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17-18版第8章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本讲复习脉络:
错误!—错误!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回答问题。

1.农业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
区位因

主要方面
变化特

自然因

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
比较稳

社会经
济因素
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政府政策、
科技等
变化较
快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般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2.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农业区位选择都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具体如下表所示: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
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
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
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
的地方
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
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
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
生产

技机械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
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
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
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使单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考向1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判断
(2016·海南地理)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A2。

D3。

A[第1题,该地区地处60°N附近,纬度高,热量不足,故热量是该地区蔬菜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第2题,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老龄化严重,人口呈负增长,劳动力供应不足且成本高,排除A选项;由材料可知,该地区的蔬菜种植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本地的蔬菜种植技术并不先进,排除B选项;由材料可知,2014年以前该地区的蔬菜供应主要依赖进
口,说明本地蔬菜种植的历史并不长,排除C选项;读图可知,该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足,D选项正确.第3题,解答本题要重点关注设问中的关键词“直接目的”。

2014年以前,该地区的蔬菜供应主要依赖进口,2014年起,本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该地区蔬菜供应的对外依赖程度有所降低,故A选项正确。


●考向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015·全国卷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4~5题。

4.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5.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4.D5。

A[第4题,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随着珠三角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增大。

农民用花基、菜基取代桑基、蔗基,生产花卉、蔬菜,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收入,故选D.第5题,城市数量增加,使城郊农业发展较快。

城郊农业深受城市市场的影响,要为城市人口提供大量的花卉、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种桑、种甘蔗显然与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故选A.]
考点二| 农业区位选择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2.主导区位选择
农业生产主导因

“珠三角”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气候(热量)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水源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立体农业地形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市场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技术
图文助记
1.气候与农业区位选择
新疆的哈密瓜品质好的原因是日照时间长利于光合作用,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
累。

2.地形与农业区位选择
一般来说,平原发展种植业、丘陵发展林
果业、山地发展林业、高原发展畜牧业、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农业区位分析与合理选择的方法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③错误!→错误!
④错误!→错误!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考向1 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
(2016·全国乙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1.B 2.C[第1题,从题目材料中“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可知,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故选项B正确。

第2题,根据题目材料可知,庄园经济“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可使现代茶庄园产品更多,效益更高,故选项C正确;因庄园经济是依托知名品牌发展起来的,因此“品牌更多”不是突出优势,故选项A错误;现代茶庄园生产优质产品,产品价格较高,故选项B错误;现代茶庄园是集约化、生态化经营,往往投入更多,故选项D错误。

](2015·重庆高考)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
4.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
3.C4。

A[图中显示了北美五大湖及其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状况.第3题,北美五大湖沿岸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所以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市场.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区域位于休伦湖与伊利湖之间,湖泊对①区域的影响,四个选项说法都对,但夏季气温降低对农作物生长不利,故排除B。

冬季不是该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C、D项排除.①区域的夏季风来自湖面,具有增湿的作用,所以湖泊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增多。

]
●考向2 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分析评价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生长周期短等特点。

内蒙古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出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

(1)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气候条件。

(2)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地形条件。

(3)试分析该区域马铃薯能销往全国的原因。

(4)有观点认为内蒙古应当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解析】第(1)题,从题中可知,马铃薯喜凉爽、耐干旱、生长周期短。

内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冬季寒冷,农业病虫害少。

第(2)题,内蒙古高原地势高,地形开阔,利于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

第(3)题,从交通、市场需求、马铃薯耐储存的特点等角度分析。

第(4)题,赞同与否都可以,理由合理即可。

若赞同,则应从当地地形、气候的优势以及增加农民收入角度分析;若不赞同,则应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

【答案】(1)马铃薯主产区年降水量较少,马铃薯水分含量少,品质好;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冬季寒冷少雨,农业病虫害少;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雨热同期,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2)马铃薯主产区地势较高,地形开阔,可集中连片种植.
(3)马铃薯保鲜期较长,耐储存;该区域有铁路与公路联系全国各地,交通便利;马铃薯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

(4)赞同.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地形、气候条件,形成规模化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或不赞同。

当地位于农牧交界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当退耕还牧。

答题模板
(1)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回答模板

效益影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将带来×××不利影响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农业地域的形成
读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概念:一定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①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②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③区位:气候暖湿,灌溉条件好,地势平坦开阔,
机械化程度高,地广人稀。

2.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的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2)不利影响
不合理
生产强

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不合理生产方式过度放牧和垦殖,引起土地退化、沙化;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
农业技术改革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和土壤受污染
1.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
农业地域是在影响农业的自然、社会、经济及科技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相同。

具体分析如下:
2.混合农业(以墨累-达令盆地为例)(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土壤土壤肥沃
水源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图所示:
●考向1 农业地域的形成特点分析
(2016·河南十校大联考)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2.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水源不足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D.气温较低
[思维流程]
1.B2。

A[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较高,为混合农业。

第2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考向2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2015·重庆高考)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4.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降低D.草原生产量降低
3.B4。

B[图中显示了北美五大湖及其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状况。

第3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由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②地区既发展畜牧业又发展种植业,属于混合农业.第4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主要从事养牛业,养牛业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大,A项错;养牛业会垦殖牧场、破坏森林,故B项正确;养牛业不可能减少入湖泥沙量,C项错;该地属于温带森林带,因此对其“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可能是对草原的破坏,D项错.]
解题技巧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技巧
一般情况下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等。

(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