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学生: 日期: 星期: 时段:
课题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
考点分析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三、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课前预习】
1、叫熔化,熔化要热(填“吸”或“放”)
2、晶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香、蜡烛、玻璃、冰、萘、海波、沥青、金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晶体;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晶体。
4、你体验一下,用手摸0℃的水和0℃的冰,哪一个更冷一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熔化和凝固
根据实验,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经验,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凝固:
举出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呢?
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1)探究冰的熔化实验
观察实验,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杯中冰状态的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
时间/min
温度为止。
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时间/min 冰
温度/℃ 状态
在书上42页画出冰的温度时间图像
归纳:对照图表,你发现冰熔化时,温度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吸热/放热)
(2)探究烛蜡的熔化实验
观察实验,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杯中烛蜡状态的变化,直到烛蜡全部熔化后为止。
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时间/min 蜡烛
温度/℃ 状态
在书上42页画出烛蜡的温度时间图像
归纳:对照图表,你发现烛蜡熔化时,温度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吸热/放热) 归纳小结:冰、烛蜡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固体 不同点 相同点 冰 烛蜡
总结: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_________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一类固体叫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_______叫熔点。
另一类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归纳小结:(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非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2)晶体熔化条件: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三、介绍几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 常见的非晶体有: 四、介绍几种物质的熔点: 〖要点归纳〗
1、 物质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熔化。
熔化过程 热(填“吸”或“放”)
2、 晶体有________,非晶体_______(有/没有)熔点。
3、晶体熔化特点: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非晶体熔化特点: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4、 晶体熔化条件: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5、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有哪些 〖当堂反馈〗
时间/min
温度
1、物体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变化需吸、放热,条件与汽化相同的应是,此过程物质由态变为态。
2、如下图所示,属于晶体的熔化图线的是()
3、右上图是冰
吸热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图
象,试根据图象回答:冰的起始温度是,刚开始加热最初5min内冰为态,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min,此过程物质的状态是共存,到达20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
4、用冰冷却比水好,这是由于()
A 冰比水冷 B冰是固体使用方便 C 冰比水传热快 D冰熔化时要吸热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P22-23
三、熔化和凝固(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课前预习】
1、叫凝固,凝固要热(填“吸”或“放”)。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相同/不同)。
3、在寒冷的北方,气温常常在零下50℃,为什么不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4、你知道改变冰的熔点的方法吗?下了雪的路面,为了使雪尽快的熔化,人们在雪地里洒盐,你知道其中
的道理吗?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研究凝固过程
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请联系熔化过程的学习来推导凝固过程的特点。
凝固点:
讨论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液体不同点相同点有无凝固点熔融状态的晶体
熔融状态的非晶体
根据前面对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研究,做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温度/℃温度/℃
凝固特点和条件。
(1)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
晶体:
非晶体:
(2)晶体凝固条件:
(3)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关系:
二、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自主阅读课本,了解其应用。
〖要点归纳〗
1、物质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凝固。
凝固过程热(填“吸”或“放”)
2、晶体有________,非晶体_______(有/没有)熔点。
3、晶体凝固特点: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非晶体凝固特点: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4、晶体凝固条件: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当堂反馈〗
1、物体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变化需吸、放热,条件与液化相同的应是,此过程物质由态
变为态。
2、如图所示,属于晶体的如图所示,属于晶体的凝固图线的是()
3、焊锡来焊接无线电零件时,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图线应是()
4、冬天司机把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装入发动机的水箱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使水沸点降低容易汽化吸热
B 使水熔点降低不容易熔化
C 使水熔点降低不容易凝固D使水的导热性加强容易散热
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在时需要热而使菜窖里的空气的温度不
致,使菜冻坏。
四、升华和凝华
1. __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
升华过程热(填“吸”或“放”),
凝华过程热(填“吸”或“放”)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露是____态,它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4.雪是____态.霜是_____态,它是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冰花是____态,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冰花在窗玻璃的_____侧。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演示碘锤实验,观察,回答:
实验中给碘加热,碘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
冷却时,碘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
2、介绍升华和凝华概念
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升华,这个过程____热。
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华,这个过程____热。
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介绍人工降雨
学生阅读书上生活物理社会
〖要点归纳〗
