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西省运城市关圣学校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西省运城市关圣学校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绳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 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0 B.g C.g D.g
参考答案:
C
2. 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研究不同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关于t和h 的关系正确的是()
A.t∝h B.t∝
C.t∝ D.t∝h2
参考答案:
答案:C
3. 如图3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光滑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导轨上横放着两根相同的导体棒ab、cd与导轨构成矩形回路。

导体棒的两端连接着处于压缩状态的两根轻质弹簧,两棒的中间用细线绑住,它们的电阻均为R,回路上其
余部分的电阻不计。

在导轨平面内两导轨间有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

开始时,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

剪断细线后,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
A.回路中有感应电动势
B.两根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相同
C.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参考答案:
答案:AD
4. (多选题)如图所示,六个点电荷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六边形ABCDEF的六个顶点处,在B、F处的电荷的电荷量为﹣q,其余各处电荷的电荷量均为+q,MN为正六边形的一条中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B.M,N两点电势相等
C.在中心O处,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由O指向A
D.沿直线从M到N移动正电荷时,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参考答案:
BC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
【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矢量叠加原理,则相当于等量的异种电荷分布;
MN连线即为等量的异种电荷的中垂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出中垂线上的场强方向和大小.
根据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判断电势的高低.
【解答】解:
A、中间一组﹣q和+q电荷在MN两处合场强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左,最上边一组正电荷在M点合场强为0,最下面一组在N点合场强为0,最上边一组正电荷在N点合场强方向竖直向下,最下边一组正电荷在M点合场强方向竖直向上,最上边一组正电荷在N点合场强大小和最下边一组正电荷在M点合场强大小相等,所以M、N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A错误;
B、若将正电荷从M点沿直线移动到N点,垂直MN方向上的电场力一直不做功,竖直方向上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由对称性可知所做总功一定为零,所以MN两点电势相等,正电荷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D错误.
C、上下两组正电荷共四个+q在O点合场强为0,中间﹣q和+q电荷在O点合场强大小为
2,方向沿O指向﹣q方向,所以中心O点场强大小为2,方向沿O指向A方向,故C正确.
故选:BC.
5.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生通过对α粒子的散射实验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
C.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中子
D.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成因
E. 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参考答案:
CDE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有一个电流安,其中K=1,2,3……,而且。

则该电流是__________ (答:“直流电”或“交流电”)。

让该电流通过阻值为的电阻,在5秒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焦耳。

参考答案:
交流电、1000
7. 右图为小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则小车在BC段做______运动,图中B点对应的运动状态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m/s。

参考答案:
匀速 1.6-2.1
8. 瞬时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但在物理实验中通常只能通过(∆s为挡光片的宽度,∆t为挡
光片经过光电门所经历的时间)的实验方法来近似表征物体的瞬时速度。

这是因为在实验中无法实现∆t
或∆s趋近零。

为此人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物体的瞬时速度。

如图所示,在倾斜导轨的A处放置一光
电门,让载有轻质挡光片(宽度为∆s)的小车从P点静止下滑,再利用处于A处的光电门记录下挡光片
经过A点所经历的时间∆t。

按下来,改用不同宽度的挡光片重复上述实验,最后运动公式计算出
不同宽度的挡光片从A点开始在各自∆s区域内的,并作出-∆t图如下图所示。

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任务:
(1) 依据实验图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2) 依据实验图线,挡光片经过A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3) 实验操作须注意的主要事项是。

参考答案:
9.
参考答案:
10. 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测出了砝码质量m 与弹簧长度l 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g =9.8 m/s2)
(1)作出m -L 的关系图线;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 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如图所示
(2)根据图象的斜率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Δmg=kΔl,则k=g=×9.8 N/m=0.261 N/m(在0.248 N/m~0.262 N/m之间均正确)
11. 关于水波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中的现象是水波的____________现象
(2)图(b)中,两列频率相同的相干水波在某个时刻的叠加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A点是振动_______的点(填加强,减
弱),B点振幅为____cm。

参考答案:
(1)干涉 (2)减弱、 4
12. 如图所示,边长为L=0.2m的正方形线框abcd处在匀强磁场中,线框的匝数为N=100匝,总电阻R=1Ω,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的夹角θ=30°,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B=0.02+0.005 t(T),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t=16s时,ab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N。

参考答案:
adcba ; 0.02 N。

13. 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控钩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探究在小车及传感器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F图象;
(1)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2)本实验中是否仍需要细沙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
量 (填“是”或“否”);
(3)由图象求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 kg。

参考答案: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冶实验中,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两个大头针A、B,在另一
侧再竖直插两个大头针C、D. 在插入第四个大头针D 时,要使它 _____________. 题12B-2 图是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痕迹,其中直线a、a忆是描在纸上的玻璃砖的两个边. 根据该图可算得玻璃的折射率n = _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5. (9分)现有一满偏电流为500μA,内阻为1.2×103Ω的电流表,某同学想把它改装成中值电阻为600Ω的欧姆表,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一节干电池(标准电动势为1.5V)
B、电阻箱R1(最大阻值99.99Ω)
C、电阻箱R2(最大阻值999.9Ω)
D、滑动变阻器R3(0—100Ω)
E、滑动变阻器R4(0—1KΩ)
F、导线若干及两个接线柱
(1)为完成实验,上述器材中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2)画出改装电路图;
(3)用改装后的欧姆表测一待测电阻,读出电流表的读数为200μA,则待测电阻阻值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1)A、C、E、F ;(2)电路图如下图所示;(3)R=900Ω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参考答案:
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
xA=vAt0① 1分
xB=vBt+at2+(vB+at)(t0-t)② 2分
式中,t0=12 s,xA、xB分别为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
xA=xB+x③ 1分
式中x=84m,由①②③式得
t2-2t0t+=0 2分
代入题给数据vA=20 m/s,vB=4 m/s,a=2 m/s2,有t2-24t+108=0
解得t1=6 s,t2=18 s(舍去).2分
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17. (12分)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

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m/s2)。

求:
(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
(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S max为多少?
(3)若图中H=4m,L=5m,动摩擦因数=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7m,h值应为多少?
参考答案:
18. (12分)如图所示,光滑弧形轨道下端与水平传送带吻接,轨道上的A点到传送带的竖直距离和传送带到地面的距离均为h=5m,把一物体放在A点由静止释放,若传送带不动,物体滑上传送带后,从右端B水平飞离,落在地面上的P点,B、P的水平距离OP为x=2m;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速度大小为
v=5m/s,则物体落在何处?这两次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之比为多大?
参考答案:
解析:
原来进入传送带:由,解得v1=10m/s
离开B:由,解得t2=1s,m/s
因为,所以物体先减速后匀速,由m/s,解得m 第一次传送带做的功:
第二次传送带做的功:
两次做功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