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 性 污 泥 资 源 化

合集下载

国家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3-活性污泥法

国家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3-活性污泥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第四章、污水的生物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反应机理 2、理解活性污泥法的重要概念与指标参数:如活性 污泥、剩余污泥、MLSS、MLVSS、SV、SVI、Qc、 容积负荷、污泥产率等。 3、理解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 4、掌握活性污泥的工艺技术或运行方式; 5、掌握曝气理论。 6、熟练掌握活性污泥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时间安排 20h(其中机动2h)
7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捕食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是水质稳 定的标志。因而利用镜检生物相评价活性污泥质量与污水处 理的质量。
• 思考题:后生动物的出现反映了处理水质较好,因此能否说 明出水氨氮较低,氨氮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硝化?
③微生物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
a、微生物增值: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曝气池内微生物的增殖规 律与纯菌种的增殖规律相同,即停滞期(适应期),对数期, 静止期(也减速增殖期)和衰亡期(内源呼吸期)。
③泥龄(Sludge age)Qc: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活性污泥在 曝气池的平均停留时间,即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 放污泥量之比,用公式表示:θc=VX/⊿X=VX/QwXr 。式中: ⊿X为曝气池内每日增长的活性污泥量,即要排放的活性污泥 量。
Qw为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 Xr为剩余污泥浓度。其与SVI的关系为(Xr) max=106 /SVI • Qc是活性污混处理系统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在理论上也 具重要意义。因为不同泥龄代表不同微生物的组成,泥龄越 长,微生物世代长,则微生物增殖慢,但其个体大;反之, 增长速度快,个体小,出水水质相对差。 Qc长短与工艺组合 密切相关,不同的工艺微生物的组合、比例、个体特征有所 不同。污水处理就是通过控制泥龄或排泥,优选或驯化微生 物的组合,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污泥性质分析方法

污泥性质分析方法

1 SOUR比耗氧速率(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 SOUR)根据MLVSS、测定时间t 和溶解氧变化率计算。

测定异养菌和自养菌的耗氧速率,通过外加葡萄糖(COD500mg/L)、淀粉(COD 500mg/L)、NH4CI (20mgN/L八和NaNO2(2OmgN/L)。

而内源呼吸速率则没有外加基质。

25摄氏度采用污淀好氧速帯(OUR)曲养测迄方沐刃河泥总好轲連華和污泥疗机分解活性以及污诧殆忆活性罐厅测定.该方■法苗先洲定祜性污泥的总好氟速率,计算得到涉性汚泥的总活性・然后通过请加硝化反应的抑制剂|使污泥的硝化过荐受到抑制,此时滇定的活性污泥的好氧速率即为活性污泥氧化有机物的活性,而二爲Z羌即为括性污泥的硝化活性.试验采用的抑制剂是和ATU (丙烯酸晞W.NaC103迅連对硝优辎菌产生抑制作用* ATU则会迅速抑制亚昭酸鈿菌的活性.污鳳活性测定的关键罐测定活性再泥混合液在份解茲质的过程中溶解輒的变化.活性测定的试捡装甘由三部分构成.磁力搅拌器* WX仪、反应瓶.其中反应趙的体枳是事先经过校正的.反应粗的瓶L1与溶解氧仪之间需保证良好的厳闭特性.磯力搅样器用于保证再泥混合液与基质艮好的混和与反应。

测定步骤;(1) 首先.取一左慑的污泥样品于离心瓶中,潼于离心机进抒浣水分离”再取去离于朮对分离的刊泥闽泡,苒次置于由心机中分离"以确保除去原来疑国的熹质・(2) 按耳奘需要达到的浓厦在反俺脱内』II入相应的基质涪液到规定的体枳.臬腕组拔应尽址与进水水處相接近.本试验中的基质为过总掉人颗粒物质后灭茵的朱活污水*加入基風N 前应对基质进行曜气,一股以瀋#m木平达到Smg/L为宜.(3) 傑石将落解氣探头置入锥形瓶内.井使推形瓶口密押好,开始计时,并同时记录溶解氧随时刨的变化.此时得到的好软逮率即污宛的总好(4) 当溶解氧降到左右时,tdAiOmM (2Jlg/L)的NaClO5 W抑制晞战细歯的活性.然后"弭次测量溶解氧昭时间的变化口污泥总好氧活性与谨好氧速率Z整即为污泥的硝腰细菌的好氧活性。