1、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升华,这个过程____热。
2、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华,这个过程____热。
〖当堂反馈〗
1、樟脑丸消失了是_________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________现象。
2、干冰升华时会看见周围有_______,它是干冰升华_______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水滴.舞台上的烟雾就是这样形成的
3、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窗子常在玻璃________面出现一层冰花,这是_______现象,要____热。
4、放在箱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_______,在这各过程中要_________。
5、做碘升华实验要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这说明升华需要________;冷却后在玻璃内表面看到了晶体,这是__________凝华而成的,这个过程要____热。
6、在人工降雨时,向高空撒下干冰,由于干冰_________而_____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下落时_____热_________而成小水珠。
落到地面上成了雨。
7、普通电灯泡用久了会看到灯丝变细,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在灯丝变细的同时看到灯泡玻璃发黑,这是________现象。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P25-26
五、水循环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课前预习】
1、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云是由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
雨是由小冰晶______而来的,它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雪是由小水滴_______形成的,它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所以下雪时不是太冷就是这个道理。
雾和露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它们是放热过程。
樟脑丸消失了是_______现象。
窗户上的冰花是由屋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它在玻璃的____侧表面上。
4、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和_______,它们是___热过程。
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和_______,它们是
___热过程。
5、自然界中不少高山冰川就是大江、大河的____________,河流及渗入土壤、植物中的水分会通过_________升腾到空气中成____________。
当高空遇冷时,空气中的__________液化成________或_________成小冰晶,到一定程度后又降落回地面,这就是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致过程。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认识水循环
1、学生自主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 上升的水有:冰山上的积雪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② 云的形成: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 成小水滴,有的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_成小冰晶。
③ 流入江河中的水有: 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向地面降落,形成雨;由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形成的雪,降落到高山、地面和高山上的积雪_______后变成水共同汇入江河 2、指导学生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思考、讨论,分析其能量变化:
归纳小结:吸热的物体—能量________; 放热的物体—能量________ 二、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 〖要点归纳〗
〖当堂反馈〗 1.关于冰山上的积雪,说法正确的是( )
A.积雪只能熔化成水,流入江河湖海
B.积雪只能升华成水蒸气散布在空中
C.积雪既能熔化成水,也能升华成水蒸气
D.积雪变成水蒸气只能先熔化再汽化 2.下列物态变化中,全部需要放热条件的是( ) A .汽化、熔化、升华 B .液化、熔化、凝固
C .液化、凝固、升华
D .液化、凝固、凝华
3.某种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增加了。
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可能正在汽化 B .该物质一定正在熔化
C .该物质可能正在凝华
D .物质只要发生变化,能量都会增加
4.塔里木河等内河流的断水期变得越来越长,你认为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 ) A .雪山上的雪越来越少 B .人类无节制使用及破坏两岸植被 C .河底出现了大漏洞 D .雪山熔化的雪水从另外河道流走了
5.目前很多城市内的河流逐渐变黑变臭,下述各原因中,不可能造成此后果的原因是( ) A .生活垃圾污染 B .工厂废水污染C .鱼儿太多污染 D .河道被堵塞不通 6.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我国西部地区,对农作物灌溉最适宜的方法是( ) A .浇灌 B 喷灌 C 滴灌 D 三种方式都可以
7.云、雾、雨、冰、雪、霜、雹都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并在水循环运动中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状态。
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地球表面。
江、河、湖、海中的水,潮湿的土壤,动、植物中的水分,时刻被_________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
冰山上的积雪,虽然温度远低于0℃,但也在缓慢地__________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进
(①) (②) (④)
(⑤)
(吸热) (放热)
(⑥)
(③
入大气后,有的_______形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_形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__小冰晶。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小冰晶下落形成雪。
温度较高时冰晶还会________变成小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8.如图3-5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它们被上升的气流托起,这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断变成水蒸气再凝华到小冰晶上,有的小水滴也会变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
如果温度高于0℃,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此写出上文四个画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五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学生归纳总结:
1:这堂课你掌握了什么?
答:。
三、本次课后作业: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
教师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___________
龙文教育教务处
1.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体从、叫做熔化,物质从叫做凝固.
2.固体分和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 .
4.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固体的熔点为。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 .
(3)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分钟
5.水银的熔点是-39℃,则它在-42℃时一定呈态.
6.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升高,一定吸热
D.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
7.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密度较水银小
D.对温度变化敏感
8.纯铁的熔点为1535℃,如果液态铁中存在有固态铁块,则此时()
A.液态铁和固态铁的温度都是1535℃
B.液态铁的温度高于1535℃
C.液态铁的温度低于1535℃
D.固态铁的温度低于液态铁的温度
9.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
10.物体吸热之后()
A.温度一定升高
B.晶体温度不变
C.非晶体温度不变
D.温度不一定改变
1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
12.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入几桶水,可以保证窖内温度不至于太低为什么?
