臂下站人
起重伤害
√
120
吊车支护不当
起重伤害
√
起重机械
121
停用时,吊臂未复位
放射科职业危害告知书
放射科职业危害告知书
张春艳同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相关要求,我院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您。
您所在的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若防护不当,该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对您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本岗位,已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职业危害因素采取了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您发放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
根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将对您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指导您正确使用相关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并安排您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您。
您有义务按照我院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单位承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一旦您患上职业病,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您有义务履行以下规定:
1、自觉遵守本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
2、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佩带个人剂量计;
3、积极参加卫生防护知识培训;
4、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
5、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事故应当及时报告用人单位;
6、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用人单位,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编辑doc
若您不恰当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导致本人或他人损害并进而导致单位承担任何支付和补偿责任的,个人要承担相应责任。
本告知书一式两份。
用人单位(章)本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编辑doc。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职业病是由特定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所引起的一种疾病,长期暴露于特定的危害因素下,会导致身体出现不同的病症。
其中化学有害物质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之一,其危害性较强,普及率也较高。
因此,进行化学有害物质检测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学有害物质检测方法1. 空气检测法:主要是对作业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吸附管法、活性炭法、汽相色谱法等。
2. 尘埃检测法:主要是对作业场所颗粒物的尺寸和浓度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滤纸法、薄膜法、电子显微镜法等。
3. 皮肤接触检测法:主要是对接触皮肤的化学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揉搓法、切片法、液滴法等。
4. 尿检测法:主要是对体内代谢产物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尿检、血检等。
二、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分析1. 空气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通过空气检测法对作业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作业场所中化学物质X、Y、Z的浓度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其中,化学物质X的浓度最高,为x mg/m³,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的2倍。
化学物质Y和Z的浓度也较高,分别为y mg/m³和z mg/m³,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的1倍。
这表明,该作业场所中存在明显的化学有害物质超标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低化学物质浓度。
2. 尘埃检测结果通过尘埃检测法对作业场所颗粒物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作业场所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较高,为x mg/m³,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的1倍。
颗粒物主要来自于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尘埃和废弃物等物质。
这表明,该作业场所中存在颗粒物污染风险,需要加强清洁工作和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3. 皮肤接触检测结果通过皮肤接触检测法,对作业人员接触的化学有害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作业人员中有x%的人接触到了化学物质X,其中y%的人发生了过敏反应。
同时,z%的作业人员接触到了化学物质Y,其中w%的人发生了中毒症状。
营养与职业性毒害范本
营养与职业性毒害范本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职业性毒害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职业性毒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有毒物质,或者长期从事某种工作而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而营养在职业性毒害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营养与职业性毒害为主题,探讨一些相关的问题。
一、职业性毒害的类型职业性毒害是指长期工作中暴露在化学或物理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毒害因素,职业性毒害可以分为两大类:化学职业性毒害和物理职业性毒害。
化学职业性毒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化学物质,如有毒气体、有害溶剂等,导致身体产生损害。
常见的化学职业性毒害包括重金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
这些有毒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危害,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物理职业性毒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物理因素,如噪声、辐射等,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比如,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容易导致听力受损,长期在辐射环境下工作容易导致辐射损伤。
二、营养对职业性毒害的影响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预防和治疗职业性毒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维持身体健康,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受到有害物质侵害的风险。
1. 营养对于化学职业性毒害的影响营养与化学职业性毒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合理的营养可以增强身体对有害物质的排解能力,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滞留时间,降低发生中毒的风险。
另一方面,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体内自由基的生成,降低与化学有害物质相关的氧化损伤。
2. 营养对于物理职业性毒害的影响对于物理职业性毒害,营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上。
良好的营养状态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抵抗外界伤害的能力。
同时,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如钙、镁等,可以降低神经系统的敏感度,减少受到噪音、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营养在预防和治疗职业性毒害中的措施1. 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⑵造血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⑵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应急处置
吸入较高浓度蒸气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症状者给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心跳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直接吸入液体者给吸氧,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对症处理。如出现全身症状,需及时处理。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二氧化氮中毒
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救援处理人员戴自己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健康危害
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不易达到急性中毒剂量。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蒸气后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症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并伴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出现眼结膜和咽部充血。直接吸入液体后可出现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及麻醉症状。