四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类型

四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类型
作用,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接纳的仅是浓度较高的回流 污泥,其曝气完成稳定作用。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是小的, 建筑费用较低; b. 二沉池排出的活性污泥含有很多未氧化的有机物,运行费用 低。 2)主要缺点: a. 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BOD去除率在85%~90%; b. 适合处理含悬浮物和胶体物较多的废水,对溶解性有机物含 量较高的废水,处理效果更差。
常低,剩余污泥少(△X)且稳定,污泥无需再进行专门处理——污
水、污泥综合处理设备;
b. 处理出水水质稳定性较好和出水水质好,对废水冲击负荷有较强的 适应性;
2)主要缺点:
a.曝气时间较长,曝气池容积较大,占地面积大;
b.建设费用和用于曝气的电耗很高;
• 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处理对处理水质要求较高,且不宜采用污泥处理技术的小城 镇污水处理系统,水量一般在1000m3/d以下。
➢ 活性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在曝气池内经历了吸附 阶段和代谢阶段的完整过程。
•需氧量

一、传统(普通)活性污泥法
2.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供氧速率与需氧速率关系
• 供氧速率
• 需氧速率曲线
曝气池长
•普通活性污泥法沿池长的供氧是度均匀的

3.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 主要优点:
a. 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0~95%,出水水质好; b. 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
•空
•本工艺开创于70年代

➢一般平面呈圆形,直径约
16m,深度为50100m。
➢井中间设隔墙将井一分为二或
在井中心设内井筒,将井分为
内、外两部分。
➢在深井中可利用空气作为动力
,促使液流循环。

污泥消化原理简介

污泥消化原理简介

污泥消化原理简介污泥消化原理简介通常指废水处理中所产生污泥的厌氧生物处理。

即污泥中的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被细菌降解为以甲烷为主的污泥气和稳定的污泥,下面为大家带来污泥消化原理简介,快来看看吧。

剩余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菌,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有机物将会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发臭,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且病原体将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污泥在脱水前通常要进行稳定处理,稳定污泥的常用方法是消化法,消化有好氧消化和厌氧消化。

1.污泥好氧消化⑴污泥好氧消化实际是活性污泥法的继续,在消化过程中,有机污泥经氧化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氨以及氢等气体产物。

⑵好氧消化分类好氧消化过程分为普通好氧消化和自热高温好氧消化两类。

⑶好氧消化池构造上一般包括好氧消化室、泥液分离室、消化污泥排除管和曝气系统。

好氧消化法的操作较灵活,可以间歇运行操作,也可连续运行。

⑷好氧消化的优缺点优点:污泥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程度高;清液BOD浓度低,消化污泥量少,无臭、稳定、易脱水,处置方便;消化污泥的肥分高,易被植物吸收;好氧消化池运行管理方便简单,构筑物基建费用低等。

因此,特别适合于中小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

缺点:运行能耗多,运行费用高;不能回收沼气;因好氧消化不加热,所以污泥有机物分解程度随温度波动大;消化后的污泥进行重力浓缩时,上清液SS浓度高等。

2.污泥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将污泥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使污泥得到稳定。

⑴原理污泥厌氧消化的过程极其复杂,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二氧化碳及氢等。

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氧化碳和乙酸,参与的微生物是产氢产乙酸菌以及同型乙酸菌。

第三阶段是通过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对乙酸脱羧产生甲烷,参与的微生物是甲烷菌,属于绝对的厌氧菌,主要代谢产物是甲烷。