试卷答案:
1.固态液态气态固态变化为液态液态变化为固态 2.晶体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3.吸收保持不变吸收不断升高 4.(1)-5℃ 0℃(2)冰(3)冰水共存 4 5.固 6—10.C A A D D 11.熔化吸热 12.水凝固放热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
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一同学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
当这种物质的温度达到36℃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42℃、45℃、48℃、48℃、48℃、51℃、54℃、57℃这种物质是:______体,这种物质是:________。
4、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6、有甲、乙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______乙盆水的温度。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2、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3、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4、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B、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
C、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D、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5、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酒精的熔点高
B、酒精的沸点低
C、酒精的凝固点低
D、酒精可染成红色
6、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7、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变成糖水
8、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9、纯净的48℃的海波是:()
A、液态
B、固态
C、固液混合
D、以上状态都可能
10、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三、实验探究题:(第1题12分,第2题9分,第3题9分,共30分)
1、下表是做海波熔化实验的记录数据,试根据记录回答问题:
⑴海波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___;
⑵t=2min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表中第____min的数据有误,正确的记录应该为____℃;
⑶海波在整个融化过程中只用了____min。
2、某故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体,然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记录开始冷却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表。
在测量温度时,由于疏忽,可能有个别的温度值读错了。
如果你认为有,请把它纠正过来,然后在坐标上作出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回答:该物体是不是晶体?你的依据是什么?
四、应用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有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30℃的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将这种材料掺入水泥中制作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为什么说“无论外界气温如何,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
一、填空题
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___有关.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要____热;它的相反过程叫________,要____热.
3.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二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
__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__.同种物质的
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相同的,
5.海波、水晶、玻璃、蜂蜡、石英等物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晶体,___________
____是非晶体.
6.铝的熔点是660℃,当铝的温度是660℃时,铝的状态可能是
7.现有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全
部熔化前,则甲盆水的温度_________乙盆水的温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古代阿房宫大殿内的部分支柱是空心的,夏天在空心柱内放入大冰块就能使宫殿内格外
凉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9.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
10.奈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人水中变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加热下变成液态玻璃
12.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可染成红色
B.酒精的熔点高
C.酒精的沸点低
D.酒精的凝固点低
13.水结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小
C.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D.水的温度是0℃,周围温度低于0℃
14.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R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
C.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
1、固体物质分成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有熔点, _____没有熔点。
2、冰的熔点是__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__。
3、在冰、石蜡、萘、沥青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晶体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6、把冰水混合物拿到0℃的房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
B、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C、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7、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A、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并存 D. 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熔点相同;
B、一小块铜和一小块铝的熔点相同;
C、一小块铜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一小块铝和一大块铝的凝固点相同。
9、对冰水混合物均匀加热,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温度才能升高。
10、常温下能看到冰化为水,而看不到铝块化为铝水,是因为:()
A、冰块比铝块硬
B、铝块比冰块硬
C、冰的熔点比铝的熔点更接近常温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火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的熔化,在熔解的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
12、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晶体:()
A、冰
B、食盐
C、海波
D、松香
13、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14、将0℃的冰投入0℃的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周围空气是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冰的数量增多
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5、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加热时
间(分)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温度
(℃)
则由上表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_,开始加热10分钟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3)在下图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6.如图4-3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
(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__________,BC段表示的是
____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___________保持
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__________。
CD段表示的
是_______,DE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EF段表示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锡必须向外
___________,FG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_________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9—12分钟内锡处于________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
17、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1、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
A. 升华
B. 凝固
C. 凝华
D. 液化
2、湿衣服挂到-20℃的室外, 结冰后会逐渐变干, 原因是发生了()
A. 蒸发
B. 升华
C. 凝华
D. 凝固
3、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的是()
A.液化和凝华
B.熔化和汽化
C.凝固和升华
D.凝固和熔化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只有在0℃以上才能汽化
B.升华实际上包括熔化和汽化两个过程
C.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来的“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
D.0℃的冰比0℃的水要冷,也就是它们的冷热程度不同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冰棍周围冒“白气”
B.玻璃窗上结的冰花
C.冰冻的衣服上的冰没融化也会变干
D.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不见了
6、人工降雨常利用“干冰”,其原因是()
A.干冰在空气中可熔化成水
B.干冰升华成水蒸汽后液化成水珠
C.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汽凝华成冰晶,冰晶下落熔化成水
D.以上原因都有
7、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的内壁会发黑,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凝固B.升华和凝华C.汽化和凝固D.熔化和凝华
8、用久了的电灯泡中的钨丝变细和灯泡壁上变黑的原因是()
A.钨丝熔化了B.钨丝蒸发了C.钨丝液化了D.钨丝升华和凝华了
二、填空题:
9、为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可在食品周围放上一些干冰,利用干冰________使食品保持低温.
10、为了防止运输中的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________吸热来降温.
11、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但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干,这是________现象.
12、放在衣物中的樟脑精,一段时间以后不见了,这是________现象.深秋,有时清晨在地面上会出现白霜,这是________现象.
13、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做升华,这个过程物质要________热.
14、物质由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
15、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现象叫升华,物质升华时________热;相反过程叫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