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归园田居(其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特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选自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诗词欣赏。

本首诗歌是陶渊明所著,本首诗歌简单勾勒,语言朴实、平中见奇、淡而有味,情境交融的手法营造出淡雅出尘的艺术之境。

诗歌作为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一直奔流不息,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诵读、品析、鉴赏让学生感悟中国文化,走进诗歌的内心,在诗歌的世界里遨游。

学情特点
18级学前教育4班。

1.少数同学对诗歌有兴趣。

2.有一定的诗歌诵读量;但诗歌鉴赏能力较弱;3.阅历尚浅,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困难。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学情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本首诗歌的诗眼,理解诗歌大意,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点染勾画的白描手法和品味质朴淡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法、学法:依据教学目标,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由教师必要的牵引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本课我将采用的教法包括:读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质疑法。

学生将采用的学法包括:诵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所以为了突
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六步教学法。

一、看图猜文,激趣导入
呈现两幅图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之美,引导学生读出诗韵,读准音,明其意;定抑扬,知缓慢。

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其音韵之美及诗中所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

明确:断句、字音、诗意、情韵
方法:1.学生齐读加点评;2.学生个读加点评;3.听范读加总结。

知人论事,走近作者:
了解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心路历程。

与作者为友,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寄托的人生心志。

三、品读体会,归隐志趣(重点)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那个字?
归: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合作探究:寻找、揣摩、展示、点评。

从何而归?尘网、樊笼、羁鸟、池鱼
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向何处?守拙归园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

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复得返自然。

四、咀嚼涵泳,鉴赏手法(难点)
白描手法:
简笔勾勒,朴实语言,写景叙事,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引导点化:关联学习:美术(国画与油画)、《天净沙秋思》
回归文本:田园景象描写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两个问题: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归隐么?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他会归隐么?
六、归纳总结,诵读积累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课外阅读《归园田居》另外四首。

板书设计:
这是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是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这是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