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活性污泥性能指标1、污泥浓度:污泥浓度指标有混合液悬浮固体(指生物反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的悬浮固体浓度,以MLSS (mg/L )表示,工程上往往以MLSS 作为间接计量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用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可避免污泥中惰性物质的影响,必用MLSS 更能反映污泥的活性)两种表示方法。

2、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指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1000mL 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 后,沉降污泥与原混合污泥的体积比(%)。

活性污泥在静置30min 后,一般可接近达到最大密度,因此可以反映生物反应池正常运行的污泥数量、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

3、污泥指数:可分为污泥体积指数(SVI )和污泥密度指数(SDI )污泥体积指数即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静置30min 后,每克污泥所占的体积(mL ),即MLSSSV SVI 610=,SVI 指能够较好的评价污泥的絮凝性能和沉降性能,如SVI 较高,表示SV 值较大,沉降性能较差;如SVI 较小,污泥颗粒密实,污泥无机化程度高,沉降性好。

一般认为,SVI<100,污泥沉降性能好,吸附性能差,泥水分离好;100<SVI<200,污泥沉降性能一般,吸附性能一般,泥水分离一般;SVI>200,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吸附性能好,泥水分离差,可以判定活性污泥结构松散,有发生污泥膨胀的迹象;当SVI<50时,可以判定活性污泥出现污泥老化的可能性比较大。

SVI 大小和水质有关,当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时,正常的SVI 值偏高,而当无机物含量高时,正常的SVI 值可能偏低。

影响SVI 的因素还有温度、污泥负荷等。

污泥密度指数SVISV MLSS SDI 610==。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重要的一种处理方法,也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指在人工供氧的条件下,通过悬浮在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与废水的接触,以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或某种特定物质的处理方法。

在这里,活性污泥是废水净化的主体。

所谓活性污泥,是指充满了大量微生物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絮状泥粒。

它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强烈的吸附和氧化能力,沉降性能良好。

活性污泥生长的好坏,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而活性污泥性能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为此。

水质净化厂的工作人员经常要通过观察和测定活性污泥的工作状况,从而预测处理出水的好坏。

本实验的目的:(1)了解评价活性污泥性能的四项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SV、SVI、MLSS、MLVSS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和污泥龄等。

本实验讨论前面的4项。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

它表示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由活性细胞(Ma),内源呼吸残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e)、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物(Mi)和入流水中的无机物(Mii)4部分组成。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由MLSS中的前三项组成。

活性污泥净化废水靠的活性细胞(Ma),当MLSS一定时,Ma越高,表明污泥的活性越好,反之越差。

MLVSS不包括无机部分(Mii),所以用其来表示活性污泥的活性数量上比MLSS为好,但它还不真正代表活性污泥微生物(Ma)的量。

但测定方法简单易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相对的生物量,因此广泛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

对于生活污水和以生活污水为主体的城市污水,MLVSS与MLSS的比值在0.75左右。

污泥概述

污泥概述

污泥概述一、污泥的定义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

二、污泥的构成污泥也是一种成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一般由一种由有水、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以及重金属等组成。

来源不同的污泥构成成分也有较大差异。

三、污泥的产生1、废水的处理是由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组成的:(1)沉淀(使用或不使用化学絮凝剂)、过滤、滤清(2)通过微生物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产生有机复合物(3)生化脱氮和脱磷(4)消化处理并产生沼气2、在废水净化过程中,废水中的污染物经生化降解集中去除。

生物处理可将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水和气体(好氧处理产生CO2`O2,厌氧处理产生CH4为住的气体),金属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则不能处理而集中到污泥中。

3、污水中的污染物和营养成分在大量繁殖的细菌作用下,在化学药剂的作用下形成聚集,逐渐增大的团粒结构最终在水中沉淀下来,形成污泥。

污泥是经各级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固形物,是污水处理厂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四、污泥的分类1、市政污泥,主要指来自污水厂的污泥,这是数量最大的一类污泥。

