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 述 瑞典学派也叫斯德哥尔摩学派或北欧学派,是当代西方
,这一阶段的主要经济 学家是维克塞尔、卡塞尔和达维逊(1864—1942)。其 中,维克塞尔对瑞典学派的形成影响最大。他在1898年 提出的“累积过程”原理,成为瑞典学派的理论基础和 出发点。 20世纪20—30年代是瑞典学派的形成阶段,代表人物主 要有:缪尔达尔、林达尔、伦德伯格、俄林。其中,1931 年缪尔达尔的《货币均衡论》的出版标志着瑞典学派的 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瑞典学派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阶段, 即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主要是林德伯克他是瑞典学派的 集大成者。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3
二、维克塞尔的经济学说 1.生平与著作 .
约翰古斯塔夫克努特维克塞尔(1851—1926)是瑞典学派的主 要创始人。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68年进入乌普萨拉大 学学习,毕业后任一专科学校教师。1885—1890年,他先后去英 国、德国、奥地利、法国等国留学,深入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和边 际效用学派经济学。他特别崇拜李嘉图、庞巴维克和瓦尔拉斯, 受他们的影响极大。维克塞尔在1895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任乌 普萨拉大学讲师,1900年转入隆德大学任副教授,1904年任教授, 191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18年退休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价值、资本和地租》(1893)、《利息与价格》 (1898)、《政治经济学演讲录》(两卷本)(1901—1906)。 维克塞尔学说的中心是累积过程理论。这一理论既是他的货币价 格理论,也是他的经济周期理论。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为30年代缪尔达尔和林达尔的宏观动态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他的分配制度改革论为缪尔达尔和林德伯克所继承,并把它发展 成为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学说。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瑞典学派经济 理论最基本的传统特征。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8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2.小国开放经济周期理论 瑞典经济波动深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其波动机
制也有其独特的特征。瑞典经济周期的上升通常开始于 出口的增加,当国际市场对瑞典出口商品的需求增加时, 瑞典出口增加;随着出口的增加,本国(瑞典)的生产 扩大、利润上升,生产的扩大进而扩大了对劳动的需求, 因而个人的工资也随之上升,所以整个社会收入上升, 增加了国内需求。需求的增加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国 内库存投资和固定投资增加,二是价格上涨。国内商品 一时不能满足扩大了的国内需求,于是进口增加。进口 的增加在繁荣阶段的晚期往往会超过出口的增加,因而 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在繁荣阶段的高峰时期,由于国际 市场对瑞典出口商品需求的降低,会导致瑞典出口的下 降,因而国内生产增长率变缓,国内投资下降,利润和 工资下降,社会需求减少,进而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得 到改善,价格水平也因需求的减少而下降。于是萧条阶 段开始,直到国际市场上出现新的景气,对瑞典出口商 品的需求增加,才开始新的一轮周期。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9
一战后瑞典经济的特点是就业水平高、国际收支比较均衡,但通货膨 胀率却很高,并且深受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影响。瑞典经济学家用部门 结构和世界通货膨胀传导机制来解释这一现象,并建立起独特的通货 膨胀理论。该理论最早由挪威经济学家沃德奥克鲁斯特提出,后为瑞 典经济学家埃德格伦、法克森和奥德尔三人在《小国经济的建设》 (1970)一书中发展而成。所以该模型通常称为EFO模型。 该模型把小国开放式经济体系分成两大部分:开放式经济部门和非开 放式经济部门。开放式经济部门主要由商品生产部门组成,其产品进 入国际产品市场;非开放式经济部门主要由服务性部门和建筑部门组 成,其产品不进入国际产品市场。 在模型中,世界通货膨胀主要是通过下列途径传递的:(1)国际贸易。 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开放式经济部门的通货膨胀率随世界通货膨胀率 的增长而增长;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价格等于该产品的国际价格。(2) 货币工资增加率。假定不考虑利润的变化,开放式经济部门的货币工 资增加率取决于该部门的通货膨胀率和劳动生产率,即该部门的工人 根据该部门产品价格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提高货币工资。(3) “看齐”作用。非开放式经济部门的货币工资向开放式经济部门的货 币工资看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这是防止该部门劳动力外流所必不 可少的手段,同时也将通货膨胀传递给了非开放式经济部门。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7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在 19世纪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16年提 出这一主张,并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 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后,购买力平价理论才得到人们的重视。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 价。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 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 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对 外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 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了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即汇率。卡 塞尔认为,世界各国实现自由贸易,国际价格(即不同货币的 相对购买力)保持稳定时,国际收支将趋于平衡,因此,可以 从两国物价水平求得均衡汇率。这就是所谓的绝对购买力平价 理论。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把汇率的升降归因于物价或货币购买力 的变动。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 内两国物价水平(或者是通货膨胀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相对购买力平价 是以平价为轴心,用物价指数求得均衡汇率, 汇率随物价涨落而变动。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11
