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五巷涵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设计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五巷涵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设计规划
摘要为了更好的保护泰州市五巷-涵西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与拆迁所发现的历史文化古迹,本文阐述了对本地块的规划设计以及嵌入历史街区里的电影院的设计内容。

关键词五巷涵西历史文化街区;古井;电影院;规划设计;设计对策
1 项目起源
2008年开始,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并获得持续发展,泰州市政府开始对街区及其周边进行整治与保护,拆除其中影响历史街区风貌的多层建筑,包括位于稻河东侧的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而后对拆除地块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了数栋与传统建筑风貌协调的低层住宅与小型商业建筑,并计划在这一区域设置配套的地下停车场。

在地下开挖过程中,陆续发现了16口古井,包括汉代、唐代、宋代乃至明清的古井,分布于不同的地层,并各具特色,成为这一地区及泰州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如同一部泰州简史,体现了泰州先民在利用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所做的努力。

鉴于古井群的价值,泰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古井的保护,决定对地块进行新的基于保护要求的规划设计。

2 规划设计原则
16口古井分布在占地约6500平方米的“L”形基坑里,呈现出北侧稀疏、南侧密集的布局。

根据甲方需要,要在基地南侧设计一个古井博物馆,以提供古井文化的展示场所,同时基地北侧可以作为商业或相关文化类建筑。

在对历史街区进行详尽深入的调研后,提出以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必须延续与保护街区的历史脉络和历史肌理。

虽然原有的历史街道已经湮没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但是仍然希望在地块内对现存的五条历史街巷有所回应与延续。

街区内的传统建筑以合院形式为主,街巷穿插其中,新建筑应在形体组合与空间上与其一致,避免以拒绝对话的形体生硬地插入其中。

(2)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要求,这一地块内建筑高度不宜超过两层,建筑风貌必须与传统建筑协调。

历史街区中的传统建筑体量均不大,以一、二层的坡屋顶为主,新的建筑在体量上应与传统建筑尺度相近,嵌入街巷中,与街巷形成有机和谐的整体。

同时,建筑风貌必须与传统建筑呼应,采用传统建筑的色彩构成、材料、装饰乃至工艺。

3 场地设计对策
由于16口古井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场地的南侧,其中的3口紧凑在一起,另外有9口恰好连成一个异形的“十”字,将南侧地块划分成不规则的四块,因此,把南侧16口古井设计成16座迷你室外展厅,结合历史场景的展示,将迷你展厅
嵌入街区中,同时设置一座小型室内博物馆展示相关历史信息。

其中紧凑在一起的3口古井恰好位于场地北侧的中间位置,依此作为起点向北延伸,形成一条通向基地北侧工人路的街巷,“十”字形的9口古井形成两条街巷,与基地南侧街巷间设置一个小广场进行过渡与衔接。

由此,场地北侧作为商业或文化建筑用地,南侧划分为博物馆用地、广场与商业用地综合,其中形成一条南北向的曲折变化的街巷与一条东西向的街巷,与历史街区内五条历史街巷相呼应。

如此,既满足古井保护与展示的要求,又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为街区的复兴提供更丰富更有活力的内容,并避免了在寸土寸金的历史中心地段建造一个封闭而空泛的博物馆,使古井群呈现更开放的展示局面。

4 建筑设计
在明确场地与道路划分后,南侧的建筑功能基本已经明确以博物馆和配套商业为主,由于基地东侧即紧邻着泰州市的商业中心——海陵路与东进路商业街,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量饱满的商圈,基地北侧再设置商业街,受建筑体量的限制,可容纳的内容及数量少,难以满足商业需求。

随后,业主尝试引进电影院,但最初电影公司提出常规的影厅要求,地块内无法全部容纳。

在经过几轮的商讨后,电影公司欣然接受了一座小型电影院的方案,北侧地块明确作为一座小型的嵌入历史街区内的电影院。

电影院所处基地东西向长57米,南北长62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472平方米,东侧临稻河路,北侧为工人路,西侧为历史建筑——头巷陈宅,南侧为街区内新规划的道路。

以南侧3口古井为起点,由南向北形成一条街巷,将地块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设置6个电影厅,西侧设置1个巨幕影厅,中间的传统街巷形成带状的休息厅,联系两侧的电影厅,并于街巷南北设置主要出入口。

由此,在延续历史街巷的基础上,形成7座电影厅如同织补一样,镶嵌于历史街区内。

立面设计上,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高度限制,檐口高度严格控制为7.5米,为更好地与周边传统建筑尺度一致,将立面划分为2层,一层高3.9米;二层高3.6米,内部则为通高的空间,满足影厅的使用要求,巨幕影厅由于层高要求不低于10米,将地下层与地面部分打通,提供层高将近12米的空间。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电影院的租约是10年,10年后可能作为其它商业或文化空间使用,因此在两层交接处设置了构造节点,作为二层楼面的钢梁支点,将来室内可架设楼板,分隔成两层,或根据需要分隔成不同的空间。

为更好地与传统建筑肌理相融合,将整个电影院在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平面布局,进一步划分立面与屋面,在屋面上设置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坡屋面,将大体量的建筑形体打破成与传统建筑相近的体量,也形成高低变化丰富的立面,坡屋面下的空间可作为储藏间,增加使用面积。

同时,结合坡屋面设计了屋顶灌木花园,穿行于屋面之间,成为俯瞰历史街区全貌的屋顶景观平台,而且在屋面形成一层保温隔热层,有助于降低电影院的能耗。

为更好地与街区内的传统建筑协调,立面采用小青砖与小青瓦作为外墙材料,并有選择地采用传统砖雕与屋脊、檐口形式及墙角装饰,在大色调上融入整个历史街区中。

同时,立面采用传统花格形式的铝合金幕墙,而不是采用木幕墙,更利于建筑维护,兼顾了耐久性与传统性要求。

铝合金幕墙下设置灯光,夜幕降临时,厚重的外墙变得晶莹剔透,形成历史街区中富有吸引力的地标。

贯穿电影院的南北向街巷覆以钢架玻璃顶,弱化其屋面体量,并将四时天空变化引入室内,结合室内灯光设置,夜晚形成嵌入街区的灯带。

4 结束语
电影院建筑占地面积265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58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2625平方米)。

2016年7月完成方案与施工图设计,并于2017年1月竣工。

投入使用后,成为历史街区内最受欢迎的地标之一,丰富了街区的活动内容,为街区带入新的活力并提高人气,成为街区复兴的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