此外,自来水厂的污泥也来自市政设施,可以归入这一类。

2、管网污泥,来自排水收集系统的污泥。

3、河湖淤泥,来自江河、湖泊的淤泥。

4、工业污泥,来自各种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固体与水、油、化学污染、有机质的混合物。

在非特指环境下,污泥一般指市政排水污泥。

另外按照污泥从污水中分离的过程,又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1)按来源分污泥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给水污泥。

2)按处理方法和分离过程分污泥可分为以下几类:1、初沉污泥:是一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也就是在初沉池中沉淀下来的污泥。

含水率一般为96%——98%。

2、剩余污泥:指生化处理等二级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污泥,含水率一般为99.2%以上。

3、消化污泥:是指初沉污泥、剩余污泥经消化处理后达到稳定、无害化的污泥,其中的有机物大部分被消化分解,因而不易腐败,同时污泥中的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被杀灭。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学习组长:杨家贵
学习成员:何荣贵杨军唐晓琼牛永丽李娟学习时间:2012年4月20日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二、污泥培养与驯化各阶段运行周期
考虑到工程调试期紧,由于直接进行污泥培养需要的时间较长,故采用接种培养。

对于一座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好养活性污泥法系统,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工作。

培养与驯化工作主要分为三阶段:活性污泥接种培养阶段、活性污泥驯化阶段、满负荷稳定运行阶段。

(一)活性污泥接种培养阶段。

污泥处理处置的国家政策

污泥处理处置的国家政策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污泥处理处置的通知的摘要1、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出全面部署。

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抓紧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花大力气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2、污泥处理处置,综合分析本地区污泥泥质特征、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全面统筹,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目标、技术路线、重点任务、设施布局及保障措施等要求。

3、污泥处理处置以“资源化、无害化、节能降耗和低碳环保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

4、确定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具体技术方案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综合分析评价各方案的经济性、环境影响和碳减排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技术,确定合理可行的工程建设方案。

5、各地要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明确目标,提出融资策略和保障措施,确保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6、运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导则和操作指南,保证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安全稳定运行;7、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在部门推荐和地方上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备选项目的基础上,选择一批技术工艺和治理效果等方面具有典型性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进行示范。

组织专家对项目的环保效果、技术经济可行性、节能降耗、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示范效果好、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并在行业内具有较好推广前景的处理处置装置和工艺,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推广。

二、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摘要1、污水处理厂应对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含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和混合污泥)承担处理处置责任,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主要负责人是污泥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

河流与湖泊淤泥的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河流与湖泊淤泥的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河流与湖泊淤泥的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河流、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 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

湖泊不仅具有调蓄洪涝、引水灌溉、饮用水源地、交通运输、发电、水产养殖和景观旅游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

自20 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双重胁迫的共同作用下, 其功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湖泊大面积的萎缩乃至消失, 贮水量相应骤减,湖泊水质不断恶化,湖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主要表现在:(1)湖泊萎缩与干涸, 水面积锐减以处于新疆北部的艾比湖为例:在20 世纪40 年代, 湖面面积为1200km2 , 贮水量30.0x108m3。

到1950年,湖泊面积尚有1070km2 ,到了20世纪80年代面积急剧缩小到500km2 ,贮水量也相应减少到7.0x108m3。

(2)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加剧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I〜III类、W〜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七大水系的121个省界断面中,1〜I类、W〜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9%和29.8%。

污染较重的为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

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和39个大中型水库湖库的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51.3%;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水库有12座,占调查水库总数的30%(见表1)。

