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
版必修3(含解析)
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
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
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答案C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中,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解析汉初由于经济衰退,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
而材
料就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
答案D
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解析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统治者“失德”,老天爷就会降灾害以示
惩诫,这导致西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故选D项。
答案D
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
想的表
现是
(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解析A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思想,B项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C
项体现了董仲舒“三纲”思想,D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D
5.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
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
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西汉儒学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的理解,A、C选项不符史实,
D是影响。
儒学所以成为正统思想,是因为其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故
选B。
答案B
6.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
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
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
D.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解析材料主张灭绝与孔子思想不同的其他学说,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思想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7.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在董仲舒下列言论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解析“天人感应”学说的含义为天与人相通,天可以根据人的不同行为作
出相应的反
应。
选项B体现民、君与天之间的关系。
答案B
8.《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 )。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表法里
解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了正统,但要注意经过董仲舒改
造的儒家思想是糅合法、阴阳家等的思想,故汉武帝之后的治国思想实质儒法结合,外
儒内法。
答案D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秦朝之后建立汉朝,汉初以道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
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
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
10.“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了一次致
命的打击”一句分析,郭沫若的这一说法批判了焚书和思想专制。
答案C
11.(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但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
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
最后,孔子为他在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材料二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是道家学说。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可以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材料三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
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教义”的原因所在。
(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互相补充,满足中国人
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3分)
(3)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说明其为什么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其实践效
果如何?为什么说“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5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第(1)问,孔子学说最终成为
官方教义的原因直接从材料中提取;第(2)问从儒家和道家思想比较的角度回答;第(3)
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1)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
(2)儒家提倡“仁”“礼”“以德治民”,主张“学而优则仕”;道家强调
“无为而治”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
(3)采纳: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
效果:一方面秦以法家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另一方面,秦短命而亡,使法家信誉扫地。
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而加强中央集权却是法
家的主张,因而形成了“外儒内法”,所以说是法家的胜利。
K)27527 6B87 殇34756 87C4 蟄23062 5A16 娖>40560 9E70 鹰k@27443 6B33 欳B
33778 83F2 菲33863 8447 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