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汉朝
正确答案:A
2.主张“令顺民心”的先秦思想家是
A.韩非
B.邓析
C.公孙侨
D.管仲
正确答案:D
3.春秋时期,否定和抛弃周礼的是
A.邓析
B.管仲
C.商鞅
D.子产
正确答案:A
4.先秦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是
A.秦始皇
B.韩非
C.李斯
D.商鞅
正确答案:B
5.“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思想命题出自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商君书》
正确答案:B
6.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
正确答案:C
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无讼思想的提出者是A.周公
B.孔子
C.庄子
D.荀子
正确答案:B
8.管仲立法思想的明显特征表现为
A.重农主义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重商抑农
正确答案:C
9.春秋决狱始于
A.秦
B.西汉中期
C.西汉后期
D.东汉中期
正确答案:B
10.汉初提出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治国理论的著作是A.《春秋繁露》
B.《淮南子》
C.《新书》
D.《新语》
正确答案:D
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A.北魏
B.辽
C.唐
D.金
正确答案:A
12.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
B.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C.完全不同
D.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B
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A.南宋
B.北宋
C.元
D.明
正确答案:A
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正确答案:C
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A.顾炎武
B.SE夫之
C.黄宗羲
D.梁启超
正确答案:C
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A.完颜雍
B.朱棣
C.朱元璋
D.张居正
正确答案:D
17.在丘睿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A.惟齐非齐
B.哀矜忽喜
C.明刑弼教
D.杀无赦
正确答案:C
18.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
A.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D.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
正确答案:C
19.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A.左宗棠
B.张之洞
C.曾国藩
D.曾国荃
正确答案:B
20.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
A.大一统
B.严刑重法
C.天下一家
D.一秉于礼
正确答案:D
21.将“私”看成是人们犯罪致刑之由的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魏源
C.梁启超
D.张之洞
正确答案:A
22.康有为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必须A.去“九界”
B.轻刑
C.讲文明
D.用严刑
正确答案:A
23.“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
A.李鸿章、张之洞
B.张之洞、袁世凯
C.康有为、黄遵宪
D.康有为、梁启超
正确答案:D
24.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高等法律学校是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法律学堂
D.京师法政学堂
正确答案:C
25.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魏源比龚自珍更倾向于A.因势变法
B.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
C.对封建专制的抨击
D.广收人才
正确答案:B
26.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A.“体”完全相同
B.“用”完全相同
C.“体”部分不同
D.“体”、“用’’皆同
正确答案:A
27.与比附类推原则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A.“徒法不足以自行”
B.“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C.“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D.“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正确答案:C
28.苟子思想中,与沈家本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A.明分使群
B.兼相爱,交相利
C.暴君放伐
D.有治人,无治法
正确答案:D
29.近代中国反对代议制的法律思想家是
A.沈家本
B.梁启超
C.孙中山
D.章太炎
正确答案:D
30.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首要反对的是
A.满族人
B.帝国丰义
C.封建主义
D.清政府
正确答案:B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D.王弼E.贾谊
正确答案:A,C,D
3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A.周公
B.管仲
C.孔子
D.孟子E.荀子
正确答案:A,C,D,E
3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E.井田被废
正确答案:A,C,D
3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张之洞E.沈家本
正确答案:A,D
3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主张“直接民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E.强调“主权在民”
正确答案:B,E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36.“道法自然”
正确答案:这是道家的学说;主张统治者应该顺从自然,以自然为法。
在人定法之外,还有一种效力更高的来源于自然的规则存在。
37.定分止争
正确答案:(1)法家对法律作用的观点。
(2)定分就是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实质在于以法令固定封建所有制和等级关系。
(3)由此避免争夺、混乱的局面,是谓止争。
38.原心论罪
正确答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思想命题。
董仲舒引《春秋》决狱,本其事而原其志,心是犯罪者的动机,就是说,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犯罪,要看其行为人的动机。
动机好,符合春秋之义,即不是犯法,也不一定有罪,动机坏即使合法,也要处罪。
39.“国家以法制为先”
正确答案:这是洪仁歼的思想命题。
他认为立法是治国之本。
整顿法制不仅可以扭转太平天国法律松弛的弊端,而且可以增强国力。
40.《新学伪经考》
正确答案:(1)康有为著作,写于戊戌变法之前。
(2)该书把《左传》等古文经典视为伪经,认为其湮没了孔子“改制之圣法”。
(3)旨在破除士大夫对于传统经学教条的迷信,为变法维新扫清思想障碍。
简答题每小题7分
41.简述苟子的重法论。
正确答案:(1)荀子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重法,明确提出了此项主张。
(2)以法律作为赏功罚罪的标准,“勉之以庆赏,纠之以刑罚”。
礼和刑(法)都是维护统治的工具,治国必须二者并用。
(3)法以礼为本。
认为法的作用在于禁奸止暴;主张先礼后法,罚当其罪。
42.简述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
正确答案:黄宗羲总结了前代关于人治、法治的争论,站在新立场上给予法治以新的解释;他认为在为民兴利除害的作用上比较,法的作用要大于人的作用,应重视法治的形成和实行;他的治法与一家之法相对立,实为天下之法和达到天下大治之途径;在前人的基础上,思想上有所超越和创新,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43.简述章太炎“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
正确答案:章太炎为了“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曾提出“置四法”,其经济立法主张综合起来就是“抑富振贫”。
具体内容有:均配土地;官办工厂;限制继承权;统一货币;稳定赋税。
章氏这一主张与孙中山“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设想是基本相通的,反映了革命派的革命热情。
论述题每小题12分
44.试论李世民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及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的表现。
正确答案:(1)以隋为鉴,“安人宁国”。
(2)立法公平,务求宽简。
既制礼,又立刑;立法必须公平;国家法令,唯须简约;法须稳定,“不可数变”。
(3)慎狱恤刑,务求其实。
创立九卿议刑制度;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反对严讯,务求其实。
(4)明正赏罚,一断以律。
(5)纳谏与执法相结合。
求谏纳谏,以成治道;各尽其言,群策群力;君臣共同守法。
45.清末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曾引发一场激烈的论争,试述其中各派之观点,并加以评论。
正确答案: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的完成触发了“礼教派”和“法理派”之间的斗争。
前者以张之洞和劳乃宜为代表,后者以沈家本为代表。
礼教派的主要观点。
法理派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