表1 中国主要湖泊和水库营养状况分类结果统计指标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湖泊数量(个)95567占调查湖泊数(%) 6.9041.9051.20湖泊面积(km2)5477.8016525.7011029.90占湖泊的总面积(%)16.6050.033.4水库数量(个)101712占调查水库数(%)25.6043.6030.80水库容积(X105m3)37.36546.1073.94占设置库容(%) 5.7083.1011.20根据全国水环境监测网2000 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全国九大流域片的700多条河流的11.4万km河长中,1类水占4.9%,11类水占24.0%,m类水占29.8%,W类水占16.1%,V类水占8.1%,劣V类水占17.1%。

河湖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与研究

河湖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与研究

河湖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与研究◎ 张小婧 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摘 要:河湖清淤工程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如何对河湖清淤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河湖清淤底泥的组成成分,分析探讨了近年河湖清淤底泥的利用场景及其利用关键技术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有关解决方案,旨在为河湖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河湖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建筑材料1.引言清淤是指对河湖内淤积的泥沙、杂物进行疏浚清理,以恢复河湖的自净能力和自然水位,减轻洪涝灾害的危害。

传统的河湖清淤底泥处置方式一般是填埋堆放和海洋倾倒,然而填埋堆放会占用土地资源、且可能导致二次污染和土壤污染,海洋倾倒成本高且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采用更科学和可持续的底泥处理方式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

本文基于河湖清淤底泥的组成成分,探讨了近年河湖清淤底泥的应用场景及其利用关键技术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有关解决方案,旨在为河湖清淤底泥资源化的有效利用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2.河湖清淤底泥的组成成分河湖清淤底泥的组成成分因地区和水体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它们主要由有机物质、矿物质、水和其他物质组成。

2.1有机物质河湖清淤底泥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骸、粪便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水体中长时间存在,逐渐降解成更小的分子,变成可溶性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此外,底泥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有机物质,如酚类、松香、石油类化合物等。

这些有机物质是河湖底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水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为细菌提供营养,也可以成为氧化的原料,从而消耗过剩的氧气,也为底泥在农业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能。

2.2矿物质底泥中的矿物质主要包括泥土、石块、沙子、泥炭等,它们通常来自周围环境的沉积物或者是沉淀物,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三氧化二铁等,这些成分与黏土、陶粒等建筑原材料化学成分相近,因此清淤底泥在建筑材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 PPT

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 PPT

1、污泥的分类 、性质及主要指标
来源
栅渣
沉砂池沉渣
垃圾和无机沉渣为主 富含有机物,容易 腐化、破坏环境, 必须妥善处置
初沉池污泥 二沉池生物污泥
降低含水率,使其变流态为固态, 同时减少数量 处理目的
稳定有机物,使其不易腐化,避免 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 性质 表征 参数
含水率与含 固率 挥发性固体 污泥中的有 毒有害物质 污泥的脱水 性能
脱水方法
浓缩法 自然干化法 机械脱水法 机械脱水法 机械脱水法 机械脱水法 干燥法 干燥法
脱水装置
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 干化场、晒砂场 真空吸滤法 压滤法 滚压法 离心法 真空转鼓 板框压滤机 带式压滤机 离心机 加热干燥设备 焚烧设备
脱水后含水率
95~97% 70~80% 60~80% 45~80% 78~86% 80~85% 10~40% 0~10%
含水率与含 固率 污泥 性质 表征 参数 挥发性固体
和灰分 污泥中的有 毒有害物质
污泥的脱水 性能
重金属约50%转移到污泥中,污泥 作为肥料,重金属离子含量应不超 过“农用污泥标准”GB4284-84
用比阻(r) 评价
2、污泥中的水分及其对污泥处理的影响
1) 污泥中的水分
存在于污泥颗粒间隙中的水,称为 间隙水或游离水,约占污泥水分的 70 % (1) 间隙水: 左右。这部分水一般借助外力可与泥粒 分离。通过浓缩、脱水技术去除。
95
96 97 98
1.0
0.9 0.8 0.7
1.1
1.0 0.9 0.8
存在于污泥颗粒间的毛细管中,称 (2) 毛细水: 为毛细水,约占污泥水分的20%左右。 很难分离出来,通过干燥技术分离。 (3) 附着水 内部水: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选择原则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选择原则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选择原则1.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所依循的原则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要求是对环境无害。

