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及成虫出土情况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农业
J I N G G U A N N O N G Y E 林业植保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又称强大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是由北美传入的全国检疫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胸径10 cm以上长势衰弱的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华山松等松属树种。

成虫从树干1 m以下油松干基部侵入为害,幼虫蛀食韧皮部,待坑道环树干一周时,即可切断形成层,造成树木枯死,是为害油松的毁灭性害虫。

1998年红脂大小蠹虫害在山西省首次发现,1999年在山西暴发成灾,大面积健康油松林遭到侵害,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30%以上。

目前,该种虫害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以及辽宁等地,辽宁省朝阳县自2017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三个国有林场已有红脂大小蠹发生。

截至2019年末,朝阳县红脂大小蠹发生面积566.67 hm2,侵染株数19 000余株,涉及全县6个国有林场,45个林班,151个小班。

经过2 a的精心防控和监测,未造成油松死亡,形成了有虫不成灾的局面,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2018-2019年,在辽宁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站及朝阳市森防站的指导和帮助下,从各方面对该病虫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该虫害的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试验区概况
2018年10月,红脂大小蠹越冬前,采取重点详查与线路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朝阳县辖区红脂大小蠹虫情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最终将试验区设在朝阳县联合林场石片子村油松人工林火烧迹地。

石片子试验区有林面积17.4 hm2,海拔560 m,坡向东南,地类为针叶林,平均林龄44 a,胸径10~20 cm,平均树高4.1 m,郁闭度0.7,主要植被为荆条、苔草等。

该林区2018年春季发生火灾,过火面积 4.27 hm2,10月红脂大小蠹虫情调查时发现,该林区有大量红脂大小蠹,过火未死油松感病率高达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5个/株(每株侵入孔数);火烧迹地外围健康油松林有虫株率为3%,虫口密度很小,仅在林缘和小路两旁的个别油松上有新鲜蛀孔。

2 调查方法
2.1 试验树木标定 红脂大小蠹越冬前,对试验区域所有被害油松进行详细排查,根据树干上有无凝脂、干基有无细木屑判断油松是否受害,以凝脂的数量及干基细木屑的多少判断受害程度[1]。

在火烧迹地油松林中选取6株侵害严重的树木,为保证自然条件下试验观察,不进行挖根处理。

对试验树木做编号标记,编号顺序自山下林缘向上依次为1~6号。

2.2 越冬场所调查处理 2019年3月27日,在成虫扬飞期前,分别对火烧迹地的5号、6号过火未死油松进行人工挖根和截取树干至地面1 m处树段。

挖根过程应仔细且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免破坏其越冬场所。

解剖树干树皮和根皮,检查受害状况以及各虫态在树干与根部的数量及死亡率。

2.3 成虫出土情况试验调查 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调查时,用24目纱网对1、2、3、4号油松罩网处理。

树干1 m处至树根下埋5 cm罩网,上端树干修平用胶带封紧纱网,沿树干侧面纱网缝隙用细线穿牢并用胶带封严,根部纱网用土培实。

地面罩网前将地表腐殖质清理干净,露出地表土,同时在 1号、2号树干基部周围距树1 m处埋设集虫筒并放入诱芯,集虫筒筒口与地面持平。

为便于对比,3号、4号树不埋设集虫筒,然后分别对四棵树周围半径2 m范围内罩网。

地面罩网的缝隙用细线穿牢并用胶带封严,纱网周边用土封闭培实。

从2019年4月1日起逐日进行观察记录。

3 调查结果
3.1 各虫态在越冬场所分布 受害油松的干部、干基部只见到红脂大小蠹成虫,未见到蛹、卵和幼虫,共观察成虫虫口数7头,其中干基部5头成虫中仅有1头成活,其余越冬的成虫全部死亡。

受害油松主根、侧根皮层内观察到红脂大小蠹成虫、幼虫、蛹三种虫态,总共观察虫口数84头,其中成虫55头,死亡6头,死亡率10.9%;幼虫21头,死亡4头,死亡率19%;蛹8头,死亡1头,死亡率12.5%。

调查结果说明,红脂大小蠹在干部不能正常越冬,根部和干基部是红脂大小蠹越冬的主要场所,以根部为主。

观察中发现,受气候条件影响,各虫态多分布于干基部以下背风向阳一侧,最长蛀道可达主侧根2 m处。

根部湿度是影响红脂大小蠹存活的因素之一,在解剖根皮时发现,湿度相对较大的被害部位有很多白色的致病菌,成虫、幼虫、蛹的死亡率也高。

3.2 越冬后成虫出土情况 2019年4月15日,在2号树观察到第一头成虫出土,4月末陆续在4棵被害树下发现有成虫出土,其中2号树集虫筒捕获红脂大小蠹8头。

5月上旬出土成虫数量剧增,截至5月20日,1号、2号树集虫筒共诱捕成
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及成虫出土情况调查研究
姜兆勇
(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朝阳 122000)
摘 要 结合近两年朝阳地区红脂大小蠹防控实际,在辽宁省朝阳县联合林场石片子村的油松人工林中,采用24目纱网对受害木包
网进行成虫采集,对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及其成虫出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以幼虫、蛹和成虫三种虫态
越冬,越冬场所主要为受害松树的干基部和根部,但在干基部越冬死亡率极高,在根部可正常越冬,是为害油松的主要虫源。

