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应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6高三下·六安模拟) 阅读下列新闻材料,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国搜法治7月19日 7时许,@京东发言人微博正式发布了一封对王思聪的道歉信,该条微博随后又得到 @京东的转发。
从道歉信内容来看,事情起源于京东第三方卖家私自泄露了王思聪的购物记录。
对此,京东方面表示已经要求店铺删除了相关信息,并给予了处罚。
同时承诺将进一步改进第三方卖家管理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1)
请你拟写新闻标题:________.(25字以内)
(2)
此新闻从侧面反映出:________.(25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7·扬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诗国里的革命家喊道“皈返自然”!不过那是偶然的事。
偶然在言语里发现一点类似诗的节奏,便说言语就是诗,便要打破诗的音节,要它变得和言语一样——这真是诗的自杀政策了。
其实他们要知道自然界的格律,虽然有些像蛛丝马迹,但是依然可以找得出来。
不过自然界的格律不圆满的时候多,所以必须艺术来补充它。
自然中有美的时候,是自然类似艺术的时候。
最好拿造型艺术来证明这一点。
我们常常称赞美的山水,讲它可以入画。
的确中国人认为美的山水,是以像不像中国的山水画做标准的。
我在赵瓯北的一首诗里发现了同类的见解。
“绝似盆池聚碧孱,嵌空石笋满江湾。
化工也爱翻新样,反把真山学假山。
”这径直是讲自然在模仿艺术了。
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
莎士比亚的诗剧里往往遇见情绪紧张到万分的时候,便用韵语来描写。
歌德作《浮士德》也曾用同类的手段。
韩昌黎“得窄韵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这样看来,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缚束。
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
(节选自闻一多《诗的格律》)
(1)
诗国里的革命家提出的“皈返自然”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文学主张?
(2)
作者引用赵瓯北的诗作有什么用意?
(3)
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 (12分) (2018高一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
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
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
微风起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
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
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
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
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
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
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
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了。
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
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到这里。
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一天,我清早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
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
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
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
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
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
”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
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
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深味:深沉的滋味
B . 殷实:充实
C . 器宇轩昂:气质、风度出众
D . 凝神远眺:聚精会神地向远方眺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 . 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 . 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D . 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
E . 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3)第三段作者为什么写银杏树?请简要分析。
(4)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迪。
4. (9分) (2019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
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
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
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
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
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注]每种情况三条柱形图依次为个性、兴趣、能力。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合作意识19.732.445.8 1.20.9
竞争意识21.324.545.6 5.4 3.2
创新意识15.533.3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23.521.2510.34
人际交往能力22.637.936.70.3 2.5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
”有
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 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 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
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1)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 . 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 . 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D . 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2)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其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 . 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 . 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D . 在张惠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一下·惠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
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
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
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
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
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
又以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
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
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
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
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
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
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
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
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B .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C .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D .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
军/谥曰烈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行军总管,古代隋及唐初于各州设置的官职名,是出征时军队的主帅。
B .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官员任免的大臣。
C . 迁、拜,是古代授予或调动官职的专词,此外还有除、擢、封等。
D .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思为“广大之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程务挺平定叛乱,屡立战功。
突厥史伏念和城平县人白铁余先后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率兵讨伐皆取得胜利,自己也因功升职。
B . 程务挺治军有方,威震突厥。
他善于安抚统治部下,部下作战尽心尽力,突厥人对他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
C . 程务挺遭人诬陷,被人处死。
有人诬告他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武则天派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并处死其全家。
D . 程务挺参与废帝,受到重赏。
他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②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练习。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 . 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 .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隐忧。
D .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 . 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2017·凉山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 ,________”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②杜甫《登高》中把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登高抒怀的处境概括为“雄阔高浑,实大声宏”的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③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
闪烁着金光。
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
宛如一块美玉。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2018·遂宁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①________,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由此来带动中亚、西亚、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发展,并且辐射到非洲,通过海陆两条线推动形成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共同打造国际经济合作走廊;②________,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③________,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9. (5分) (2019高二下·黄陵期末)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二上·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大字典》对“敬畏”的解释:敬也,服也。
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惕心。
诚恳待之,不敢有丝毫傲慢;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每个人对待自然、历史、人生、事业等等,都应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不容易浮躁,不容易轻忽,内心自然生养宁静、正气、庄严、崇高,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在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3-4、
3-5、
4-1、
4-2、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