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要求,参考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应符合“安全环保、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因地制宜、稳妥可靠”的原则。

(1)安全环保(无害化)是污泥处理处置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污泥中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在进行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对所选择的处理处置方式,根据必须要达到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法规所规定的污染控制标准,在处理处置前要对方案技术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确保公众健康与环境安全。

所以要对污泥的处理处置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

(2)循环利用(资源化)是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

污泥的循环利用体现在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对污泥中所含有的有机质、各种营养元素和能量进行充分的利用,使污泥转变为资源。

污泥循环利用,一是土地利用,将污泥中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补充到土地里;二是通过厌氧消化或焚烧等技术回收污泥中的能量;三是建材利用,将污泥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

(3)节能降耗(资源化)是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

应避免采用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清洁能源、物料和土地资源的处理处置技术,或对处理处置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以实现污泥低碳处理处置。

鼓励利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热能、垃圾和污泥焚烧余热、发电厂余热或其他余热作为污泥处理处置的热源,不鼓励对污泥进行单独热干燥的消耗资源的处理技术。

(4)因地制宜(资源化)是污泥处理处置方案比选决策的基本前提。

应综合考虑污泥泥质特征及未来的变化、当地的土地资源及特征、可利用的水泥厂或热电厂等工业窑炉状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地的污泥处理处置政策、后续的污泥处置等因素,确定该处理区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和方案。

(5)稳妥可靠(减量化、稳定化)是污泥处理处置贯穿始终的必备条件。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4)污泥体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 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湿污泥体积,单位 mL/g。
沉淀污泥体积(ml / L) SV 10 SVI MLSS(g / L) MLSS( g / L)
如:SV=30%,MLSS=3000mg/ Nhomakorabea,SVI=?
城市污水:SVI=50~150mL/g,SVI反映污泥的沉降 性能和活性。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
第三节 气体传质原理和曝气设备 第四节 去除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 第五节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设计 第六节 二沉池 第七节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管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概述 1、活性污泥法产生过程(P100)
2、活性污泥组成 活性微生物(Ma,主体,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的不能降解的有机物 (Mi)和无机悬浮物(Mii)。 3、活性污泥性状(P102) 粒径200~1000μm,比表面积20~100cm2/mL。 一般呈茶褐色,略显酸性,含水率99%左右,相对 密度1.002~1.006;具有凝聚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
4、活性污泥评价方法(P103) (1)生物相观察: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 量、优势度及代谢情况。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污泥浓度) 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悬浮固体的质量, 包括Ma、Me、Mi、Mii。单位:mg/L或g/L。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包括Ma、Me、Mi。 MLSS、MLVSS都是微生物浓度近似值,MLVSS更接近 活性微生物的浓度。生活污水MLVSS/MLSS=0.7~0.8 (3)污泥沉降比(SV):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min后沉 淀污泥的体积分数,单位%。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实施污泥无害化处理,推进资源化利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城市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取得显著成效,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重水轻泥〃问题,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总体滞后,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和《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立足实际,统筹兼顾。

立足污水成分复杂、污泥产量大,自身土地资源紧张等现实情况,兼顾应急处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规划设施布局,补齐能力缺口。

方式多样、集约节约。

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现状及泥质特征出发,综合考虑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生态〃等基本情况,遵循〃处置决定处理,处理满足处置,处置方式多样,处理集约节约〃的总体原则,合理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

稳定可靠、绿色低碳。

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生态〃理念,强化源头污染控制,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积极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严格监督问责,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完善价格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稳定达到100%,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优化处理处置结构(一)规范污泥处理处置方式。

本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采用独立焚烧、协同焚烧后建材利用或统筹利用,兼顾高效生物处理后土地利用,以卫生填埋作为应急保障。