伯蒂尔戈特哈德俄林(1899—1979),瑞典经济 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瑞典克利班的一个律师家 庭,15岁考入大学,求学于隆得大学和斯德哥尔摩 大学,1919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士学位。 1922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24 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25—1930年在丹麦哥本哈 根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他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和美 国哈佛大学做研究或任教。1930年受聘为斯德哥尔 摩大学教授,1965年退休后聘为该校名誉教授。他 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其主 要著作有:《贸易理论》(1924)、《世界经济萧 条的过程与阶段》(1931)、《国际经济重建》 (1936)、《就业稳定问题》(1949)、《对外 贸易政策》(1955)等。其名著《地区间贸易与国 际贸易》于1933年出版。该书的出版使他成为现代 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977年,俄林和英国 的米德因对“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做出 创造性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学
本章重点问题
维克塞尔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 瑞典学派的开发经济理论 瑞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货币理论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1
五 四 三 本章主要内容 济
林 达 尔 达 的 经 济 学 说 说 学 经 济 的 尔 缪 尔
学 说 尔 达 尔 和 林 缪
、
、 俄 林 的 经 济 学
、 开 放 经
二 、
分 配 制 塞 度 尔 改 革 的 论 积 过 程 理 累 作 与 著 克 平 维 生
一 概 述 、
小 国 开 发 经 济 济 通 货 膨 期 胀 理 论 理 周 经 发 开 国
小 塞 尔 的 购 买 力 平 价 理 论
卡
维 克 塞 尔 的 经 济 学 说
济 理 论
达 尔 的 经 说
论
论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2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5
2.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维克塞尔提出了通过收入再分配来缩小劳资之间的贫富差 距,并以此来提高整个社会总效用的水平。因为从富人那 里取走一小部分货币对富人而言,其损失的消费的边际效 用是很小的,但是将从富人那里取来的部分货币转移给穷 人,那么穷人所增加的消费的边际效用将是很大的,所以 整个社会的总效用是增加的。维克塞尔主张实施收入平等 化、规定最低工资和最大工作时数、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 件等社会改革措施,以便给所有人带来“尽可能大的幸 福”。但是,他的改革是严格局限在分配领域的,维克塞 尔强调:“需要救治的弊端仅只与社会的收入分配问题有关, 而与经济上最为优越的生产方式无关” 。 维克塞尔理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理论 上,维克塞尔以利息率为纽带,将过去互不联系的价格论 和货币论加以沟通,建立了统一的货币价格理论,并用来 解释经济周期现象;在经济政策上,维克塞尔提出通过调 节利息率来克服经济周期波动的宏观货币政策主张。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10
3.小国开发经济通货膨胀理论
EFO模型的数学表达
这一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π = π w + a c ( λo λc )
式中的 π 表示该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 w 表示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π 率, 下标 o 表示开放式经济部门, 下标 c 表示非开放式经济部门,
λo 和 λc 分别表示开放式经济部门和非开放式经济部门的劳动生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4
维克塞尔把利息率分为货币利息率和自然利息率,前者是金融市场上的 实际利息率,后者是资本的边际利润率。他认为在实物经济下,一切借 贷不使用货币而以实物资本形态进行,这种资本供求关系决定的利息率 就是“资本的自然利息率”,它决定于实物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维克塞尔把与自然利息率相一致的货币利息率称为“正常利息率”。正 常利息率实质上是自然利息率的货币表现。这时的金融市场与实物资本 市场上的供求正好相等,则投资和储蓄相等,价格和生产稳定不变,整 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自然利息率高于市场利息率,此时增加投资有利可图,因而投资增 加,社会收入增加,物价上涨,经济处于扩张状态。这种扩张带有累积 的性质,直到经济扩张对货币贷款的需求把市场利息率拉到与自然利息 率相一致的水平为止,即资本的边际利润率与市场利息率相等,经济回 复到平衡状态。如果自然利息率低于市场利息率,此时资本的边际利润 率为负,于是投资减少、收入下降、消费缩减、物价下跌,从而开始了 经济活动的累积收缩过程,直到货币需求减少到使市场利息率下降到与 自然利息率相等时为止,经济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恢复了均衡状态。这 是一个与上述向上的累积过程相反的向下的累积过程。 维克塞尔认为,只有当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时,商品市场上的供求才 能平衡,价格水平也就稳定了,换句话说,只有在货币利息率与自然利 息率相一致时,货币才是中性的。
第十八章瑞典学派本章重点问题维克塞尔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瑞典学派的开发经济理论瑞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货币理论第十八章瑞典学派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第十八章瑞典学派瑞典学派也叫斯德哥尔摩学派或北欧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重要的流派之一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
主编:姚开建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产率增加率, ac 表示非开放式经济部门在该国经济中所占的比 重。该公式的经济学意义是:一国的通货膨胀率等于世界通货 膨胀率加开放式经济部门和非开放式经济部门劳动率的差额与 权重的乘积(权重为非开放式经济部门在全部经济中所占的比 重) 。最后,将这两个部门的通货膨胀率分别用两部门在该国经 济中所占的比重加权相加,就可以得到该国的通货膨胀率。
第十八章 瑞典学派 6
3.分配制度改革论
二、开放经济理论 1.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
(一) 卡塞尔的生平与著作 卡尔古斯塔夫卡塞尔(1866—1945)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曾就读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1895年毕业于乌普萨拉 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04—1938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政治经济 学和财政学教授。1920-1922年,他曾多次参加国际经济会议,并于 1922年出任苏联新开办的国家银行顾问。他曾任瑞典财政部的顾问。 1922年卡塞尔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金质奖章,1926年担任该院院 长。1929—1932年,他担任国际联盟金融委员会的委员。 他的主要著作有:《利息的性质和必要》(1903)、《1914年以后 的货币与外汇》(1914)、《社会经济理论》(1918)、《世界 货币问题》(1921)、《世界货币制度的危机》(1923)、《经 济学的基本思想》(1925)、《经济学中的数学思想》(1935)、 《金本位的崩溃》(1936)。 塞尔最著名的两本书是《社会经济理论》和《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 外汇》。在《社会经济理论》中他首次提出了“价值论无用”论; 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中他从货币数量论出发,系统阐述 了汇率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