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14 明朝的君主专制教案 华东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第14课明朝的君主专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史实。
2.了解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设内阁、厂卫制度、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基本情况。
3.知道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制度,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难点: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皇帝是谁?他何时建立的明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由此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
1.明灭元
元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引发了反元大起义。
学生对照课本找一找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建立者、都城等)。
学生回答明确: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
媒体出示朱元璋简介。
2.基本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P74,归纳明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学生交流后归纳:鼓励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对全国的土地和户籍进行严格的核查与登记,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直接控制。
(二)内阁与厂卫
朱元璋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用一系列手段,大力加强皇权。
学生快速浏览课本P75-77“内阁与厂卫”一目内容,归纳朱元璋为稳固统治,加强皇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交流归纳:建立内阁制度;设立厂卫制度。
1.内阁的建立
学生介绍内阁制度的设立情况,知道: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中央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它又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文书,并备咨询顾问。
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内阁大学士比一般官员权力稍重,但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办事,实质是皇权的组成部分。
2.“厂卫”制度
学生表演历史剧:两位学生上台表演明太祖利用特务机构监视官吏二例。
一位学生扮演朱元璋,另一位学生扮演大学士宋濂。
场景:上朝。
朱元璋问:听说爱卿家昨晚请客了?
宋濂答: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让厨师烧了几个好菜。
朱元璋很满意地说:卿家没有欺骗我。
另一幕:一学生扮演儒生钱宰。
一学生扮演朱元璋。
钱宰摇头晃脑做诗曰: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朱元璋朝见钱宰问:你昨日的诗作得好。
但是我何尝“嫌”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
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质疑:朱元璋是怎么知道大臣的一举一动的?
学生回答:锦衣卫。
学生介绍“厂卫”制度:朱元璋为了对地方官员实行更为严密的控制,建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
其后,明朝皇帝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等机构,这些特务机构合称“厂卫”。
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
通过一系列措施,皇权的强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了解官吏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以便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不忠顺的官员,从而加强皇权。
(三)八股文与文字狱
1.八股文
放映录像片《范进中举》片段,提问:范进发疯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现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科举考试害死人。
老师指出:明朝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取士”。
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老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把知识分子思想限制在封建儒家思想内,使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皇帝的奴仆。
媒体出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让学生理解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2.文字狱
教师讲述:据说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责”。
他看后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就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反的贼。
于是把他杀了。
我们把这种因为文字而引发的案件叫做文字狱。
当时士人吟诗作文,反被认为讥讽皇帝、诽谤朝政的,即招杀身之祸。
当时,因文罹祸,惨遭杀戮的士人不计其数。
思考: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皇帝明确: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加强皇权。
三、课堂小结
明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君主专制,甚至用非常手段来支持岌岌可危的封建大厦。
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粉碎内部的分裂叛乱和外敌入侵,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起过积极作用,但腐朽的封建制度更需要强权维持又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