(二)持续推进污泥干化焚烧处理。

在充分挖潜现有独立焚烧设施处理能力,提高现有污泥独立焚烧设施使用效率的基础上,推进污泥独立焚烧及协同焚烧项目建设。

淤泥干化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

淤泥干化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

淤泥干化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发表时间:2018-12-28T12:06:41.7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作者:蒋浩[导读] 采用淤泥疏浚去除湖体营养物和控制内源污染,已被国内外普遍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

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结合目前国内两类商业化的淤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淤泥固化、烧结技术和物理脱水、分离技术,阐述了淤泥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与商业化相结合的必要性。

着重介绍了淤泥干化处理方法及资源利用技术的工程运用,具有低能耗、处理方便、资源再生特点,适合大规模清淤。

关键词:淤泥干化;资源化利用;商业化1引言采用淤泥疏浚去除湖体营养物和控制内源污染,已被国内外普遍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

为改善水质,需要对太湖重污染湖湾进行大规模的疏浚清淤作业。

根据《太湖底泥与污染物情况调查》仅无锡周边的梅梁湾、竺山湾、贡湖湾的淤泥量约为19.12×108m3,仅是整个太湖淤泥的三分之一。

以80元/m3的清淤成本计,需要资金约152亿元;以淤泥堆场平均厚度4.0m计,需要占用土地面积约478平方公里。

据此,大规模清淤存在两大困难:筹集资金和淤泥处置。

所以,我国也必须走淤泥处理与商业化开发利用相结合的道路。

学习国际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疏浚淤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

2 淤泥处置难点2.1疏浚淤泥的脱水疏浚淤泥特性主要表现为黏粒含量高、含水率高、压缩性大、强度低、渗透性能差、排水固结缓慢。

如能有效地降低含水率、降低压缩性、提高其强度,则能为淤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改善淤泥处置困难的最有效途径是提高“减水处理”效率。

“减水处理”的难点问题是存在于淤泥颗粒间孔隙的吸附水处理。

2.2淤泥污染物的控制疏浚淤泥存在一定的污染性,通常含有各种重金属(如铅、镉、汞、锌等)和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类、多氯化联苯、病原微生物等)。