越冬成
虫可以由根部附近直接钻出土表转移扩散为害。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成虫出土
JIANGXI AGRICULTURE67
景观农业
J I NG GU A N N O N GY E
林业植保
虫34头,3号、4号树共观察到出土成虫17头,且分别在2号、3号树干罩网内共发现红脂大小蠹成虫3头。

通过试验观察,平均每棵树有5个出土孔,出土孔为圆形、直径3~4 mm, 每个出土孔有多头成虫爬出,温度越高出土成虫越多,温度降低出土成虫又返回出土孔内[2]。

树干罩网内发现的成虫从树干基部新蛀道爬出,但温度降低时未返回蛀道内。

说明在自然条件下,越冬成虫可在受害根部咬破根皮爬出地表出土,也可以从树干基部蛀食坑道爬出,但数量很少。

可以表明,三种虫态主要是在根部正常越冬后,由根部附近直接钻出土表转移扩散,成为为害油松的主要虫源。

4 结论与讨论
树干基部是红脂大小蠹越冬的次要场所,仅在干基10 cm 以下有少量成虫越冬,且存活率极低,其他三种虫态在该部位均不能正常越冬。

根部是红脂大小蠹正常越冬的主要场所,且存活率较高。

为减小虫害次年扩散为害,消除主要虫源,可在越冬前对被害树木采取树干注药及灌根毒杀方式防治,这是减小红脂大小蠹危害的有效途径。

红脂大小蠹成虫、幼虫、蛹均可在根部皮层正常越冬,由于世代交替,其出土时间各异,可延续到5月下旬。

朝阳县成虫始见期提前到4月15日,说明根据当年的气候温度条件,在4月中旬即可悬挂诱捕器进行监测和诱杀除治。

红脂大小蠹在根部皮层成功越冬后,成虫可以直接向上爬出地表出土,少部分成虫也可从根部蛀食返回由干基部蛀道飞出。

其中,咬破根皮直接向上出土是主要方式。

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虫害多发生于干基部以下背风向阳一侧,在干旱、暖冬年份发生较重。

红脂大小蠹受挥发性物质的引诱侵染伐桩、枯死木和一些生长势衰弱的松树,健康松树上也有侵染,但生长势强的油松松脂流液较多,侵害成功率很低,大部分溺脂而死。

参考文献
[1]吴建功.红脂大小蠹对油松的危害及越冬前后干、根部分
布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3):38-41. [2]许佳林.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及成虫出土观察[J].山西林
业科技,2002(4):26-28.
(上接第66页)
新林木资源的增长以及消耗情况,为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

第二,通过监测及时掌握林场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根据变化,及时进行林木的补植和更新等,调整森林生态结构,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5 建立有偿使用制度 国有林地的有偿使用主要分为土地租用以及使用权租用,不论哪种方式都要在生态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进行[4]。

林场内部职工可以对林地进行承包,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方式,提高经济收入。

对于在特殊时期为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已经承包的林地,要确定合理的承包年限,不能超过承包职工的退休年限。

对于林地补偿标准,要请权威的部门进行评估,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2.6 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力度 受长期以来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认识不足,尤其是林区的农民,通常将木材的砍伐销售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常发生盗伐现象,甚至会破坏生态林以及水源林。

为了增强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于森林法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新媒体等传播方式来增强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2.7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首先,做好野外用火管理,做好日常的巡查、检查工作,杜绝林场内的野外用火行为。

一旦有用火情况,要及时扑灭并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罚[5]。

其次,做好森林火情监测,修建防火线以及防火林带,一旦有火灾警报,要及时进行灭火,强化责任监督,保证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最后,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配置专业化的扑火机器设备,加强扑火队训练,确保扑火队伍建设标准化,提高扑火能力;加强对于防火车辆、扑火设备的检查保养,确保扑火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8 加强采伐限额监管 林木采伐要根据规划林分批准的作业设计进行采伐,防止发生超采、错采现象。

采伐后要及时进行更新抚育,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用材林树种,为森林资源的持续经营培育后备资源,做到科学合理经营。

3 结语
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是确保林业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6]。

因此,要重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森林资源管护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振伟.基层林场的森林资源管护策略分析[J].林业勘查
设计,2019(2):69-70.
[2]王艳春,李爽.林场森林资源管护研究—以塞罕坝机械林场
北曼林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7(6):142-143. [3]刘飞,刘元刚.基层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研究[J].
乡村科技,2017(16):35-36.
[4]王娟.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分析[J].林业科技
情报,2019(2):73-75.
[5]杨家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意义和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
2016(21):118-119.
[6]乔建嘉.森林资源规范管护的策略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
2019(8):76.
JIANGXI AGRICULTURE 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