职业禁忌证
⑴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溶剂汽油
理化性质
化学式:
主要组分是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
分子量: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具有特殊臭味
沸点:40-200℃
熔点:
相对密度:
蒸气压:
挥发性:
溶解度: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
闪点:-50℃
自然温度:-530℃
爆炸极限:
油水分配系数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放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神经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
健康危害
蒸气可经呼吸道吸收,液体经消化道吸收完全。皮肤可吸收少量。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或口服多量液态苯后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症者可有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尿酚和血苯可增高。亚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后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约经1~2个月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如及早发现,经脱离接触,适当处理,一般预后较原发性再障为好。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呼吸道及眼结膜刺激症状;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二氧化硫,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肺气肿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职业禁忌证
⑴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①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
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⑵造血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⑵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应急处置
急性中毒: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口服者给洗胃。中毒者应卧床静息。对症、支持治疗。可给予葡萄糖醛酸。注意防治脑水肿。心搏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亚急性中毒:脱离接触,对症处理。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可给予小量多次输血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他疗法与内科相同。
一氧化碳
理化性质
分子式:CO,分子量:,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密度、熔点℃,沸点℃,自燃点℃。
健康危害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及轻度意识障碍;中度中毒还可出现面色潮红、多汗及轻(中)度昏迷;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检查可见瞳孔缩小、腱反射迟钝。部分急性中毒患者昏迷苏醒后,经2-30天的假愈期后,出现迟发脑病;部分患者还可表现锥体外系或/和锥体系神经损害。长期接触低浓度CO可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等脑衰弱综合征,此外可引起心肌损害。
二氧化硫
理化性质
溶于水、乙醇。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分子式SO2。分子量。相对密度(0℃)。熔点℃。沸点-10℃。蒸气压(2538mmHg ℃)。在水中溶解度%(25℃)。易溶于甲醇和乙醇;溶于硫酸、乙酸、氯仿和乙醚等。潮湿时,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卤素或卤素相互间形成化合物、硝酸锂、金属乙炔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氯酸钾、氢化钠。
二甲苯
理化性质
二甲苯是由间、邻、对三种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含量最多间二甲苯,由煤焦油分馏而得的通常含间位40~70%、邻位10~15%、对位23%、乙苯6~10%。商业品也可能含少量甲苯、三甲基苯、苯酚、噻吩、吡啶和非芳香烃。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有气味似苯。分子式C8-H10。分子量6。相对密度:(20/4℃)。凝固点℃。沸点135~145℃。闪点25℃(闭杯)。自燃点464℃。蒸气密度。蒸气压(20℃)。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几乎不溶于水,能与无水乙醇、乙醚和许多有机溶剂混溶。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易燃烧。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避免接触强氧化剂。(以上数据以间位、邻、对三种异构体含量总和为80%,乙苯为20%计)。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一览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一览表
危害因素
理化性质、健康危害、职业禁忌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应急处置
苯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易燃液体。分子式C6-H6。分子量。相对密度(20℃)。熔点℃。沸点℃。闪点℃(闭杯)。自燃点℃。蒸气密度。蒸气压℃)。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冰醋酸、丙酮、油混溶。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如五氟化溴、氯气、三氧化铬、高氯酸、硝酰、氧气、臭氧、过氯酸盐、(三氯化铝+过氯酸氟)、(硫酸+高锰酸盐)、过氧化钾、(高氯酸铝+乙酸)、过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不能与乙硼烷共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一氧化碳中毒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安静;及时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作心肺复苏术后送医院;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二氧化氮
理化性质
分子式:NO2,分子量:;熔点:℃,沸点:℃;溶解性:溶于水;外观与性状:黄褐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职业禁忌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间质性肺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手传振动
健康危害
对人体是全身性的影响,长期接触较强的局部振动,可以引起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外周循环功能改变,外周血管发生痉挛,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典型临床表现为振动性白指(VEF)。
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⑵造血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⑵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应急处置
吸入高浓度者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有症状者给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心跳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眼污染液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振动性白指
甲醇
理化性质
无色澄清液体。微有乙醇样气味。易挥发。易流动。燃烧时无烟有蓝色火焰。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混合物。
健康危害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意识混浊等,但很少产生乙醇中毒时的欣快感。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少数严重口服中毒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期可有锥体外系损害或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有的有发音和吞咽困难及锥体束症状。眼部最初表现为眼前黑影、飞雪感、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羞明、幻视等。重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眼科检查可见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少数患者瞳孔缩小。眼底早期可见视乳头充血和视网膜水肿。视神经损害严重者1~2个月左右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野的早期改变是致密的旁中心暗点或中心暗点,晚期则为周边视野缩小。此外,尚可见到纤维柬状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个别患者有色觉障碍。
职业禁忌证
⑴严重慢性皮肤疾患;
⑵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溶剂汽油中毒;
⑵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氮氧化物
理化性质
主要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NO)为无色气体,溶于乙醇、二硫化碳,微溶于水和硫酸,水中溶解度% (20℃)。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在℃温度时为红棕色刺鼻气体;在℃以下时呈暗褐色液体。微溶于水。性质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