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蝴蝶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的蝴蝶效应
——读《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1972年美国人洛仑兹发表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提出了一个论断——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面对现实世界,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在巴西的蝴蝶,轻轻的拍打一下翅膀,就会给美国带来一场不小的龙卷风。

但是当我们研读马克思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这篇文章时,却发现了蝴蝶效应,只不过事件的主角从巴西的蝴蝶变成了中国的茶叶。

1953年3月19 日,即清咸丰三年二月初十,太平军这支我国近代史上最要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军,经过两年多的武装斗争,取得了重要突破,一举占领了南京,并以此作为太平天国首都。

这一革命运动强烈地震动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

旅居伦敦、深切关注中国革命的马克思,遂于5月20日写了这篇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国际评论。

评论热情地称道太平军起义为“一个强大的革命”,并且精辟地论证了这一革命的起因及其对欧洲各
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是马克思专论中国问题的第一篇文章。

该文作为社论发表在同年六月十四日《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它不仅对当时世界革命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后来研究当时中外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评论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无情地揭露和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欧洲经历了1848年的革命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期,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新一轮的危机即将来临。

而此时的中国则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从文章的整体脉络来看,首先分析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是中国爆发农民革命的重要因素。

文章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依靠其领先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所造成的强大的国力,以发动侵略战争的方式保护了其从事鸦片贸易的罪恶行径,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取得了剥削和压迫中国的条件。

紧接着,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这一经济行为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中国的那些纵容鸦片走私、聚敛私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腐蚀着中国封建家长制的权力体系,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力。


最后,文章总结指出,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赔付给英国大量银两、英国输入鸦片造成中国大量的非生产性的消费,使中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导致中国金银外流、外国商品输入破坏中国民族工业、国家行政机关腐化,这些负担最后都转嫁到中国人民的身上,造成“旧捐税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捐税”,“所以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而到1840年就在英国的大炮的轰击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当中国与外界隔绝的状态被英国的暴力打破的时候,接下来的必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而农民起义就是促使这种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文章中马克思详尽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他指出,尽管英国工业空前发展,但是,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情况的话,“市场的扩大仍然赶不上不列颠工业的增长,而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将像过去一样,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机。

这时,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

马克思一方面以中英之间的主要贸易品——茶叶为例,分析了中国农民革命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英国为了扩大工业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降低了茶税。

这直接导致了中国茶叶的涨价。

而农民革命对中国政局的冲击,使中国的茶商要求英国以现金交易的方式进行贸易,这都增加了英国扩大茶叶进口的压力。

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如果干涉中国的农民起义,又会打断产茶的
内地和出口茶叶的海港之间的联系。

这样,“英国就不免要面临这样的问题,主要消费品之一涨价,金银外流,棉毛织品的最主要市场之一大大缩小”。

另一方面,在欧洲,发生农业歉收,导致的结果是生活必需的农产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就要相应地减少。

再一方面,由于中国皇帝主张本国自己种植鸦片以抵制英国从印度向中国的鸦片输入,使印度的不列颠当局的收入受到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到印度对英国的工业品的需求。

所有这些,都最终加速英国工业危机的到来,而如果英国采取武力干涉中国的措施,不仅会对中英茶叶贸易产生直接的负作用,而且会增加中国政府及民间的排外情绪,“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政府的任何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带有暴力的性质,并且延长商业的停滞时期。


马克思最后指出:“欧洲从十八世纪初,没有一次严重的革命事件,没有商业危机和财政危机”,“战争和革命,如果不是工商业普遍危机的结果,都不能深刻地震撼欧洲,这种危机的到来总是由英国先发信号,因为它是欧洲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代表”。

因此,中国革命对英国工业危机的加重,其政治影响是“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始终密切地注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发表了许多热情赞扬太平天国革命的文章。

他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关系,指出太平天国既是一场动摇“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统治基础的农民革命斗争,也给予英法等殖民主义者以最沉重的打击。

这次革命加深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欧洲大陆各国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以鲜明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愤怒谴责外国侵略者的卑鄙和野蛮,对中国人民所采取的海盗政策。

他非常同情中国劳动人民、坚决支持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指出这个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是理所当然的正义行动,并动员世界革命人民起来声援太平天国革命斗争。

马克思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做出正确的估价,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历史的本来面目。

他的关于太平天国革命的光辉思想不仅是指导研究当时历史的理论基础,而且是我们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行动指南。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分析问题的方法——矛盾的对立统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文章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分析说明中国与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两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的斗争性是以矛盾双方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为前提的。

在采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中,必须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将同一性与斗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对立和统一就分别体现了矛盾这两个基本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在这篇文章中的矛盾是中国和英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经济、政治上的矛盾。

表面上看来,他们是相互对立的,英国用战争的方式保护其从事鸦片贸易的恶行,打开中国市场,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人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

马克思对英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影响主要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来谈:经济上,导致白银大量流出,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济赔款加重国民税收,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导致民不聊生;政治上,中国部分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纵容贩卖鸦片的恶行,他们贪污腐败,腐蚀了中国封建家长制的权力体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还影响了社会风尚等其他方面,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太平天国运动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解体的重要一环。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发展;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破了满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的对外贸易开始发展;伴随着经济上的深入,国外的先进文化也同时传入中国:自然科学冲洗着国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国外的生活方式开始融入上层社会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国国内悄然传播,为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始打下思想基础。

马克思关于《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光辉论述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是给人类留下的一个最宝贵的财富。

重温当年马克思所写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这篇光辉著作,看看时隔一百三十年今天的中国,已像一个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当年被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封建统治压迫的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对世界已产生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相比的巨大影响。

既然如此,但我们就应当从马克思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光辉论述中吸取丰富的养料。

并以它为武器,在支援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强权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在全面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战斗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研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得出了以下感悟。

对于国家发展而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国家利益,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矛盾的对立性,还要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一个国家的政策可能对另一个国家产生影响,不同的国家其实同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正确的处理好国际关系,就要坚持对立统一的原则和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读了这篇文章,最令人深刻的是马克思看问题的角度,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也不能片面,孤立的看问题。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面对矛盾,我们不能只看到矛盾的对立,要看到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的。

就好像同在一个宿舍里,有不同的舍友,本身就有多个矛盾的存在,不同舍友有不同的习惯,行为,思想,而且每个舍友之间相互影响。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为自己也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