普通活性污泥法优缺点

普通活性污泥法优缺点
高。
缺点
• 与连续流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设备的闲置率 较高;
• SBR系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与常规活性污 泥法相比较复杂;
• 间歇曝气、间歇排水的自动化程度要求高。
A2/O工艺
• 由于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出水有去除氮 和磷的要求,故国内 10 年前开发此厌 氧—缺氧—好氧组成的工艺。利用生 物处理法脱氮除磷,可获得优质出水, 是一种深度二级处理工艺。
A/A/O工艺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本工艺在系统上称作是最
1
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
类工艺
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 运行条件下,丝状细菌不能 2 大量的繁殖,无污泥膨胀现 象的发生,SVI的值一般小 于100
运行中无需投加药品,两个 A段之间轻缓搅拌,以不增 3 加溶解氧的量为度,运行费 用低;污泥中含磷浓度较高,
• 传统的SBR工艺对自动化控制要求很高, 并需要大量的电控阀 门和机械滗水器, 稍有故障将不能运行, 一般必须引进全套进 口设备。由于一池有多种功能, 相关设备不得已而闲置, 曝气 头的数量和鼓风机的能力必须稍大。池子总体容积也不减小。 因为以上等不足SBR工艺由此衍生了许多改进型工艺,如 CAST,MSBR等。
, ,
艺 日 趋 完 善
其 构 造
方 米 至 几 万 立 方 米
其 规 模 从 每 日 几 百
大 中 型 城 市 污 水 处 理
化 沟 技 术 已 广 泛 应 用
优点
缺点
1.氧化沟特殊的水流状态,有利
于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作用。
可用以以将进其行分硝为化好和氧反区硝和化缺,氧取区得,1.氧化沟流速不够。
SBR工艺反应器立面示意
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目前备受专业人士关注的厌氧消化方式,其实只是污泥处置的一个环 节,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工艺技术,还需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而从处理结 果看,污泥处理应该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等基本原则,污泥的资源 化则是污泥处置的最高要求。
谢 谢!
原则三:处置方式决定处理技术
污泥处置不存在高、精、尖问题,只需找到适合规模化连续处置、节能可靠 的集成技术工艺
由于污泥产生量逐年攀升,导致污泥处理处置压力增大。但污泥处理处置与 其他固废处理处置技术一样,不存在高、精、尖的问题,要做的只是立足技 术工艺研究,选取优势技术工艺,提高系统组织和匹配能力,在国内外现有 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总结、筛选、改进,最终形成一种适合规模化连续处理 处置、节能可靠的集成技术工艺。
活性污泥资源化
12城刘敏
一、活性污泥的来源: 污泥是指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状体 ,它含有大量水分、丰富的有机物及 N、P、K等营养元素 ,同时还含有重金属及病原菌等有害物质。 来源于栅渣、浮渣、沉砂池沉渣,初沉污泥及二沉污泥(剩余污泥)
二、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 污泥处理(sludge handling or sludge treatment):污泥经单元工艺 组合处理,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目的的全过程。 污泥处置( sludge disposal ):处理后的污泥,弃置于自然环境中 (地面、地下、水中)或再利用,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 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
二、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
不同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其中所含有害物质的成分会不尽相同,比如,处理生活污水的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里除了含有细菌、微生物、寄生虫、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之外,还含有 一些氮、磷等;工业污水处理厂除了含上述所说的一些物质外,还会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和 有害化学物质等。 剩余污泥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会带来二次污染。列举如下: ①对水体的污染:剩余污泥长期不经处理随意堆放,经雨水浸淋,渗出液和滤沥中会带出一部分氮磷以 及一些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这些都会污染土地、河川、湖泊和地下水。 ②对大气的污染:剩余污泥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长时间堆放,污泥会进行消化,产生沼气,污染大 气。另外,干污泥和一些尘粒会随风飞扬,遇到大风,会刮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污泥本身或者在焚 化时,会散发毒气和臭气。 ③对土壤的污染:剩余污泥及其渗出液和滤沥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 物的活动,有碍植物根系生长,或在植物机体内积蓄。
二、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
1.土地利用: 污泥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元素,是良好的土地改良剂。
2.填埋 (国内最普遍的处理方式) 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二次产物,城市国和英国也计划大规模应用污泥灰制作 建材。污泥的建材利用,总的来说,多项技术已经成熟,其应用前景良好。其中,建筑 砖块、轻质材料以及水泥材料,污水处理厂每天都产生大量需要处理处置的污泥。
污泥制 砖

污泥焚烧灰制砖
干化污泥直接制砖
4.焚烧 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污泥加温干燥,再用高温氧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 污泥成为少量灰烬。 污泥后处理的一种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将 污泥中水分和有机质完全去除,并杀灭病原体。污泥焚烧方法有完全 燃烧法和不完全燃烧法两种。
三、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污泥泥质特征、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 因素 我国能源缺乏,与污泥好氧稳定等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艺技术相比 ,污泥厌氧消化和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更适合我国国情。虽然污泥干 化焚烧工艺的减量效果明显,且占地少,但其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相 对较高,仅适用于大城市、大型城镇群以及用地紧张地区。但是,在 具备经济条件、污泥热值条件和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采用污泥焚烧 技术也是选择之一。
原则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 统筹兼顾,做好前期规划,避免二次污染 从操作上看,最好的结果是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城镇污水处理 厂中,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必须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 同时投入运行。 同时,从管理方面看,要对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 置进行全过程发展规划并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但无论采用哪种工艺 技术处理处置污泥,都必须遵循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技术规程,做到“ 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处理泥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切实避免二次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