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业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验项目:文档编辑与Internet应用

专业班级:法学1201班

姓名:孙琳煊学号:120601128 实验室号:实验组号:

实验时间:批阅时间:

指导教师:倪天宇成绩:

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活动不断地影响自然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在生产活动方式比较简单、规模比较小时,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不大。产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和破坏了人类环境,特别是生态系统。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事生产和活动,不然,就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和惩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就会随之发生。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无止境地向环境索取,也不可能永远不加限制地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当人类的行为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

一丶人类破坏环境

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

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环境破坏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1,人对自然的崇拜阶段2,人对自然的独立阶段3,人对自然的自由阶段

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人类主要破坏环境的行为:

1.伐木,森林遭受破坏.

2.过度放牧,破坏操场

3.排污,污染河流

4.排放温室气体

5.捕猎,使物种灭绝

6.破坏臭氧层

7.大水漫灌,使土壤盐碱化.

8.使用生化武器污染环境.

9.制造基因生物,威胁生态平衡

10.抽取地下水,使地表下降.

二丶人类保护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很多个人和组织开始采取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

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

第二: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

第三: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2.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3.随手关闭水龙头

4.一水多用

5.使用节能型灯具

6.垃圾分类回收

7.少用农药

三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人类作为自然中的一员,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破坏,而是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